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風口之上的社區團購還能火多久?是否能迎來新的拐點?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不聚集、零接觸”,讓社區團購重新走向風口浪尖,社區團購給市場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時更催生了原本的傳統商業變革,孵化了全民皆網購,百萬團長大決戰的市場新局面。有人說社區團購的優勢只在於便捷,疫情之後,當傳統商業迴歸,這一優勢也將不再凸顯,市場將重歸平靜和淡然。那麼,疫情過後社區團購市場是否還能保持當初的紅火?是否會迎來新的拐角和曙光?

疫情之下,全民皆團購,被推上風口的社區團購又一次火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宅家做飯”成常態,“不聚集、少接觸”這一疫情期間的活動原則,讓消費者的活動半徑定位社區,不僅商家的微信小程序瞄準了社區,小區微信群裡的團購活動也火了起來。“宅家”期間,社區團購群成為消費者日常採購的主要渠道。

筆者所在的小區,短短一個月不到,由原來的三家社區團購群增加到七家社區團購群,興盛優選、十薈團,美家買菜、考拉精選、知花知果等紛紛湧入,相同商家在同一個小區由原來的一家團長增加到三家團長,團長的競爭也異常火熱,由過去的上門自取發展到現在的送貨上門,服務進一步升級。過去只逛菜市場的大爺大媽也在子女的引導下入加入了小區團購群,學著網上買菜。蔬菜、雞蛋、禽肉價格便宜,又能送貨上門,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蔬菜瓜果,讓大爺大媽也成了團購群的忠實粉絲。

疫情期間,“賣難”的農產品,產品生產商家通過社區團購群找到了有需求的消費者。“宅家”的消費者通過小區內自取和送貨上門,不需要出門就可以買到價格公道、口味不錯的食品,消費者社區團購萬億市場被徹底激活,“買買買”的正確方式就此打開,被推上風口的社區團購又一次火了。


疫情過後,風口之上的社區團購還能火多久?是否能迎來新的拐點?


疫情過後,風口之上的社區團購還能火多久?是否能迎來新的拐點?


火熱的社群團購市場,引發傳統企業蜂擁而至,上演“瘋狂”社區合夥人招募大戰。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諸多城市相繼實施封鎖,實體店無法開門營業,傳統商業渠道瞬間熔斷。一邊是火熱的社群團購市場,一邊是冷落的傳統商業,冰火兩重天的市場格局,讓一些企業開始“疫”線思考,迅速改變舊的營銷模式,上戰“雲購物”謀求轉型升級,以求“疫”外崛起。一時之間,各個企業、渠道商的社區合夥人招募來勢洶洶、鋪天蓋地。企業不分大小,不分行業,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內的招募信息已經炸鍋,大家都期待在疫情之下異軍突起,趁勢瓜分億萬社群團購市場紅利。

實際上社區合夥人模式並不是突然興起,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存在;現在因為受疫情的影響,門店關門,消費者被迫線上消費,實體商家在傳統商業渠道受限的情況下,面對異軍突起的社群團購市場,被迫做出轉型之戰。與以往不同,此次招募多為品牌廠家發起。傳統商業蜂擁而至的社團大戰,如火如荼的“社區合夥人”模式,一時引發行業和專家們的眾多質疑。雖然,目前社區合夥人模式大多較為粗狂,甚至只是跟風行為,產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後等也都面臨諸多問題,但對於疫情當下的特殊時期,行動總比不行動好,畢竟短期內有助於分銷庫存、帶來增量。


疫情過後,風口之上的社區團購還能火多久?是否能迎來新的拐點?


疫情過後,當消費迴歸常態,社群團購是否還能繼續紅火?或者迎來新的拐點?

疫情期間,線下消費受限,居民購買生活所需的生鮮及日用品,主要依靠網上團購方式完成。線上下單,送貨上門的社團服務模式由之前的部分消費走向全民消費。這種消費方式隨著時間的滲透,讓一些之前對線上購物不太適應的居民,由被動嘗試到體驗滿意,再到形成習慣,正逐步進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改變居民的消費觀念和購物習慣。這種可能要幾年才能形成的消費形態經歷疫情幾個月的薰陶已經快速完成。

疫情同時也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正品和殘缺。一些服務好,產品質量穩定,價格實惠的團購企業,正逐步在消費者中形成信譽和品牌,慢慢生要和發芽。一些參差不齊的不良次品企業也將在這次浪潮中退出市場。

進入三月,國內疫情已經控制,企業逐步復工,商業正在迴歸,面對重新恢復的商業生活,居民的消費也將慢慢恢復理性。“非經營性質”的特質,讓社區團購在特殊時期證明了其價值。而值得深思的是,疫情過後,社群團購還能否繼續紅火下去?會不會像之前潮起又潮落?還是會迎來新的拐點?

春天已經來臨,相信在萬物復甦的同時,真實強勁的需求和形態不會被機敏的市場所忽略,且待正常社會秩序的迴歸和新的商業形態的形成,或許不會有奇蹟,但拐點可能會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