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防疫工作,一名普通的檢察幹警總是能找到很多他不得不幹的“理由”

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通訊員 白銳潔)發完“航檢疫情防控工作每日快訊”回到宿舍,鄭州市航空港實驗區檢察院幹警趙棟堯就接到女兒打來的視頻電話,展示她和弟弟畫的水彩畫。

对待防疫工作,一名普通的检察干警总是能找到很多他不得不干的“理由”

1月25日,春節假期第一天,航空港實驗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裴文典按照區管委會要求,命令全院做好各方面疫情防控準備工作,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當時正值春節假期,大部分幹警都回老家過節,方案制定迫在眉睫,這時趙棟堯在微信群裡回覆“讓我來吧,我家離得近。”他回覆完就回到單位學習文件、翻閱資料,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從那時起他就一直住在單位,每天通過微信和家人溝通。

“讓我來吧”,這是趙棟堯在工作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除了“我家離得近”這個“理由”之外,還有“我是預備黨員”、“我是本地土著”、“我是退伍兵”……對待防疫工作,他總是能找到很多他不得不幹的“理由”。

趙棟堯是航空港區人,是他自己口中所說的“土著”,面對疫情,他這個“土著”一家都投身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

对待防疫工作,一名普通的检察干警总是能找到很多他不得不干的“理由”

他的父親是村幹部,在社區防疫卡點值班;他的母親是鄉鎮敬老院衛生員,幫助老人做好個人防護;他的妻子是基層辦事處疫情防控辦公室工作人員,負責統計轄區居民健康狀況。一家人雖然見面的次數不多,但是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他們最多的交流就是在“我們一家人”微信群裡報告自己每天的體溫和健康情況,開視頻相互鼓勵和督促做好個人防護。

作為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絡員,1月25日至今,他編髮“航檢疫情防控工作快訊”80餘期,發送疫情防控辦公室通知20餘次,接收、報送各類報表文件200餘次,協調口岸局開展接機引導工作8次,接打電話、發微信統計幹警健康狀況30餘次……他雖然不在防疫一線,但是他認真負責的做好每一次上傳下達、信息收發工作,成了領導和同事眼裡的防疫工作“大總管”。

一個從外地返鄭在宿舍隔離觀察的同事“吐槽”他,“你一天給我打了十幾個電話問我體溫,早飯剛問過午飯又問,比我媽都關心我,你要是當保姆的話,我第一個僱你。”剛剛恢復上班之初,有不少同事需要進行隔離,趙棟堯每天早上輪流打電話詢問隔離同事的情況,一打就是幾個小時,一輪打完了就到了中午,又開始打第二輪,他不怕麻煩,一定要在臺賬上把每位幹警的信息統計的明明白白,確保每位同事都健康。

他就是這樣一名普普通通的檢察干警,默默奉獻在疫情防控工作崗位上,四十多天連續工作,不提要求、不講條件,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預備黨員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