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回來的觀賞魚要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新買回來的觀賞魚要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大家好,我是小羅。好久不見了~

隨著天氣溫度慢慢升高,觀賞魚的飼養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難題,比如好好的水質突然變差、好好的魚突然生病。

不過,其實養魚過程中並沒有太多的“突然”,很多突然出現的難題正常都是有跡可循的。比如這個季節,很多觀賞魚比較容易感染的白點病,特別是新買回來飼養的觀賞魚。

應該有不少魚友遇到過這種情況:新買回來的觀賞魚,沒幾天就患白點病或者體表出血等症狀。而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如何應對呢?這裡小羅給 3 個建議。

(由於新買回來的魚正常會出現的疾病大體上包括白點病、出血、掉鱗、厭食、水黴病、外部寄生蟲等,所以小羅就不具體講是哪種疾病,就講一講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如何避免。)


新買回來的觀賞魚要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一)檢疫,消除隱患

我們從水族店或者網上買回來的觀賞魚,身上是有可能帶有病原體的,如果沒有對其進行消毒殺菌檢疫,很有可能會爆發疾病,並感染到原來魚缸裡的魚。

特別是在環境突然發生變化,比如溫度突然降低、換水溫差過大等情況時,新魚攜帶的病原體就會爆發從而生病。這往往是很多新手魚友沒有做的一個很關鍵的一步。

所以,新買回來的魚,一定要先對其進行消毒殺菌檢疫。一般我們可以用高錳酸鉀溶液對其進行浸泡,具體用藥以及浸泡多長時間,可以遵循產品使用說明。


新買回來的觀賞魚要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二)為可能發生的變化做好準備

絕大多數魚都很難適應環境突然變化,所以幾乎所有的魚友都懂得新買回來的魚要先過水才能放入魚缸或魚池,主要就是為了防止水溫驟變影響魚的健康。

魚缸中會有哪些可能發生的變化呢?小羅總結了以下三種比較容易發生變化的情況,供魚友參考。

1、首先加入新魚就算是一種變化,一定要控制好數量,不然很容易破壞原來魚缸的平衡,從而導致水質變差、魚生病。

加入新魚意味著餵食量要加大,產生的糞便也會增多,這時候我們要注意觀察抽水泵是否能夠及時抽走殘餌和糞便等,如果不能,建議換大一點的水泵。

與此同時,水體中的溶解氧需求也會有所提升,要保證溶解氧充足。至於新開缸的,建議先低密度飼養,等養好水了再視情況來添加魚。


新買回來的觀賞魚要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2、水溫驟變,即突然升高或者降低 3 度以上。因為加入新魚,魚缸環境發生了變化,如果這時候突然降溫而且又沒有使用加熱棒,那發生疾病的可能性會很高。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換水,魚缸保持恆溫的狀態,在換水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新舊水溫的溫差要一樣,最多不超過 3 度。有些魚友很喜歡全部換水,但是這並不是一種好的做法,水質正常的情況下,每次換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即可,並且換水頻率不用太勤。

新買回來的觀賞魚要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3、假如水泵不能及時進行過濾,且硝化系統不夠穩定,使得水體中的氨氮或(和)亞硝酸鹽含量增高,這時我們就要趕緊採取行動了,不然魚會很危險。

首先,我們可以換二分之一的水,先稀釋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濃度,隔天可以再換三分之一,這個視情況而定;還是不建議全部換水,除非特別嚴重。

其次,可以加入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反硝化細菌等有益微生物菌進去,讓這些微生物分解氨氮和亞硝酸鹽,或者加入沸石等吸附。這個時候加硝化細菌反而沒有什麼效果,因為硝化細菌繁殖速度太慢了,所以不建議。這個過程,最好能夠加大供氧量。

特別提一下,添加 0.1% 濃度的鹽溶液可以降低氨氮和亞硝酸鹽的毒性。


新買回來的觀賞魚要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三)不要隨意用藥

通常如果做到上面的兩點,您的魚一般是不會感染疾病的。

如果發現魚患病了,不要緊張,先觀察到底患的是哪種病,如果自己不懂可以問人,比如問小羅。等確定是什麼疾病後,只要對症下藥即可。

而不是一發現魚患病就緊張得不行,然後隨意用藥。有時候魚可能不是病死的,而是先被藥毒死的。

當然了,有些魚病很難治好,即使對症下藥了也不一定能治好,比如豎鱗病,而大多數魚病如果到了晚期也是很難治好的,這點要做好心理準備。


新買回來的觀賞魚要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所謂久病成良醫,就養魚來說,經驗很重要,平時多注意觀察,再吃幾個虧,很快就能在高手與作死之間玩轉了。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希望看到這裡的魚友能有所收穫,歡迎關注、評論、收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