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周星馳之後,中國沒有真正的喜劇大師。雖然這是誇大其詞,但它是基於一些事實。

早年,周星馳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的學員。畢業後,他成了麗的電視臺的特約演員。一開始,他在一部電視劇裡穿龍套,後來在一個兒童節目裡擔任主持人,後來他又能在一部電視劇裡出演。


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進入電影產業是由李修賢支持的。他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是《捕風漢子》。後來,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他和吳孟達的搭檔是最好的。事實上,周星馳只在香港時期的經典喜劇電影中擔任主角,只有當他與其他喜劇導演合作時,他才會得到火花,如王晶、劉鎮偉、元奎、陳嘉上、李力持、杜琪峰等。直到1999《喜劇之王》,他才開始嘗試自己當導演。


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從2001年的《少林足球》開始,周星馳的風格開始發生變化。


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因為以前的粵語喜劇,即使有臺灣石斑瑜的普通話配音,也只能在華語國家和地區流行,不能在全世界普及。

於是周星馳慢慢地開始在影片中加入很多搞笑的表情和動作,減少了原來的搞笑對白。


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功夫》之後,周星馳開始退後。他只是《長江七號》的配角,後來的《西遊降魔篇》只是導演,不再是角色。


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此後,電影圈再也看不到周星馳的表演,影迷們開始懷念,那些以製作喜劇為主的明星也開始模仿周星馳的表演風格。

劉鎮偉與周星馳合作,開始了經典的西遊之旅,開始做冷餐。然而,許多喜劇都打出了胡說八道的招牌,彷彿有一段時間,除了胡說八道,沒有別的風格。


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所以在中國,除了周星馳,沒有真正的喜劇演員。雖然這句話很傷人,但它反映了喜劇電影的現實。

無厘頭原本是廣東話的俗語。它不知道也沒有意義。無厘頭風格並非周星馳獨有。當時香港的許多電影都有這種風格。繼周星馳之後,香港電影業渴望支持第二個周星馳。當時,張家輝、鄭中基、葛民輝、郭晉等人都是栽培對象。


為何說周星馳過後中國再無真正的喜劇大師?


但是正如當年模仿李小龍的那些人,無論怎樣模仿,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風格.

沒有人能模仿別人的風格而成功。如果我們的喜劇總是沉迷於模仿周星馳,不願意創造新的風格和形象,那麼周星馳之後就沒有其他的喜劇演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