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法律人趙哥″的公開信

給″法律人趙哥″的公開信

法律人趙哥臺鑒:

看了你3月7日發在頭條的視頻: 《″神醫″李躍華沒有醫師執業證,卻能治癒肺炎,我們應該相信他嗎?》,就這件事,村夫想和你探討一下,並且請教幾個問題。就著你講話的順序,在我看來你大概也就三個意思:一是李躍華在替患者治病且自稱治好了病。二是李躍華無醫師執業證,他的行醫行為觸犯相關法律法規應予取締。三是你關於公信力和公眾求醫意願取向的觀點。

村夫也就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和你說道說道。你是律師,我是村夫。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觀點肯定有異。

一,你在視頻裡說李躍華治了非典肺炎。據我所知,全國傳媒都在說這次疫情是新冠肺炎。李躍華也說他治的是新冠肺炎。作為法律人,用詞可否考慮更嚴謹更準確一些?

是李躍華自稱治癒了患者,還是事實上治癒了患者?就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估計是後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李躍華團隊長時間不戴口罩接觸病人,甚至是重症患者。而他們自己卻無一感染。這已經有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

二,關於醫療結果重要還是過程程序重要,無非是重提無規矩不能成方圓。這使我想起了另一個成語,削足適履。″木直中繩繞以為輪,其曲中規。″沒有什麼不妥。但是″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你不覺得很變態麼?

法律法規,應該考慮到民俗,更應該維護道德。道德是指一定的歷史時間內公眾認可的行為規範,價值觀取向。如果一個法規違反了公眾認可的道德,就要考慮改進了。

李躍華軍醫大學五年本科畢業,從醫近二十年,竟然沒有行醫執照。難道你不覺得蹊蹺嗎?某些條條框是不是可以修改修改呢?屠呦呦能獲得諾貝爾獎而不能入選中科院院士,你覺得僅僅是屠老的問題嗎?水稻之父袁隆平前後三次申請都未能入選中科院院士,你也覺得是袁老自己的問題嗎?

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世界上很多極出的專家,都是痴心於自己領域的實踐者。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對於解決實際問題關係不大的事情。這就是術業有專攻

。我相信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當時對空氣動力學原理,對流體力學等相關知識也知之不多。他們通過實踐摸索還是做出了飛機。更何況李躍華還是科班出身,五年軍醫大學畢業呢。

我不是無政府主義者,我更擁護法治社會。同時,我認為資格證應該因才發放。對於實操型的,結果遠遠比程序過程重要得多。比理論筆試重要得多。比如在我們工地,焊工都得考試才能進場。考試分筆試和實操兩部份。筆試其實就是走過場,評分佔比很少,關健在實際操作。焊縫百分百無損探傷。優劣立見,做不得假我認為醫生也是如此,療效才是重中之重。比如由專門的考核小組現場考核其醫療水平,過關以後在正式發證前先試業一段時間。考察其實際能力。等等。

三,關於醫生公信力與患者求醫取向的問題。為什麼大家病無大小,都喜歡往大醫院去?而街道衛生所卻冷冷清清呢?這裡面成因複雜,正是需要我們反思的地方。可能與公眾心理因素有關,也可能與經濟利益有關。裡面與醫保報銷有沒有關係呢?今天下午回鄉探望年近九旬的老媽,她說在鄉衛生站做的檢查開了些藥。醫生告訴她,這些單子可以拿到鎮醫院辦理社保報銷。她自己獨居,怎麼去報銷?恐怕請車往返的費用比拿到手的錢還多吧。去年年底我到社保定點醫院例行體檢,每年一次。因為畢竟上年紀了,那次檢查自選內容就多了一些。心臟多層CT,頸動脈B超,腦部核磁。。。。。一通搗鼓下來,都幾千元了。回單位後有同事告訴我,幹嘛不住院呢?那樣自己出錢會少一些。天! 這是什麼邏輯?從孃胎裡出來我就未住過醫院,哪裡知道還有這麼多的道道啊!

醫生的公信力,更多的是來自口碑,來自朋友圈的口口相傳。曾去口腔醫院看牙,各個診室不是碩士就是博士。有的診室冷冷清清,有的診室多人排隊等候。證證本本僅僅作為信用鋪墊,廣告而已。當不得真的。

你在視頻裡說,如果不嚴把行醫執照關,則病者就會被他們(意指無證照者?)任意屠殺。我覺得你這話有點過了,醫者不可能強行拉人去醫,欺騙和搶劫區別還是很大的。一旦出了醫療事故,那個醫生也就完了。相反,名氣越大的醫院如果出了醫療事故卻越難監定。越難追究醫院的責任。

在民間,有不少只擁有獨門醫術的人。或側重於醫皰疹,癬疾。或只會看跌打損傷。他們大都拿不到行醫執照,怎麼辦? 照你的意思必須得取締。

現在老百姓的醫療費用,已經到了難以承受之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事情時有所聞。依我淺見是可以考慮降低醫生准入門檻,讓病者多一些選擇。依你高見,又當如何? 當然了,你可以說這不是你我討論的範圍。如果這樣視若不見逃避現實,我就認為那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即頌商祺

石澗村夫拜上

2020/03/08晚


給″法律人趙哥″的公開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