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很多時候,有沒有晶體結構會直接決定論文的檔次。但單晶哪有那麼好拿?相信很多人都和小希一樣,被長晶體的過程無情折磨過。在試劑瓶中配置好溶液,把它悄悄地放在一個無人問津的小角落,先拜滿天神佛和先賢諸聖,然後再對著試劑瓶默唸:“看看別人家的晶體,茁壯成長,你要爭口氣呀,長出來請你吃好吃的。要是一週以後我來看你,長不出晶體,我就把你倒掉!長,還是不長,你自己看著辦。”經過一番“和顏悅色”的談話後,在試劑瓶周圍貼上標籤,“晶體生長,他人勿動!”

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所謂,“單晶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 。長單晶可是門技術活,需要極大的技巧、耐心和毅力,當然也少不了運氣。生長高質量的晶體,往往需要數天甚至數週時間,外界的一點擾動,都可能使得功敗垂成。不過,在COF這種地獄級難度的材料都能長成單晶發Science的今天(Science, 2018, 361, 48-52,點擊閱讀詳細),拿不到單晶還真不好交代。

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有機晶體生長常用方法:揮發法、降溫法、蒸汽擴散法和溶劑擴散法。圖片來源:MRS Bull. [1]


正當我們小心翼翼、輕拿輕放配置好的溶液之時,正當師弟在試劑瓶邊上打個噴嚏都被白眼凝視之時,一篇令人震驚的的Nature 發表了。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Bartosz Grzybowski課題組發現,在聚離子液體(polyionic liquids, PILs)的存在下,攪拌不僅不會影響晶體生長的質量,還會讓晶體生長的更大、更快。不可能吧,是不是侷限於個別比較特殊的物質?還真不是,他們測試了大約20種不同的有機分子、無機鹽、金屬-有機配合物甚至某些蛋白質(做結構生物學的同學有沒有眼前一黑?),結果都支持他們的結論。

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研究者將均苯三甲酸(TA)、聚離子液體PIL-1溶解在DMF中,隨後倒入Couette池。當內筒開始旋轉30秒後,就可以看到肉眼可見的針狀TA晶體,10分鐘後晶體生長到440 μm,1小時後約740 μm。作為對照組,加入PIL-1不攪拌,10分鐘後晶體長度只有2 μm;不加入PIL-1攪拌10分鐘,晶體長約44 μm。

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聚離子液體存在下,剪切力促進TA晶體生長。圖片來源:Nature


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重要的是,該方法不僅對均苯三甲酸適用,對其他有機小分子、無機鹽、金屬-有機框架甚至一些蛋白質也同樣適用。在對19種不同的晶體生長實驗中,晶體的平均線性生長速率增長了16倍,最多的如TA高達171倍、NaI高達42倍,最少的也快了2倍以上。對於金屬-有機骨架,不但加快了晶體生長速率,還提高了BET比表面積。

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剪切力對19種不同晶體生長促進作用。圖片來源:Nature


關於聚合物的選擇,不帶電的聚合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偏氟乙烯(PVDF)等有類似的結果,不過它們並不適用於所有溶質,可能在長出晶體之前出現凝膠化的現象。

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用於促進結晶的各種聚合物。圖片來源:Nature


研究者將加速晶體生長的原因歸納為兩種效應的協同作用。首先,在剪切作用下,聚合物可以有效地與溶質競爭溶劑分子,使溶質“失去溶劑”開始結晶(這種效應類似於“鹽析”),這也解釋了為什麼PMMA、PVDF等不如聚離子液體普適性好的原因。其次,攪拌提供的剪切力起到了一個略微降低溶解度的作用,通過流體動力學模擬計算結果,具有銳邊的顆粒附近的局部剪切力隨著顆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大,這有利於聚合物競爭溶劑分子。換句話說,剪切力的存在,會抑制產生更多較小的晶核,而有利於較大的晶核繼續長大。

Nature:什麼?攪拌有利於長晶體?

顆粒尺寸對局部剪切力的影響。圖片來源:Nature


培養單晶是獲得優質衍射數據的基礎,也是很多領域(如有機電子學)發展的動力,對於新藥的批准更是非常重要。曾經我們養晶體,總愛說“七分靠溶劑,三分靠運氣”,將其歸於一種不可言說的“玄學”。然而,“玄學”不是科學,只有更加深入研究各種因素對於晶體生長的影響,才能逐步揭開晶體生長過程的神秘面紗。聚合物+剪切力這種策略,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得更大的晶體,或許也能給那些因為長不出單晶而被束之高閣的材料帶來曙光。

Enhancing crystal growth using polyelectrolyte solutions and shear flow

Jian-Ke Sun, Yaroslav I. Sobolev, Weiyi Zhang, Qiang Zhuang, Bartosz A. Grzybowski

Nature, 2020, 579, 73-79, DOI: 10.1038/s41586-020-2042-1


參考文獻:

1. Jiang H., Kloc C., Single-crystal growth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MRS Bull.2013, 38, 28. DOI: 10.1557/mrs.2012.308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mrs-bulletin/article/singlecrystal-growth-of-organic-semiconductors/45C296A137947E95C5896F37AEC95561


(本文由小希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