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既能吹响“监督哨”,也能做好“战斗员”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刚刚下沉到村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时候,由于一些基层群众平时对纪委监委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不够了解,就感觉我的工作很“神秘”,甚至会有一些误解。刚到村口参加值守的时候,与机关派驻到玉甫上营村的其他4位下沉干部相比,村民对我并没有那么“亲近”。有人误以为我是来监督其他同事工作的、也有人认为我是来给村里“挑毛病”的。当我跟一些一起参加值守的村民打招呼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跟您报告,我们都干得挺好,没出现啥问题。”

记得到村里的第一天,就在我们给进村人员测量体温时,有位进村的大爷问,“今儿登记的怎么都是生人啊,平时没见过,你们哪来的啊。”我赶紧答到,我们几位都是市政协的干部,到咱们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来了。大爷走没多远,就有人悄悄跟他说,那小伙子是市里派下来的,专门管“查”人的,你可别瞎跟人家搭话。

驻村日记:既能吹响“监督哨”,也能做好“战斗员”

我虽然有过基层工作经历,但在农村工作还是第一次,也是第一次遇到群众这么直白的描述我的工作性质,真有些哭笑不得。到村里报到前,我们纪检组的领导就要求我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要认真学习基层干部群众务实的精神、优秀的作风和良好的品质,不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我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真情服务赢得村民真心认可和支持,通过勤奋工作让他们了解纪检监察干部既会吹“监督哨”,更能当好疫情防控的“战斗员”、防疫知识的“宣传员”、人民群众的“服务员”。

驻村日记:既能吹响“监督哨”,也能做好“战斗员”

下沉工作伊始,我们5位下沉干部就和村支部书记说明来意,再三表明下沉就是来做具体工作的,坚决不做“局外人”,村里安排工作时一定要把我们当成村里人一样用,千万不要客气。我们自己也积极主动参与村里的各项防控工作,人员摸排、出入登记、测量体温、查验证件、防控宣传……任何一项工作都没有拉下。在熟悉村情之后,史杰伟组长根据工作需要,将我们分成了2个小组,一个小组重点负责做好出入口的登记、查验证件、测量体温等工作,另一个小组主要参与村里的巡查工作,劝散聚集人群、检查居家观察人员情况等。作为男同志,史杰伟和我主动承担了村口值守的工作,一张简单的桌子成了我们的临时工作台,无论大雪还是下雨、寒风还是骄阳,从到岗的那一刻起,十几天里我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认真工作。

驻村日记:既能吹响“监督哨”,也能做好“战斗员”

“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出入证,测量一下体温。”

“请您先把车停在旁边,我先给您做个登记。”

“您拿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每天都要通过这个上报体温。”

“您别担心,房东昨天已经把您要返京的消息告诉我们了,也为您居家隔离准备好了生活物资……”

驻村日记:既能吹响“监督哨”,也能做好“战斗员”

这些看似琐碎繁杂的小事,却都事关疫情控的大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工作表现怎么样,村民们都看在了眼里,也知道了我们真是来村里踏踏实实做事的。从最开始的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提防,我们慢慢融在了一起,我不但和村里的志愿者们成了一家人,也成了很多村民们眼中的老熟人。每当村民在进出村口测量体温后,一句简单的“谢谢你啊,小伙子”,听得我的心里是暖洋洋的。前天,一位大爷买菜回来,硬是要递给我些水果吃。“人家小伙子可是干纪检的,才不会拿你东西呢。”虽然旁边的村民还是会把我的纪检干部身份挂在嘴上,但语气里更多的是一份轻松与亲切,俨然已经把我当成了本村的自家孩子。每天彼此相互问候,工作中相互理解和支持,雨雪天气里关心冷暖,只要我们把心交给群众、真情去服务,群众就会把我们当成“村里的自己人”。

驻村日记:既能吹响“监督哨”,也能做好“战斗员”

天气渐渐暖了,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返京的人流也多了起来,作为一个外来人口倒挂村,玉甫上营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有丝毫懈怠。村里有许多沿街门店,很容易成为防控的薄弱地带,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开会研究,积极想办法,提出意见建议,对发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的解决好。

前几天,区委督察组的同志来村里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很多纪委监委的同事也深入基层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和这些同行相比,我现在的工作可能很平凡,但无论岗位在哪儿,是不是在承担纪检监察工作任务,我都会牢记自己纪检人的身份,认真站好每一班岗,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务实作风践行纪检人的初心和使命,用扎实有效的工作诠释纪检人的忠诚与担当。


(作者:赵培 市政协机关派驻玉甫上营村下沉干部,驻机关纪检监察组一级主任科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