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繼續宅在家?多地暫停現場祭拜活動,倡導“雲祭掃”

今年的清明節假期時間為4月4日至6日,目前僅剩下不到20天的時間,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地提出暫停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或採取限流措施。

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嚴防民政服務機構發生聚集性感染。

此後,3月14日,民政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強分區分級分類指導,高風險地區可暫緩開放殯葬服務機構祭掃服務,暫停組織集中祭掃、集體共祭、骨灰撒海等集體性活動。中、低風險地區,對骨灰安葬(安放)高度集中的場所、相對封閉的室內祭掃場所以及容易形成人員聚集的服務項目,可先不開放或延後開放;對具備開放條件的,可提供現場祭掃服務,並做好控流量、防聚集、強防護、保安全等工作。

根據這些文件精神,多地明確提出了清明期間暫停現場祭掃,或者對現場祭掃人數採取限制措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河北、黑龍江、遼寧、深圳、天津、鄭州等多個省市提出暫停現場祭掃活動,與此同時,多地均推出了網絡祭掃、代為祭掃等服務。

廣東省和浙江省均未按照全省範圍採取統一禁止措施,譬如,廣東省提出,要求各地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工作要求,疫情防控風險較高的,暫停祭掃服務;具備條件且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的,可提供限制性祭掃服務。

限制性祭掃主要採取的是預約限流措施。以北京和上海為例,北京提出,全市殯儀館骨灰堂、經營性公墓和規模較大的公益性公墓,實行按日分時段預約祭掃,沒有預約的不安排祭掃。同時推出代為祭掃、網上祭掃等服務。

上海市民政局倡導市民在今年清明期間不要前往公墓、骨灰堂進行現場祭掃。全市經營性公墓(骨灰堂)將推出集體祭掃、網絡祭掃、代客祭掃三項便民服務措施。其中,“代客祭掃”是指市民群眾不去現場,委託公墓方祭奠親人,由公墓方安排工作人員提供擦拭墓碑、鞠躬行禮、敬獻鮮花等服務,並把服務過程通過照片反饋市民群眾。“代客祭掃”將適當收費,最基本的套餐服務價為35元。

而對於確有落葬或現場祭掃需求的市民,上海將實行“預約落葬”和個別“預約祭掃”,“預約祭掃”將實行“限量預約、約滿為止、分時祭掃”。

一般而言,每年的清明期間都是市民的集中祭掃期,以上海2019年的統計數據為例,全市共接待祭掃市民630萬人次,85萬輛車次,骨灰落葬10178穴。其中,清明節當天接待量達219萬人次。

受此次疫情影響,大量人士無法現場祭掃,這是否會在未來一定程度改變喪葬禮俗?

對此,上海市民政局表示,網絡祭掃等措施雖是疫情期間推出的便民服務,但符合綠色文明的現代殯葬發展理念、改革方向,也是移風易俗的舉措,市民政局將在今後予以固化、延續。

清明假期继续宅在家?多地暂停现场祭拜活动,倡导“云祭扫”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