《安家》高開低走,不是沒有原因


《安家》高開低走,不是沒有原因

豆瓣評分6.2,沒辦法,再好的演員也撐不起漏洞百出的劇本。

看《安家》最大的感觸就是,這是段子集錦嗎?這樣的劇怎麼可能是出自寫了《雙面膠》、《蝸居》的編劇六六之手?!

作為房產中介主要工作應該是賣房子,而不是深度介入客戶家庭生活,但這一部劇,基本上就是一部居委會的工作日常。個人認為,這部劇從開播至今評價持續走低,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安家》高開低走,不是沒有原因

第一,職場劇跟職場沒有幾毛錢關係

雖然,《安家》比起同期的《完美關係》好的太多,但是,也不能逃出國產行業劇“拍一行,毀一行”的定律。

比如,之前的《精英律師》,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男女主角一點正事兒沒幹,光顧著談戀愛了。雖然,個人沒有接觸過律師,但總覺得每天穿著西裝帶著墨鏡耍帥的那肯定不是律師,在法庭上唇槍舌戰也不是張口就來的,好歹需要做個出庭前的準備吧。

不用,職場劇的編劇們一拍腦門,就把整個行業給顛覆了。好歹是編劇啊,沒錢聘請一個專業人士做顧問,也要花時間看看專業類的書籍,別總是拍著自己的腦袋現編亂造人家專業領域的職業術語、行業規則。有一個詞叫做“露怯丟人”,不過,編劇的鍋大都被導演和演員背了。

回到《安家》,做為店長的徐文昌,出場就是墨鏡休閒裝,風流帥氣略顯油膩。說到這裡就氣不打一處來,作為房產中介,不是應該身著一身黑色西裝嗎?看過那麼多的房產中介,就沒見過穿的這麼隨意的店長。

女主倒是著裝正規,可是,整天板著個臉裝嚴肅,都不帶笑一笑的,敢問,女主的房子都是怎麼賣掉的?因為有賣房需求,曾接觸過現實生活中的房產中介,也去過門店,門店裡面從店長到店員沒有一個像女主這樣板著個臉。一進店,就有員工過來,真的是滿面微笑,令人覺得很舒服,如果當時遇到的是房店長,估摸著賣房的心情都沒有,直接換一家中介了。

大概是上輩子是塑料袋,所以這輩子才這麼能裝的徐文昌和女主陰差陽錯住在了一起,然後,這部電視劇就跟職場沒什麼關係了。

好歹,再賣幾套房子,兩個人也相互瞭解一下再大大方方地談戀愛,讓觀眾能夠感受到這是職場劇、職場劇、職場劇!

事實告訴我們,《安家》絕對不會告訴觀眾,在門店簽約之後的下一步要去哪裡!

安家靜宜店賣房最後一步就是簽約,簽約之後呢?

好歹有一套房子能走一個全流程,讓觀眾能夠切實的感受到房產中介的不易,

如果按照《安家》裡面那麼賣房子,一個點兩個點的佣金確實掙得太容易了。

實際上,哪有那麼容易!

《安家》高開低走,不是沒有原因

第二,最終還是沒能接地氣兒

一開始,小紅帽房產中介在外面跳抓錢舞,挺真實的,統一著裝的店員在店長的激勵下跳舞,很多房產中介展現企業文化的方式就是在門店外面,要麼喊口號,要麼就是律動一下。

但是到了安家靜宜店,就一下子風格改了,一共六個人的門店,穿正裝的只有一天到晚嚴肅臉的房店長和她的徒弟,其他的人走的是時尚風。

本來,除了上海土著姑娘朱閃閃之外,樓山關、王子健、魚化龍都是一個個來上海打拼的外地青年形象,其中樓山關算是貧窮青年了。這幾個人按理說,都是應該表現出在殘酷的生活中,在激烈的競爭下,在上海這座大城市中奮鬥打拼的狀態。

但是,看看他們什麼狀態呢?一天到晚在門店中談笑風生、插科打諢,然後把辦公室的故事演繹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段子集錦。

再說,一大早由店長帶領,抱著尤克里裡唱一首《成都》,既然這麼喜歡成都,為啥還要在上海打拼?再說,門店唱歌唱《成都》,不知道的以為現在的房產中介都走文藝路線了嗎?

穿著休閒的店長和一群感受不到生活壓力的文藝青年,每天沉浸在自我歡快的世界裡。真正房產中介的工作內容就是唱唱歌,追追劇,然後有事兒沒事兒再一起說個群口相聲?

這是殘酷的生活嗎?這是嚮往的生活吧!

房產中介這麼貼近生活的一個題材,就這麼被演的完全脫離了現實,不過,咱們客觀說一句,《安家》比起同樣是講房產中介的電視劇《我的真朋友》還是很好的。但是,能寫出《雙面膠》、《蝸居》這樣接地氣、有人氣的編劇六六,這次到底是怎麼失手就把這樣一個本該更現實的題材寫得這麼輕歌曼舞、夢幻美妙?

《安家》高開低走,不是沒有原因

第三,跟買賣房子沒啥關係

《安家》寫的不是一群普通人賣房子和買房子的故事,寫的是跟買賣房子不大相關的故事。可能編劇是想要展現出“人性”二字,但是,一個個的故事倒像是一塊塊肥膩的白肉,越看越心裡膩歪。

演到五十集了,劇中的主要戲劇衝突和買賣房子沒有什麼關係,捋一捋,房似錦和徐文昌歡喜冤家;房似錦和母親的恨怒糾纏;翟雲霄對徐文昌的報復打壓... ...所有主要的戲劇衝突,都與買賣房子沒關係,相反,買賣房子卻都是寥寥幾筆。

而買賣房子也主要體現的是買賣房子的人,他的家庭之間、夫妻之間、親朋好友之間的各種糟心事兒。比如男方出軌小三、窮親戚霸佔房產、不孝順的外甥不肯簽字導致賣房者含恨而終等等。

而在買房子這件事上,實力演繹出了上海的房價都是白菜價,不然的話,為什麼宮蓓蓓憑房似錦一句,“這裡可以看到星星”的文藝詩,就立刻拍板買下,而這期間她都沒有跟自己的老公商量一下。買房子是大事情,不是說上菜市場買根白菜,但是,《安家》以一己之力將上海房價演出了白菜價,期間多少個買賣房子的故事,濃墨重彩的都是家庭倫理劇,而買房子的人幾乎就是急吼吼的就買了。唯一體現買房者謹慎的就是朱閃閃和季明亮在選婚房的時候,還能看出一點點買房者對於房子選擇的謹慎與考慮。

對於整部劇來說,沒有一個買賣房子的故事和錢有關,但是,在買賣房子過程中,實際上最核心的就是錢。

《安家》高開低走,不是沒有原因

第四,人設單薄經不起推敲

別說門店裡的六位,就算是買賣房子的客戶也特別有趣,比如,對於房似錦來說,一部分客戶對她頂禮膜拜、言聽計從,好似房似錦就是一個萬能的救世主;另一部分就是對房似錦惡語相加、懷疑指責,更有甚者是拳打腳踢。

胡可扮演的闞太太因為老公給小三買房,不打老公,不打小三,打房似錦,這打的著數嗎?自己的婚姻出了問題,結果是中介的錯,這樣的邏輯在這部劇中也是層出不窮。

而且,作為一名房產中介,重點是銷售房屋,而不是居委會工作者,上門調解家庭矛盾、夫妻矛盾,過分介入客戶的私生活的房產中介,就是一個不合格的房產中介。

所以,真的很好奇房似錦是怎麼成為銷售冠軍的!

房似錦的人設還有一點,就是編劇把她塑造出來了一個樊勝美2.0版的模樣,但是,話說回來,像是房似錦她們家這種條件下,在生下三個女兒之後又生了女兒,基本上再狠的人也不會說直接扔井裡,而是賣出去換錢。

看到自己又生了個女孩,一般不想養了就直接賣了,扔井裡能得到啥?賣了才有錢養活家裡其他人,這是正常人的邏輯,但並不是《安家》編劇的邏輯。

《安家》高開低走,不是沒有原因

以上,純屬一個在疫情期間沒事兒追劇的普通觀眾心聲,演員都是好演員,劇本還真不是什麼好劇本,各種坑,一個挨一個,像是排排坐的大鍋——“你看這口鍋,它又大又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