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使用加溫療法,有些觀賞魚一命嗚呼,而有的疾病痊癒?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加溫療法,是我們經常用到的治療觀賞魚病的老三樣方法之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水、升溫、加鹽,大部分觀賞魚疾病或者說是需要藥物來治療觀賞魚的某些疾病,都需要我們在水溫問題上加以配合的,這個操作不但是可以加速觀賞魚的新陳代謝,也會促進觀賞魚對於藥物的吸收。

即使是我們排除了藥物的因素,對於白點和水黴,這兩種觀賞魚最為常見的疾病治療,也可以通過適當提高水溫來有效治療,因為小瓜蟲和魚體白毛都是在低溫情況下比較容易發作,高溫環境下不太容易發生。

為什麼同樣使用加溫療法,有些觀賞魚一命嗚呼,而有的疾病痊癒?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使用加溫療法,有些魚友可以利用的很好,觀賞魚幾乎是不用過度下藥或者完全不用藥的情況下就可痊癒,而有些魚友輕易地就把自己的觀賞魚給治死了呢,一定是我們加溫的速度過快,導致觀賞魚的機體不適應嗎?那也未必都是。

加溫會導致水體嚴重缺氧,如果水質不好的話,很容易把觀賞魚給送上西天的

關於老三樣會有很多種說法,但是我認為最準確的說法和排序,就是換水、升溫、加鹽,也就是說,大部分情況下,如果我們想要去有效地治療觀賞魚的各種疾病,首先在魚缸的水質上要有一個事先的調理過程和把關。

換而言之就是,我們不但要養魚先養水,即使是治療魚病,也要先養水,很多的新魚友在這一塊根本就是個欠缺,或者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如果新魚友們都能夠把握好魚缸水質的話,可能觀賞魚就不太會患病了。

但是,即使如此,如果遭遇到觀賞魚的一些疾病,我們哪怕是不會養水,在準備升溫之前最好還是更換一下魚缸水,也是必須要提前困水,如果沒有了這些情況的有效保證,只要是水質渾濁、雜物過多,我們一升溫,觀賞魚可能就會缺氧而死,另外還有一個飼養密度過大的問題。

為什麼同樣使用加溫療法,有些觀賞魚一命嗚呼,而有的疾病痊癒?

而且很多情況下,氧氣泵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這個問題我就不多說了,以前的文章都有,即使是使用氧氣泵輔助供氧,我們仍然要考慮到魚缸的水質和雜質的因素。

只要是魚缸的水質一點也不受控制,無論是下藥還是升溫,很多觀賞魚都會立刻面臨缺氧的境地,那就無需治療了,直接等死就是了。

關鍵的問題就是,對於一些觀賞魚的小潰爛、小爛鰓、頭洞之類的疾病,我們尚可以單獨隔離治療,也未必都需要高溫環境,唯獨白點和白毛這兩種疾病,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整缸爆發和需要全缸下藥加溫,而且水質大部分都不太好保持,因此面對這些矛盾,我們只能去使用二者取其輕的模式加以適當化解了,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再就是把重症隔離,輕症緩慢治療了,也不是不可以,這得根據不同的情況。

只要是與鰓部疾病和腐爛病有關的,水溫一定不能過高

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二個問題,道理很簡單,如果魚鰓有病大多數會影響到觀賞魚的呼吸,也就是說它們本來就呼吸不暢,極有可能已經在那裡嚴重缺氧了,這個情況下我們再去盲目升溫,把水溫升到很高了,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為什麼同樣使用加溫療法,有些觀賞魚一命嗚呼,而有的疾病痊癒?

另外就是觀賞魚嚴重的身體潰爛、大面積的供血絲等等,也就是說,並不是什麼白點或者所謂的真菌感染,只是細菌性疾病,我們給與過高的水溫環境,也會加重觀賞魚的各種潰爛,這些都是非常易見的常識性問題,為什麼我們在盛夏季節裡的傷口不容易痊癒,這不是一個道理嗎?

我不知道很多的新魚友在飼養觀賞魚,或者給觀賞魚治療魚病的過程中,一點這樣的常識性問題都不去考慮,只會一個勁的到處尋找那種可以信手拈來的治療經驗?

如果我們自己不動腦子的話,人家告訴我們任何的治療方法也是白搭的,和對牛彈琴並沒有什麼兩樣。

重病患者一定不要升溫過快,它們的各項機能可能都要完蛋,水溫過高也只是促進死亡罷了

還有就是,不管是什麼觀賞魚,只要是疾病非常的嚴重,我們發現得較晚,也不用管它是什麼病,哪怕只是瘦的弱不禁風,這樣的魚它怎麼可能在高溫環境下不死呢?

為什麼同樣使用加溫療法,有些觀賞魚一命嗚呼,而有的疾病痊癒?

這也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它們已經無力進行超負荷的新陳代謝了,所以說一旦進入高溫環境,很快就會玩完了,甚至於包括了那些長期在水面砸吧嘴,已經失漂的總也不死金魚,或者是長期在魚缸底部潛伏的,動也不動的錦鯉,

它們遭遇到了高溫環境,可能一個也跑不了,這些現象我感覺根本沒必要再去解釋什麼了,一切全靠吧。

對於這些體質早已經孱弱到無力遊動的觀賞魚來說,它們不死,誰又會死呢?

所以說,為什麼養魚老道一直在提醒新魚友,我們對於觀賞魚要去優勝劣汰,不要去愛心氾濫,就是這個道理,即使我們想要去愛心氾濫,某些觀賞魚也是救不活的。

升溫過快是最後一個原因,因為觀賞魚根本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溫差

還是那句話,冷水魚掌握在28度也就可以了,沒必要把水溫升得過高,再高就不是治病了,可能沒病也會喪命。

還有中小型熱帶魚,一些不耐高溫的,比如說各種卵胎生熱帶魚,孔雀、紅箭、黑瑪麗之類的,如果我們長期的低溫飼養,在18度上下,不要給它們升到30度以上去,如果我們平時高溫飼養,已經在二十五六度、七八度,它們還是會白點水黴,那麼適當的升到30度也不是不可以,這些也是最為基本的一些常識性問題。

為什麼同樣使用加溫療法,有些觀賞魚一命嗚呼,而有的疾病痊癒?

按理說凡是飼養溫度低於20度以下的,一天的加溫幅度最高不要去超過四五度為好,這個也要根據觀賞魚的整體病情和魚缸水質查看,如果是飼養水溫一直在20度以上的,每天的升溫幅度可以在五六度,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當然也要參考前者,就是魚兒體質和水質,這樣子其綜合考慮,綜合治療,我們才能夠再給觀賞魚進行加溫治療時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而對於一個魚缸裡過於虛弱的某條觀賞魚來說,我們完全可以忽視它們的存在,順其自然即可,捱過來了就是前途無量,拜拜了千萬記得撈出來,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下,一定要避免魚缸裡出現死魚現象。

否則的話,一夜之間,整缸觀賞魚都有可能完蛋的,如果我們不放心的話,要麼少量打氧,要麼整夜看著去,要麼剔除掉最為嚴重的病魚,三選一,我們自己看著辦吧,前提是高溫環境、水質不好,魚病過重的話,打氧也未必保險。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魚缸底部的垃圾過多,有些魚友只知道治病不知道清除,水溫一上來,整個魚缸那就是一個發酵桶,它能不死魚嗎?

為什麼同樣使用加溫療法,有些觀賞魚一命嗚呼,而有的疾病痊癒?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