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食品王鵬:應對突發事件,功夫用在平時

本期主持人: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侯明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大批企業、企業家積極行動,參與到疫情防控當中。伴隨企業逐漸復工復產,抗擊疫情也進入新的階段。為了解復工復產後企業負責人對疫情防控的全局思考和系統行動,以及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和企業的應對之策,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策劃了【“疫線”企業家】專題,邀請企業負責人進行訪談。本期嘉賓:思念食品CEO王鵬。

把“人”的工作放在首位

南方週末:疫情發生後,思念是如何考慮疫情防控工作的?

王鵬:我們在開展疫情防控時,有自己認為的核心和優勢。核心是對人的關注,無論是你的員工、合作伙伴還是供應商,整個疫情防控期間,都要把“人”的工作放在首位,這是我們一貫的原則。優勢是,我們作為一家食品企業,尤其是冷凍食品企業本身在衛生管控上的要求就非常高,比如我們的車間設計是30萬級空氣潔淨度,微生物管控非常嚴格,這些衛生管控措施和防疫工作的差距並不大,因此對我們而言,從技術層面解決這些問題並不複雜。

其次,是對疫情要有準確的判斷。我們企業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在重大疫情方面有一些經驗,在武漢“封城”前我就預感到這次疫情發生的規模可能會超出很多人的判斷。所以我們在很早的時候就要求員工做體溫監測記錄。我們建了很多微信群,有的以部門為單位,有的以班組為單位,有的以車間為單位,要求大家在群裡面每天上報體溫記錄,有人固定彙總記錄。

南方週末:目前復工復產情況如何?

王鵬:我們全國的促銷人員一直都在工作,春節期間不休息。因為這個時候供應本身不僅僅是一家企業的經營行為了,它涉及整個疫情期間的民生保障。

生產方面,因為我們的生產工序比較長,所以我們採取了一個相對有保障性的措施——分批覆工,初三(1月27日)、初四,物流部門已經全面恢復工作,然後是前道工序如原料儲藏、倉儲以及原料初加工部門,之後到成型、包裝、搬運這些部門,復工是階段性、按步驟、一批一批來。截至目前復工率約百分之五六十,因為很多員工分散在省外,現在全部復工還是有困難的。公司高管除湖北籍之外,在整個春節期間都堅守在公司。

南方週末:你剛才提到“非典”經驗,這些經驗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王鵬:我們經歷2003年非典後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建設工廠之前一定要同步建設宿舍區,員工的住宿是很關鍵的一件事情。這次疫情發生後,我們就迅速依據經驗,把將近30%的宿舍區改造成了隔離區,保證有隔離需要的員工一人一間。同時做好食品供應,接好寬帶網絡,給隔離員工安排線上課程培訓,儘量保障員工的心理和情緒處在相對舒暢的環境中。

另外,和政府的溝通非常重要。因為疫情管控,尤其像我們這種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是政府納入重點防控的,因此我們隨時保持與所在區的政府進行溝通,討論如何保證生產安全,瞭解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相關政策和規定。

壓縮品項結構,優先保證民生需求

南方週末:截至目前,思念的訂單量是增長還是下降了?

王鵬: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大部分人現在都是居家狀態,各類民生用品的需求量都比以往正常情況高出很多。和去年同期相比,我們大概增長了50%-60%。一方面需求旺盛,一方面產能沒有完全恢復,所以我們處於比較缺貨的狀態。就算現在復工率提高一些,還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南方週末: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面對大量訂單,如何安排生產?

王鵬:疫情期間肯定不能只考慮企業的經營目標,比如一般來說企業還是希望賣一些相對高端、毛利好的產品,但是現在,我們要把企業的產能儘量開起來,優先生產機械化程度相對較高、提產比較迅速,又是民生最需求的產品,比如最基礎的水餃、麵點,可以當主食,又可以改善大家的飲食結構。這是我們現在的目標,其他的目標我們現在不會去考慮。我們過去三四百個花色品種,目前也就生產十幾個,通過大幅度壓縮品項結構,優先保證民生最基礎的需求。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家食品生產企業本來就應該承擔的責任。

協助上下游企業復工

南方週末:疫情對公司的供應鏈有什麼影響?

王鵬:影響挺大的。因為我們屬於民生企業,所以政府還是給了很大支持。我們是河南省第一批覆工企業,河南省發改委等部門根據我們提供的供應商名錄與各個地方政府溝通,支持我們的供應商、上游企業復工。同時我們的物流供應商也在第一時間拿到了綠色通行證,可以在交通管制的情況下,把這些民生基礎產品送到各地去。

南方週末:物流成本是否因此增加了?

王鵬:物流問題,最難的還是湖北地區。好在我們在武漢就有一個分撥中心,這個分撥中心不僅僅輻射湖北,原本還承擔著江西、湖南幾個省的成品配送。疫情開始之前,我們在武漢分撥中心有15萬箱的庫存,疫情期間的儲備基本上沒有支持到其它地方,都優先供應湖北。後來我們通過鐵路冷鏈運輸,把商品供應到湖北和武漢。

南方週末:思念有沒有針對合作伙伴推出相應的支持計劃?

王鵬:我們是產業鏈的龍頭企業,所以我們協調政府,推動上下游企業復工,從政策上進行協助支持。同時也把我們的防疫技術和相關規範文件同步給合作伙伴,比如如何在工廠進行防疫、管控、隔離、分步復工等,不是所有的供應商都具備這些能力。保證復工的前提是保證防疫安全,不保證防疫安全的復工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此外,我們也給合作伙伴配送了口罩等防疫物資,因為很多企業物資儲備不足。在貨款結算方面,我們對合作夥伴也給予了時間上的延緩。

做好食品安全和生產安全日常演習

南方週末:公司接下來在生產經營方面會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王鵬:還是復工問題,因為現在復工率還不高。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政府也給了很多支持,比如跟當地政府溝通,能不能出具健康證明,或者安排專車去接。我們很多車間主任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去接工人,政府也會給我們提供一些大巴車。大概初十左右,我們自己的隔離宿舍不夠用的時候,政府協調租用快捷酒店,幫助員工隔離。隨著疫情緩解,我們也會把商品的豐富度重新恢復起來,讓大家儘可能多一些選擇。

南方週末:對整個食品行業未來的發展,你有什麼建議?

王鵬:這次事件讓我們看到了零售企業在保障社會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除了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外,這條民生保障的供應鏈一直沒有斷,而且運轉的很高效,這無疑是對行業發展的肯定。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食品企業的日常衛生管控和疫情防控的要求很多地方是重疊的,日常就要把這些體系性工作做好,同時把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特殊需求,適度增加到日常體系的培訓和演練裡邊。做好這些準備,將來不管碰到什麼事情,企業都是有準備的;有準備就不會慌,不慌張是應對複雜事件的基本保障。

對於食品企業來說,“兩個安全”是最起碼的。第一是食品安全,第二是生產安全。針對這兩項安全,即使平常沒有任何事件發生,企業都要做階段性演習,比如食品安全追溯的演習,防火、地震等突發重大事件演習。除此之外,使命感很重要。現在我們的員工都很忙,但大家普遍有這樣的認識:工作不僅僅是為自己,也是在為全國的防疫工作、為保障民生需求做貢獻,這種使命感放在每個人身上是能煥發出動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