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精細化管理——規則細緻實用方顯價值—吳宏彪

《管子•版法》中說:“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醫院精細化管理——規則細緻實用方顯價值—吳宏彪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來自波蘭的作家萊蒙特曾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兩個不同的人,說出不同的話,卻表達著同樣的意思:遵守規則是人類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證。同樣,規則也是一家醫院得以正常運營的前提和保證。

立足於ORTCC模型,管理規則是管理的核心活動;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它也是企業目標落實的行動規定。企業的目標通常都要訴諸一系列的活動,生產、研發、銷售等大的方面,招聘、培訓、會議等小的方面,都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企業開展具體管理活動的規定我們就稱之為流程。所謂流程,就是做事的過程或步驟,是關於幾個人、一組人或者一批人如何做事的過程規定。每一項具體的活動必須由某一個具體的工作人員進行,工作人員承擔的某項具體工作我們就稱之為崗位,某一崗位即具體員工做事的規定我們就稱之為程序。流程是大程序,程序是小流程,流程和程序便是組織運行的規則。從組織運行的角度來看,流程決定了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的銜接是否清晰、穩定;程序決定了人與事之間的銜接是否清晰、穩定。因此將流程和程序統稱為規則,而在ORTCC模型中,規則部分是決定企業、組織和個人工作質量的關鍵與基礎。

醫院精細化管理——規則細緻實用方顯價值—吳宏彪

當前市場條件下,很多企業並不能做到流程和程序的完備,也就意味著規則的缺少或者欠缺,使得管理的質量和運行的效果差強人意。中國企業管理最薄弱的地方,恰恰體現在這一地方,組織缺乏明確而細緻的運行規範,精細化管理的核心部分和關鍵落腳點便失去了。從這個角度探討,精細化管理能否實現,關鍵就在於組織運行規範是否精細到位,流程和程序是否完備,尤其是員工工作有無清晰明瞭的工作步驟和標準。如果員工工作沒有明確可行的工作步驟和工作標準,工作品質便無從談起,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自然參差不齊。只有工作步驟和工作標準清晰一致,工作品質才能保證。管理的著眼點正是在於工作步驟的改善和工作標準的提高,持續改善的起點和基礎就是當前的工作步驟和工作標準。總之,規則是否明確而清晰是決定組織整體工作質量的最基礎、最關鍵的部分。

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推行JCI標準的過程中,就經歷過一個建章立制的過程。箇中辛酸只有親身經歷才有切身體會,從無到有、從欠缺到完善的過程,可謂是一次從懵懂到覺醒的蛻變。

印度大文豪泰戈爾說:“根,永遠在坎坷中探索,但從來沒有因此而停步。”在JCI標準體系裡,建章立制就是申請JCI認證的根,沒有一個紮實的根,十四章節便是空談,遑論結出豐碩的果實。但是在開始JCI認證之前,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之於JCI認證所需的所有規則,可謂一片空白。因此,正如泰戈爾所說,將在坎坷中探索,並以一顆永不放棄的心,一改該院規則缺失、規則不適用、規則落後等痼疾。

醫院精細化管理——規則細緻實用方顯價值—吳宏彪

2010年4月,當JCI認證標準這顆種子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落地時,不理解者有之,埋怨者有之,迷茫者有之,不知所措者有之,因為在此之前,JCI完全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大部分工作人員甚至不曾聽說過。推行精細化管理,引入JCI認證,目的就是根除醫院管理方面已有的頑疾,把所有需要的規則都建立起來,讓它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這片土地上紮根。

從無到有,這個過程註定是漫長的。經過整整一年的時間,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照葫蘆畫瓢,擬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結集而成厚厚的兩本書,涵蓋醫院各個行政職能部門的相關管理制度、流程。翻著那些厚實的書本和精緻的封面,看著那些工整的標點、段落和簡潔的版式和章節,每個參與者都感受到了濃濃的成就感。曾經因熬夜引起的焦躁不安、憤憤不滿等負面情緒,在沉甸甸的勞動成果面前煙消雲散,在竊喜的同時似乎已經看到JCI認證的勝利曙光就近在眼前。

從缺失到完備,註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2010年年底的一場基線調查結果指出,奮鬥了一年的各項規則是不完善的,不夠細緻,也不夠實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大家在過去一年多勤勤懇懇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瞭解JCI的內涵,紮根於JCI的精髓,認認真真地在實操性、關聯性、本土性上下工夫,體現著JCI不斷改進、持續進步的特點,而非像上次那樣印刷成冊、束之高閣。為此,他們回到起點,重新開始,精讀JCI標準,用心體會JCI規則,讓JCI的種子不僅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種下,更要種進每個人的心中,給它最溫暖的陽光、最肥沃的土壤、最充足的水分、最精心的照料……

辛辛苦苦又一年,經過無數場會議的碰撞、無數次反覆求證後,各個部門陸續提交了相應章節的制度初稿。為了發揮本院所有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各個部室及其工作人員參與近來,同時將JCI不斷改進、持續進步的精神真正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他們開啟了網絡無紙化辦公模式,將全部初擬的規章制度在院內網上公開,供大家自行下載學習、指正。通過這種方式,大家踴躍發言,不斷提出修改意見,使得持續改進進行得更加靈活,不斷求證進行得更加順利,前進的步伐更加穩健,改進的效果更加突出,實現了從不斷完善到精益求精的跨越。

縱觀前後兩年的歷程,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制度建設邁上新的臺階,JCI標準所需的制度和規則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缺失到完備的過程,歷經風風雨雨和坎坷不平,終於收穫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份經歷本身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值得人們深入思考。而在此過程中,精細化管理的ORTCC模型體系的運用,也是值得人們研究和學習的。

醫院精細化管理——規則細緻實用方顯價值—吳宏彪

前文我們已經大體談過,在精細化管理的ORTCC模型體系中,目標體系處於系統的前方,是整個組織的管理引導;規則體系則是系統的中心,是精細化管理活動的核心,其功能是將組織目標通過員工具體的工作行為規範落到實處。當然,員工的具體工作行為規範要通過一系列的企業文件實現,因此在精細化管理體系中,完備的文件體系是保證企業管理規則落地的載體。通常而言,完備的文件體系主要包括制度文件、流程文件、程序文件等。其中制度文件是指關於整個組織的文件,流程文件是指關於各組織機構和部門的文件,程序文件是指關於員工個體的崗位文件。林林總總的文件,構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體系,這個總和便是規則。

當然,制定規則的最終目的是將其運用於工作實踐,因此越是細緻實用就越能凸顯其價值,否則就成了束之高閣、用來裝點門面的文字而已。鑑於此,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在建章立制過程中致力於將紙上的規則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那麼,他們又是如何推進的呢?

對於主管建章立制的團隊而言,他們面對的可是醫院中最具權威的群體—醫生。從中隨便挑出一位,都來自於國內數一數二的名牌醫科大學,他們所擁有的專業技能,他們在醫院的重要地位,都讓人不得不仰視。對待他們,可萬萬不能擺出一副老師對待小學生的架勢。顯而易見,下死命令是行不通的,強求他們死記硬背也是不妥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規則規定變得細緻而實用。

首先,將每一項規則都描述得準確到位。例如《醫囑制度》明確要求,所有的補液都要註明滴速,並將註明滴速的標準格式寫入制度裡:“凡使用輸液泵、推注泵進行靜脈輸注給藥時,需註明滴速,單位為:ml/h。凡一般靜脈滴注給藥,需註明滴速,單位為:滴/分。”如此一來,無論是哪位醫生,在醫囑下達一事上只有一個標準,杜絕了個人的隨意行為。其次,將規章制度儘量簡化,摘選出每個制度最核心的內容,形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例如《會診制度》:“普通會診主治上,緊急會診住院總,多科院間要主任,邀請事先寫申請。”再次,制定與制度相對應的流程圖。例如《入院制度》、《出院制度》、《轉科制度》等,將整個流程中的關鍵節點、關鍵責任人、關鍵動作等在流程圖中一一列出,方便醫生們記憶。最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不斷培訓,反覆培訓,使記憶不斷強化。另外還有一點值得補充,就是對規章制度持續改進。一切走上正軌並不意味著規則就此成為萬年不變的金科玉律了,任何規章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改變和工作的深入,都需要適時作出調整和修訂,只有這樣才能令其始終與實際工作接軌,從而使得規章制度不斷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在實踐中發揮出更多的積極作用。

將規則不斷細化、持續改善,使之更實用、更有效,還表現在診療常規管理方面。

醫院精細化管理——規則細緻實用方顯價值—吳宏彪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患者群體,兒童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專業技術不夠、診治經驗不足等因素,極易造成漏診、誤診,或者治療過程不正確、不規範,屢屢給患兒帶來不必要的身體和精神損害。針對這一問題,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上下都認識到,必須制定一個細緻實用的規則,以保證醫療質量,規範各級醫生特別是低年資、缺乏足夠臨床經驗的醫生的診療行為,以確保同一常見病種治療的持續性、同質性,降低易漏診疾病的誤診率。自2013年6月起,醫院領導委派醫務部負責,組織各專科主任、科室骨幹制定本專科常見病種診療規範。

診療規範第一版以業內普遍認同的診療常規為基礎,以常見疾病為綱,各種疾病按照基本概念、臨床表現、檢查、診斷常規及治療常規的流程展開闡述;內容上吸收了國內外兒科學前沿的資訊,引用了權威的方案和指南,結合了中心各專科長期臨床診療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力求“權威、準確、實用”。遺憾的是,第一版下發臨床各專科使用後,發現操作性、指導性不強,偏重於理論教學,並不適合臨床一線實際使用。

只有細緻實用的規則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才有存在的意義。為此,醫務部上下一心,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繼續細化、持續改善。

當年8月,醫務部利用院內網絡,以發帖、發協同的形式廣泛徵求一線醫生的意見,瞭解他們的實際需求,並在將意見收集整理後組織專家討論,最終形成了修改意見稿,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增加以下內容:①在各病種診療常規的內容設置上,重點結合了臨床實際工作中最易忽略的關鍵環節的控制要求,增加門急診/住院標準診斷流程圖(清晰地描述疾病的診療流程、救治要點)、分級診治指引(清晰地描述不同疾病嚴重程度下的責任醫生級別)、入院標準、特殊危重指徵(清晰地描述疾病輕重識別)、會診標準、出院標準、談話要點等部分;②根據兒童患者起病急、症狀不典型等特點,增加以兒科常見症狀、體徵為切入點的常見症狀的診療常規,如腹瀉、發熱、嘔吐、黃疸等,共計10個;③在整體設計上,將JCI評審標準中對於醫療服務的要求納入診療常規的制定,增加兒科檢驗危機值報告及處理、PICU收治與轉出指徵、兒科急診分級診治指引、營養和疼痛評估工具4個部分。

經過上述細化和改善,診療常規管理開始發揮出它應有的積極作用。患兒診療更有針對性了,工作效率提高了,部室運轉順暢了,這就是一個細緻實用的規則帶給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收穫。

規則有缺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變現狀的勇氣;

規則不適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潛心去扭轉局面。

規則不完善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持續改進的信心;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他們已經走在同行業的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