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交易系統和風險控制


交易的時候要根據人性的缺陷主動去做好自己,例如在操作手氣不順的時候,面對虧損,不斷的減量經營,甚至停止操作,而不是情緒化增加交易,希望挽回頹勢,因為這樣一定會損失慘重,簡直是自作孽,不可活。

交易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交易系統和風險控制。肯於改變自己,否則你永遠無法成功。每位輸家的內心深處其實都蘊藏著求輸的潛意識。因此,即使獲得成功,也會不自覺的破壞勝利的果實。每個人都能在市場上如願以償。

有些人在賠錢的時候會更改交易系統,而有的人根本不相信交易系統,懷疑交易系統發出的指令,以致經常憑藉自己的喜好在市場出入,而我總是遵循交易系統,我從事交易不是為了刺激,而是為了求得勝利,這樣的交易也許相當無聊,但卻相當有效。當我和其他交易員聚會的時候,他們談論自己驚心動魄的交易經驗時,我總是沉默不語,因為對我而言,每筆交易都一樣。

絕大多數人交易的時候都有一種好賭的心理,喜歡重倉位殺進殺出。因此,一定要在這方面改變自己,古往今來,重倉操作的傢伙沒有一個是不完蛋的。必須把自己的每一筆虧損控制在7%以內。當然,4%以內是最好的。根據圖表交易猶如衝浪,你不必知道波浪起落的原因,你只要能感覺到波浪湧起的節奏以及掌握衝浪的時機,就可以成為一個衝浪高手。

有一條交易原則就是絕對跟著趨勢走,而且要完全的信任交易系統,任何人都不得擅自違反交易系統發出的指令。正因為如此,公司從來就沒有失敗的交易。其實交易分為四種:成功的交易,失敗的交易,賺錢的交易,賠錢的交易。賠錢的交易並不一定是失敗的交易,而違背或者不遵從系統交易指令的交易就一定是失敗的交易。

把風險控制到最低,每一筆交易的虧損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範圍(例如3%)。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必須瞭解,你每筆交易的風險越高,就越難控制交易的成績。只要你能夠控制風險,追隨市場大勢,就一定會賺錢。通常交易系統獲利率在40%至50%就是不錯的,但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即使是連續失敗,導致的損失最多不會超過10%,這就是控制風險的好處。

假如我錯了,我得趕緊脫身,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必須保持實力,捲土重來。

無論你何時遭受挫折,心中都會很難受。大部分交易員在遭受重大虧損時,總希望立即扳回來,因此越做越大,想一舉挽回劣勢。可是,一旦你這麼做,就等於註定你要失敗。在我遭受那次打擊之後,我會立即減量經營,我當時所做的事,並不是在於賺多少錢來彌補虧損,而是在於重拾自己對交易的信心。

任何人在從事交易時,都會經歷一段持續獲利的大好光景,例如我能連續獲利12天,可是最後我一定會感到很疲累,因此我會在連續盈利或者重大獲利之後立即減量經營。遭逢虧損的原因通常都是獲利了結之後

遵循交易系統和風險控制


索羅斯說過:市場走勢不一定反應市場的本質,而是反應投資人對市場的預期。但是投資人往往是不理性的,因此更加深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投資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場百米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比賽中,看的不是誰跑的最快,而是看到底誰跑的最穩。

市場參與者的偏見會影響市場價格,他並且認為有時候不僅影響價格還會影響基本面,所以他在剖析投資標地時,就習慣帶著找碴的眼光,試圖看出其缺點。因為只要知道缺點所在,他就能領先。投資者只有將操盤技能訓練成一種交易習慣,訓練到極其熟練以至於不經過思考的境界,才能真正抵制住盤面這種迷人的誘惑,才能完全達到按系統信號操作而不變形的能力。

投資是一種遊戲,輕鬆、簡單和按部就班才能在競爭中達到盈利。如果你在每天的交易中都感到焦慮和恐慌,心神不定,那麼肯定是你的交易方法和你的心率沒有和這個品種形成共振,達到一種默契的境界,這樣你就很難達到投資獲利的目的。

我們只有長期的專注於一個我們最為熟悉的交易模型,這樣我們就能很快的熟悉這個模型,並和這個模擬形成某種程度的默契,使自己的心率能夠和市場的波動相匹配,才能在交易中達到一種舒適、自然的境界。

交易就是在不斷的和自己的人性作鬥爭中逐漸成長。只有你將原本不舒服的交易變得逐漸的自然流暢,你才能夠成為一名成功的操盤手。

做交易,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 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股票投機講究時機和技巧,機會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機會就撈一票,沒機會就觀望,離開。

交易者要存活,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主要是割掉人性中的貪婪。從修行上講,就是“為道日損”,懂得捨棄,做到有舍才有得。具體到交易上,很簡單,就是:要麼做盤整,要麼做趨勢,二者只取其一。而事實證明,以為自己是神的人,幾乎都是神經。市場不可挑戰,人性不可違背。人性中的情緒、思維、習慣等不可能像機器一樣能反覆順利切換。順應市場,臣服於市場,順應人性,臣服於人性,是交易的天道。

人習慣於看世界,而不習慣於看自己。交易者必須一隻眼晴看市場,一隻眼晴看自己。交易者最大的對手是自己,交易是與自己合作,與自己的人性合作。交易之難,就難在這對人性的認識、把握和修繕,就難在這改變能改變的,順應不能改變的。

又要割掉人性,又要順應人性,不矛盾嗎?改變能改變的,順應不能改變的。人性中的貪婪等是可能通過悟虛、修行、規則等來抑制的,而情緒、思維、習慣等要像機器一樣反覆順利切換是不可能的,只能順應。

要在交易叢林中順利存活,就必須跳出交易者之間博弈的維度。與市場博弈,並不是要戰勝市場,而是順應市場,老老實實臣服於市場。市場總是對的,總是贏的,是不可能戰勝的,否則市場就不存在了,交易者就無處殺戮了。市場是智能的,他總會找到辦法,讓大多數交易者是錯的。

市場怎麼製造交易者之間的殺戮,怎麼攻擊交易者的感覺,一個最主要的、最簡單的工具就是,不停地在形態和突破、及突破後的趨勢之間來回切換。戰爭思維只會成為市場獵物,所以說,交易不是戰爭,是種地。戰爭什麼時候都可開打,往往越詭異的時候越有利於開打。而種地是要嚴格按節氣來進行,必須有休耕。冬天就是用來休息的,是不能種水稻的。以戰爭思維對待交易,重術不重道,試圖以奇技淫巧來突破人性中不能改變的部分,正中市場下懷,成為市場獵物。盤整時休息、等待,是做突破和趨勢的另一半,二者同等重要和必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你一定有過這種感覺,有時市場就像一個靜靜地站在暗處盯著你的巨人,等著你,等著你由彷徨而抓狂,由抓狂而失控,由失控而行動,你不行動,他不收手,你一行動,他就反轉。以至於總有人感慨,主力為何總盯著我一個小散。其實,盯著你的不是什麼主力,是市場。市場盯的不是你一個,而是一群,你們的感覺情緒、抓狂失控、行為習慣都長得一樣,你們叫進退由感的交易者。由感,就攻擊你的感。

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總會拿到燙手山芋熊市下跌途中,錢多也不能贏。機構常常比散戶死的難看。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準備。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明顯下跌趨勢中,20-30點的小反彈,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不要擔心錯失機會,善獵者必善等待在沒有大機會的時候,要安靜的如一塊石頭。交易之道在於,耐心等待機會,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耐心掌握機會。熊市裡,總有一些機構,拿著別人的錢,即使只有萬分之幾的希望,也拼命找機會掙扎,以求突圍解困。我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要格外珍惜才對。不要去盲目測底,更不要盲目抄底。

要知道,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容易賠大錢的區域。當你感到困惑時,不要作出任何交易決定。不需要勉強進行交易,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沒有勝算較高的機會,不要勉強進場。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不能先戰而後求勝。

一個人無論資本是多是少,如果他希望在股票交易中得到的回報是每年12%而不是每週50%,那麼從長期來看他的結果要好得多。每個人在個人經歷中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那些在經營商店、工廠或房地產時小心謹慎的人卻似乎認為,在股票交易中應該採用完全不同的方法。世上沒有比這更荒唐的想法了。

投機者可以避免從一開始就陷入財務困境中,方法是把自己的交易限制在與資本相比較為合理的水平上。這個水平能位他保持清醒的判斷力,能夠在遭到損失後迅速退出來,或者在上漲時積累利潤或者把投資轉向其他股票;一般來說,能夠使他在得知自己的安全係數低得只能面對損失望而興嘆的時候仍然保持輕鬆無畏的面貌。

如果你買進股票後發現它迅速下跌,那麼你此前就沒有考慮周全。只要你仍然錯誤地持有它,就不可能對它進行公正的分析;你無法採取一種清楚的公正態度,除非你退出來客觀地對待它。當你讓自己堅持這種錯誤的投機時,就好像是一個迷失在森林中的人,只見樹木不見林。

遵循交易系統和風險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