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本文選取的10張老照片拍攝於1900-1911年之間,記錄了清朝滅亡前夕的皇帝子民形象以及社會面貌。通過這些畫面,可以直觀認識我們通常所說的“舊社會”。它們比文字更具體地填補了我們歷史知識中的空白。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10年,北京少年。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00年,北京內城阜成門。

清朝最後10年是一個劇變的時代。清廷內部有變革的嘗試,發起了“新政”和立憲運動;革命黨暗中很活躍,致力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共和制度;海外還有一個流亡的“保皇派”,以保護光緒帝、推翻慈禧太后為號召;列強的干預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各種力量交互作用,最終使大清轟然倒塌。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07年,東北某縣城,地方官與日軍士兵。

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在東北的勢力日益增強,直接危及到清朝在這一地區的統治。雖然他們身後飄揚著黃龍旗,但清朝的主權大多是象徵性的,被日本赤裸裸地掠奪。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10年,京城裡某王爺出行。

這場面真是陣勢浩大。有八抬大轎、有華蓋,騎馬持槍的士兵更是突顯了這位王爺的威風。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11年,湖北宜昌,正在紡線的婦女。

這種手搖紡車歷史悠久,可能在戰國時代就出現了。以前,紡線是女性的必備技能,不論是平民之家的媳婦、富貴之家的小姐,乃至宮廷裡的皇后貴妃,都要會紡線,紡了線拿去織布。現在30歲以上從農村來的網友,相信多數都是見過紡車的。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09年,正在吃飯的男人。

他本人是個糙漢子,但他用的小碗非常精緻。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10年,陝西長武縣的囚犯。

這個囚犯衣衫破舊、腳戴沉重的鐐銬,沒有人看管,也沒有被捆綁,他很可能是流放犯。《大清律例》中有“流二千里”“流三千里”的刑罰,一般與杖刑配合使用。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10年,流落街頭的難民。

清末民生凋敝,底層家庭非常脆弱,但凡有個天災人禍(比如洪澇、乾旱,或者土匪作亂,或者家裡男丁去世),就可能陷入破產的境地,不得不流落四方乞討為生,甚至賣兒賣女,其狀況非常悽慘。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00年,埋頭苦讀的年輕人。

他的長髮系在牆壁釘子上,是“頭懸樑”的現實版本,很可能在為參加科舉考試做準備。如果他在未來4年舉辦的考試中名落孫山,那他就終生錯過了秀才、舉人或進士功名。1905年,清廷宣佈廢除科舉制度,改以通過學堂培養、選拔人才。

舊社會,王爺出行陣勢浩大,婦女帶孩子流落街頭

1910年,清軍綠營士兵正在操練。

清末朝廷正在大力編練新軍,把主要的資源都投給了新軍。綠營雖然有過良好的記錄,但在鴉片戰爭之後已經開始沒落,暮氣沉沉,戰鬥力低下。新軍在成軍過程中,綠營不斷被裁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