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債市場有“妖氣”一日漲幅幾近翻倍

“全球市場近期大幅波動,美股本月已經三次熔斷,不過相比可轉債市場的波動來說,有點大巫見小巫。可轉債市場近期‘妖氣十足’,動輒翻倍,或者暴跌,已經成為投機資金的樂園。”資深投資人邵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3月17日,模塑轉債一度暴漲至260.012元/張,相比前一日的收盤價134元,幾乎翻了一倍;與此同時,當升轉債因為暴跌超過20%,被臨時停牌。

轉債市場上投機氛圍瀰漫。

可轉債打新投資者絡繹不絕

3月17日,隨著正股模塑科技封漲停板,模塑轉債一度大漲超90%;截至收盤,模塑轉債漲幅有所收窄,全日上漲41.8%,收於190.01元/張,成交額43.3億元。

事實上,模塑科技自1月以來就開啟了暴漲模式,區間最大漲幅近250%。而模塑轉債區間漲幅已錄得120%。

此前,模塑科技公告稱,2019年6月份特斯拉將Model Y車型在北美市場的前後保險槓和門檻項目定點給模塑科技全資孫公司墨西哥名華MingHua de Mexico,S.A.DE C.V.,項目週期從2020年開始五年時間。自此之後,模塑科技的表現一騎絕塵。

除了模塑轉債之外,3月17日,還有4只轉債的收盤漲幅超過10%。其中通光轉債上漲34.68%,晶瑞轉債上漲29.09%,白電轉債上漲21.13%,凱發轉債上漲11.67%。

本月以來,已有4只轉債實現翻倍,分別是英科轉債、新天轉債、通光轉債和尚榮轉債。其中,英科轉債表現最好,漲幅高達140%;尚榮轉債上漲118.35%;模塑轉債則上漲99.05%。

新天轉債是近期的“傳奇品種”。受參股公司子公司新冠病毒應急藥品獲批上市影響,新天藥業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新天轉債3月16日更是大漲95%,接近翻倍,刷新了轉債歷史上單日最高漲幅紀錄。

3月17日,新天藥業再現漲停,但新天轉債盤中出現寬幅震盪,盤中最高漲至293元,最低則是183元,全日震盪超過100元,最終以上漲1.81%,收報248元結束當日交易。目前,新天轉債的轉股溢價率已達到82.9%。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可轉債品種有泡沫化和投機資金活躍的趨勢。

由於市場交投非常活躍,今年參與可轉債打新的投資者也絡繹不絕,可轉債中籤率不斷下降。西南證券分析師楊業偉的研報顯示, 2020年發行的可轉債已有16只上市,從上市首日漲幅來看,新債無一破發,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20.1%。可轉債打新的高收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金參與網上申購,2020年新債平均網上申購金額為2.4萬億元、平均中籤率為0.02%;而2019年發行轉債平均申購金額為0.8萬億元、平均中籤率為0.04%。

僅有18只轉債未被低估

夏風光認為觀察可轉債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到期收益率,二是轉股溢價率。可轉債的債性要看到期收益率的情況,當前市場平均的到期收益率在負1.2%左右,絕大部分品種已經失去了債性的保護。同時平均的轉股溢價率已達30%以上,意味著平均比其對應正股的價格高出了30%。近日部分單日暴漲的可轉債,轉股溢價率更是離譜,換手率當天達到了四五十倍。可轉債有T+0交易,不排除有遊資利用這一規則短線的頻繁進出。過度炒作會隱藏價格大幅回落的風險,建議對可轉債這一品種不是很熟悉的投資者,避免介入。

興業證券可轉債分析師左大勇表示,近期一些超高換手率的轉債品種大幅波動,更像是一種資金博弈遊戲。 目前最大的風險是可轉債新介入資金正將其權證化,這不僅會影響正在蓬勃發展的轉債市場,也會擾亂市場秩序,導致潛在虧損概率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暴漲暴跌往往相依相隨。

前幾日大漲的再升轉債在3月17日大跌18.04%,盤中一度因跌幅過大遭遇臨停。再升轉債近期的表現可謂“跌宕起伏”,3 月 4 日,再升轉債啟動行情,當日大漲15.6%;隨後三天分別上漲16.94%、30.31%和55.9%,4個交易日累計暴漲175%,盤中最高價觸及415元;不過隨後3月10日,又以重挫53.05%收盤,前一個交易日追高的投資者或損失慘重。

3月15日晚間,正股再升科技發佈公告稱,因公司股票自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9日期間,連續30個交易日中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於公司“再升轉債”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已觸發再升轉債的贖回條款。公司決定行使再升轉債的提前贖回權,對“贖回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再升轉債全部贖回。再升轉債贖回登記日為3月24日,贖回價格100.459元/張(債券面值加當期應計利息),贖回款發放日3月25日。

今年以來,已有8只轉債因強贖完成而退市。

據財通證券統計,觸發強贖條件進度的可轉債共計30只,其中凱龍轉債、模塑轉債、特發轉債、長信轉債、東音轉債共5只可轉債的強贖已達100%觸發。此外,財通證券對已發行可轉債的理論價格進行了計算,結果顯示,目前僅18只轉債未被低估,整個轉債市場的市場價格總體低於理論價格。其中振德轉債、威帝轉債、星源轉債、鴻達轉債等低估最為嚴重。(編輯:馬春園)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