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助力萬億基建市場大升級

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負面衝擊,疫後經濟突圍,大規模增加基建投資是很自然的政策選擇。截至3月5日,24個省市區公佈了未來的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8.6萬億元,其中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近8萬億元,包括新基建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其中的重頭。

儘管代表“再工業化”的新基建風頭正健,但傳統基建的需求仍然很旺盛。發達地區人口集聚的城市群,一些傳統的規劃指標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對基建的標準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大城市群的崛起,要求有更加匹配的基礎設施;在一些不夠發達的區域由於過去欠賬多也需要基建。傳統基建不會沒落,仍然會為經濟發展提供保底的支撐作用。

物聯網技術助力萬億基建市場大升級

中國過去數十年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基建默默做出的貢獻,基建自身也從經濟高速發展中獲得了快速發展,更為中國贏得了“基建狂魔”的美譽。不過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基建主要強在規模上,而非技術和管理上,在許多方面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由於工程建設體制以及企業自身的各種問題,基建施工企業長期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狀態,自然在應用新技術、實現高效管理等方面遜於國外同行,很多管理手段仍然相當粗放。

智慧工地和智能化管理是國家對各大央企的重要指導方針,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賦能企業,降本增效,一直是一個重大課題;同時非道路移動設備的監管是政府比較頭疼的,尤其是環保部門一直缺少有利手段和工具來監管。隨著新基建的到來,外部環境的變化會給傳統基建帶來衝擊,但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隨著5G商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基建施工企業可以藉此機會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實現降本增效。

物聯網技術助力萬億基建市場大升級

當然,這一過程並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漸進,不斷改進,逐步提升。由於基建的體量龐大,哪怕一絲微小的效率提升,帶來的收益都相當可觀。在這方面,已經有先行者做了有益的嘗試。

以基建中的土建施工為例。現在的土建施工需要用到大量的施工設備,在過去計劃經濟年代,施工設備均為施工企業所有,由此帶來了大量的資產管理難題,而最近20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施工企業可以方便地從社會上租賃到通用設備進行施工,因此現在的施工企業特別是大型央企通常只擁有很少量的通用施工設備。

物聯網技術助力萬億基建市場大升級


大量使用租賃設備不僅大大降低了設備所佔資產的比例,也大大減少了設備閒置,以及相關的採購、使用、維護、管理等各項成本。也就是說,施工企業將擁有設備的風險轉嫁給了相關的社會力量。當然,由此也帶來了租賃設備的管理問題。

租賃設備的管理問題,主要是需要採集、確認設備的工作量,為結算和成本核算提供依據。目前大部分的工程中依然採用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無論從效率、數據準確性、管理及時性上來說均比較落後,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項目管理的需求。因此,現在的頭部施工企業目光已經投向於數字化智能管理,意圖利用技術手段提升管理水平。而一些有準備、有眼光的企業也契合了施工企業的需求,拿出了基於物聯網和大數據的設備管理解決方案。

物聯網技術助力萬億基建市場大升級

鐵甲雲盒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憑藉鐵甲多年工程機械行業經驗的積累和對施工企業場景的鑽研,針對設備管理的痛點及漏洞,自主研發出一套基於AI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施工設備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給工程機械設備安裝鐵甲雲盒智能硬件來採集數據,配合施工設備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實現施工設備的有效管控,提高設備管理效率,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目前,已有多家央企施工單位及地方建築施工企業採用了鐵甲提供的設備管理解決方案,鐵甲雲盒基於施工場景和跨類型跨品牌的特性幫助各個施工項目大大提升了設備管理效率,通過提高設備利用率,實現設備的有效管控,降低了運營成本。

物聯網技術助力萬億基建市場大升級

截止現在,鐵甲雲盒及物聯網團隊已經幫助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交、路橋集團等大型施工單位管理全國近300個施工項目,累計為項目部節約設備租賃及燃油費超過2.25億元人民幣,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同時,鐵甲雲盒及物聯網團隊採集的近20億條各個施工場景的動態數據,除了幫助施工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幫助社會用戶遠程管控設備外,也可為智慧城市建設、非道路移動設備監管以及重大自然災害時施工設備調度發揮重要作用。

物聯網技術助力萬億基建市場大升級

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的加快發展,相信在傳統基建領域一定會得到更加廣泛、深入的應用,幫助基建施工企業實現產業升級,幫助國家和社會創造巨大效益。而鐵甲雲盒及物聯網團隊也必將在這一過程中繼續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