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是如何雕刻似有若无的流水,奥妙就在此处


水,利万物而不争其名。中国古代的圣贤对于水的赞美,始于对至理的探寻,更将如“水”视为处世之道,至柔却志坚,方能无往不利。所以就有了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智者乐水”,禅语中的“善心如水”。这种对“水”文化的崇拜和喜爱,也在玉雕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玉雕大师是如何雕刻似有若无的流水,奥妙就在此处

▲玉雕名家 王川 作品《泛舟》

在玉雕行业中,很少出现以“水”作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当是对于“水”的刻画却从未缺席。纵观玉雕名家们的佳作,都少不了“水”的出现,它可以是山水玉雕中迂回流动的自然之美,也可以是佛像身旁的无穷禅意,更可以是荷塘游鱼身边的自由闲趣,甚至在很有些作品中,“水”还是玉雕师用来表达情绪的点睛之笔。

玉雕大师是如何雕刻似有若无的流水,奥妙就在此处

▲玉雕名家 王广志 作品《烟波》

在玉雕名家王广志的南红作品《烟波》中,玉雕师就巧妙的通过留白和俏色巧雕,在视觉上创造出一片广阔的水域,且因为底料上白色的缘故,使得水面似乎有了雾气,于是就有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离别伤感之情。可以说整件作品的情绪正是通过“水”才得以传达出来,但是“水”在这其中的形象却是比较模糊的,这是为何呢?

玉雕大师是如何雕刻似有若无的流水,奥妙就在此处

▲玉雕名家 作品《观音》

在玉雕中,以刻划水波纹样来体现水的形象,自古有之,但大面积雕刻水波纹来体现“水”,对于优秀的玉雕师来说却是大忌。正所谓“止水可以为江湖,一鸟可以齐天地。”玉雕大师们对于“水”的刻画,往往是忌写实而重写意的。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一般只会在局部雕刻寥寥几笔,然后再通过大量的留白,或者是雕刻和水有关的元素,来体现水的存在。这也是为何玉雕中,“水”存在较为模糊的原因。比如在玉雕名家黄文中的作品《锦鲤》中,就是用鱼身婉转来展现水波荡漾之景的,甚至将水波和鱼尾相融合,但这样并没有弱化“水”的存在,反而鱼尾处似脉络又似水路的纹样,更将鱼在水中游的场景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更具有艺术美感。

玉雕大师是如何雕刻似有若无的流水,奥妙就在此处

▲玉雕名家 黄文中 作品《锦鲤》

玉雕大师对于“水”的刻画,在刀刻斧凿的曲线之上,还结合了传统山水画中虚实结合、变形、写意等手法,兼以行、隶之笔意化入刀法,顺势而为时忽而顿挫转折,滞留得当,才使得每件玉雕作品上的“水”都各有不同,起伏多变,如道路,似长河,近于自然,融于自然,也赋予了玉雕更多的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玉雕大师是如何雕刻似有若无的流水,奥妙就在此处

▲玉雕名家 任永辉 作品《灵悟》

这里是玉雕名家,我们有风格各异的玉雕大师,有海量精品玉雕,如果你也热爱玉雕文化就加入我们吧,同我们一些传承玉雕艺术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