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率90%,死亡率10%,你選哪個

兩個系統

“真是個愉快的週末!應該常常帶孩子們來。”琳達開車行駛在寬闊的郊區道路上,道路兩旁是成片的油菜田,綠的葉襯著黃的花,還有浮在上面的藍天白雲,兩個玩累的孩子在後座睡著了,兩個腦袋擠在一起,顯得那麼親密和諧。這一切真讓人感到愉悅和放鬆,琳達不由得哼起了熟悉的歌。前面豎著一張巨大的廣告牌:“XX溫泉,滋養生命的天堂。”她讀了這一排字,心裡想著下次可以帶孩子們去體驗。

不知不覺車子就要駛入市區,路上的行人和車輛多了起來,琳達的瞳孔開始放大,精神高度集中。她必須小心地保持與前車的距離,注意橫過馬路的行人。當綠燈開始閃爍時,她猶豫了一下,因為上次也是在這個路口,沒有足夠的時間在紅燈亮起前通過被罰了200元。

治癒率90%,死亡率10%,你選哪個 | 你的人生還需要另一個系統


我們大腦中有兩套系統,即系統1和系統2.系統1的運用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麼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在空曠的道路上行駛,不由自主地哼起歌,讀出廣告牌上的字……是系統1引發的自主行為。

系統2將注意力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在複雜的街區,集中精力地駕駛。系統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現今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詳細介紹了兩種系統的表現和原理,指導我們如何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不用技巧來避免那些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維失誤。

系統1的侷限

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是無意識的,並且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尋事對跟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為實”的原則,任由一些偏見和錯覺來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它們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種效應和五種偏見:

3種效應

1. 光環效應:它注重第一印象,導致錯誤的關聯,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後續信息,從而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相親的男士對女孩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她看起來漂亮又善談。他開始深深地喜歡上她,於是覺得她有一切他喜歡的優點,“情人眼裡出西施”,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2. 錨定效應:評估一個事物時,人們會受到之前信息的影響,預估一個答案,然後在這個答案的基礎上做調整。

促銷之前,商家將原價大幅度提高,然後再給出一個很大的折扣,優惠的商品價格旁邊顯示一個劃掉的很高的原價,讓消費者會誤以為撿到了大便宜

3. 稟賦效應:當擁有某個物品後,人們會覺得它價值更大。

當一個人購買一輛二手車時,覺得它的價值不足10萬。而當他買下這部車時,他會覺得它的價值不止10萬。如果有人再用10萬購買,他是不會出手的。商家承諾的無理由退換貨也是這個套路。


治癒率90%,死亡率10%,你選哪個 | 你的人生還需要另一個系統

5個偏見

1. 偏見:如果一件事更容易出現在大腦裡,就認為這件事更容易發生。

上個月發生了兩架飛機相撞事件,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網頁上到處是相關的新聞和信息。很多人在出行時,會因為覺得飛機不安全轉而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即使它們即費時又費力

2. 典型性偏見:過度關注典型事件,而忽略背後的概率。

草坪修整得很好,接待員看起來很能幹,傢俱也十分搶眼,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是一家經營狀況良好的公司。

3. 因果性偏見:喜歡對事物進行因果解釋,不管它是不是正確。

班裡有30位男生,15位女生。排在前10名的男生有7名,而女生有3名。由此得到結論,這個班的男生比女生優秀,因為前10名的男生比較多,而忽略了男生本來的數量比較大。


治癒率90%,死亡率10%,你選哪個 | 你的人生還需要另一個系統

4. 樂觀偏見: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設定的目標很容易實現,誇大自己預測未來的能力,導致樂觀的過度自信。樂觀對成功而言不可或缺,但盲目的樂觀卻有巨大風險,由於在事前未做重要的評估,當遇到挫折時更容易放棄

剛畢業的大學生雄心勃勃,認為自己名牌大學畢業,且有一技在手,應聘心中理想的大公司肯定沒有問題,興致勃勃地投了簡歷,卻始終沒有等到面試通知。如此重複兩次,他便退縮了,很長時間都很沮喪,不願意再去找工作

5. 風險厭惡偏見:人們總是喜歡規避風險,厭惡損失。

當醫生說存活率是90%時,更多人選擇手術;而醫生說死亡率在10%,放棄手術的人就要多很多。明明兩者的結果是一樣,人們作出的選擇卻不同。

以上是系統1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問題,當系統1遇到麻煩,就需要系統2來幫助解決問題。當我們在做運算的時候,2X2等於幾,系統1可以自動解決,但是遇到2位數的乘法:19X26,我們便需要啟動系統2.

治癒率90%,死亡率10%,你選哪個 | 你的人生還需要另一個系統


系統2的協作

系統1是快思考,適合絕大多數常見的,有規律的簡單小事,卻不適合工作,事業,投資等不確定性高的複雜大事。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

學會慢思考,啟動系統2,才能彌補系統1的缺陷,作者在書中給出瞭如下建議:

1. 首先要認識以上系統1帶來的偏見和錯誤,當某個情境發生的時候,接受系統2的調控,有意識地接受這種訓練,直到能夠做出熟悉的回應

2. 努力養成採納外部意見的決策習慣

人們更偏向內部意見,在各自的經歷中尋找證據。尋求外部意見,聽取他人的批評和建議,避免盲目樂觀,能讓我們變得更明智,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

3. 善用框架效應,做出更好的選擇

仍以前面的例子來說明:給出兩種框架――手術存活率為90%和死亡率為10%。人們會傾向於選擇代表正面情緒的詞。

治癒率90%,死亡率10%,你選哪個 | 你的人生還需要另一個系統


結語

系統1和系統2的分工是非常高效的:代價最小,效果最好。通常情況下,分工很有效。系統1善於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在熟悉情境中採取精確的模式,作出準確的短期預測,遇到挑戰時反應迅速且基本恰當。而系統2起到持續監督自身行為的作用,解決因系統1引起的難題。瞭解兩個系統的衝突,學會自我控制,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做出更好的判斷與抉擇,從而擁有更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