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謙團隊利用噬菌體輔助進化產生更高效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作者丨小柯


美國哈佛大學劉如謙(David R. Liu)團隊利用噬菌體輔助進化,產生了具有Cas結構域兼容性與活性提升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


2020年3月17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ABE的應用受到脫氧腺苷脫氨酶組分與SpCas9以外Cas同系物的有限兼容性限制。


研究人員使用噬菌體輔助的非連續和連續進化(PANCE和PACE)來改進了ABE7.10的脫氨酶成分,從而產生了ABE8e。


與ABE7.10相比,ABE8e包含8個額外的突變,可將活性(kapp)提高590倍。

與各種Cas9或Cas12同源物配對時,ABE8e可以大大提高編輯效率。


劉如謙團隊利用噬菌體輔助進化產生更高效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ABE8e比ABE7.10更具處理能力,這可能有益於篩選、調節區域的破壞和多重鹼基編輯應用程序。

通過在TadA-8e域中引入其他突變,可以改善Cas9依賴性和非依賴性DNA脫靶編輯以及轉錄組範圍的RNA脫靶編輯的一定增加。

最後,研究人員證明ABE8e可以有效地實現天然突變,從而在人細胞中BCL11A增強子或HBG啟動子中上調胎兒血紅蛋白的表達,而這些靶點被ABE7.10編輯的效果不佳。


ABE8e增強了腺嘌呤鹼基編輯的有效性和適用性。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453-z

小柯報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20/3/202031813155484355461.shtm


更多閱讀


劉如謙團隊利用噬菌體輔助進化產生更高效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劉如謙(David R. Liu),美國哈佛大學自然科學教授兼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他的課題組研究方向聚焦於基因組編輯蛋白的工程、進化及體內傳遞,以研究和治療遺傳性疾病,等等。(據哈佛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