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

姚百慧教授近些年的主要著作受到學術界的持續關注,其影響已經超出單純的歷史學研究的領域,受到冷戰史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領域等諸多交叉學科的重視。

究其原因,除命題新穎和歷史文獻格外豐富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作者近些年來將研究重點傾注在對外國文獻的收集與整理上,並將其系統化,成為極具操作性的歷史研究的工具書。

姚百慧教授主編的《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是這一研究路徑的又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在當前的學術環境下,這部著作之於學術界,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

《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集合當前中外歷史學、冷戰史界最優秀的中青年學者之力,選取了當今主要大國和熱點地區(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俄國、法國、德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其臺灣地區、澳大利亞、東南亞地區等)的解密檔案,從檔案的分類、來源、組織架構、管理方式、特別彙編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系統的介紹。

其門類之詳細、涵蓋之全面,當屬學界之首創,同類之罕有。

儘可能多地佔有和利用史料,是歷史學研究的基本要求與起點。任何一位術業有專攻的學者,在浩如煙海的史料面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疏漏之處。而相對陌生的外國解密檔案體系及其相應的管理規範,更會進一步限制檔案收集的全面性。尤其對剛入行的研究生或年輕學者而言,研究者所收集的檔案是否全面,既影響他們的研究進度和成本,也從根本上影響他們所還原的史實是否全面、乃至真實。

只有徹底瞭解掌握了各國檔案收藏的工作原則和流程,才能真正理解檔案史料對於史學研究的價值。

例如,美國“國家檔案館接收的文件必須是形成期滿 30年,由國家檔案與文件署鑑定具有永久或歷史價值的文件,這類文件數量很少,約佔總量的 3%,其餘的則被‘銷燬’或‘處理’。”儘管根據這一原則仍會保存下絕對數量龐大的文件,但從 3%的比例數字來看,能供學者們使用的檔案,只佔據了美國聯邦政府檔案中極小一部分。

換言之,學者們所能接觸、利用的這些政府檔案,實際上只是代表了歷史的諸多細小碎片。

這給我們在認識論上帶來了警示性的提示:藉助檔案史料反推、還原出的歷史面貌,本質上只是某個時空的片段。因此,歷史的研究絕不可僅僅停留在清晰和準確的敘事這個層次,還需要研究者根據當時所能達到的認知能力,以相對合理、可以自洽的邏輯,排布這些歷史片段,使之形成有內在邏輯的因果關係。甚至在史料欠缺的情況下,需要在方法論維度上做出更多的新探索,忍痛放棄構建因果關係的表述,而更多地嘗試、使用相關性表述。

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檔案在史學研究中的作用兼具基礎性和有限性的雙重特性。這也決定了,優質的史學研究和社會科學研究,需要廣泛收集和考據各類基礎史料,如傳記、回憶錄、錄音、訪談口述等多種形式的史料,以裨補檔案在還原歷史面貌時存在的有限性。

從這個意義上講,《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在介紹各國檔案時不厭細瑣、但求全面,正是為了保證檔案蒐集的儘量全面,展現檔案在史學研究中真實的作用。

該書作為史學研究,尤其是冷戰史研究的工具書,無論是在研究生教學的維度,還是在學者學術研究的維度,都在方法論的層次上發揮著指引性的作用,將為研究者在史料收集環節省大量的時間。

該書的出版同時也從側面展現了作者們紮實的史學功底、老道的檔案收集經驗。將龐雜、細碎的檔案體系用清晰的門類、條塊展現出來,考較著他們行文措辭、表情達意的綜合功力,更重要的則是源於這批優秀學者長年的辛勞。無論在異國他鄉的奔波,還是在國外各大檔案館閱覽室的伏案苦讀,都留下了他們堅守學術的身影。

其次,系統探索和研究外國檔案,是近二十年來中國學術界,尤其是歷史學界為推進學術研究而做出的無奈但有效的嘗試。它從根本上代表和反映了中國檔案材料極度匱乏的現狀。極度依賴基礎史料的歷史學科,其學術研究的發展和繁榮程度更是首先取決於史料的豐富程度。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中國的冷戰史學者嘗試大量使用前蘇東國家和英美等國的解密檔案,開啟了檔案、史料來源國際化、多元化的研究路徑,間接但極為有效地推進了中國的歷史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

以沈志華教授為代表的中國冷戰史學者,依據國內出版的檔案和文獻,結合國外的解密檔案,突破了舊的政治敘事話語或宣傳的邏輯框架,貢獻了大量的新事實和新解釋,糾正了因缺乏史料而造成的誤讀和誤判,形成了“新檔案派”的學術風格。

隨著國內檔案解密進程的持續放緩,外國解密檔案的史料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在此背景下,美國等國家較為成熟和及時的檔案解密,對於推動冷戰史、國際關係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史料價值和學術意義。

從冷戰史研究形成的學術風格、成果和經驗來看,繼續利用和深入發掘外國解密檔案,無疑是推進冷戰史、國際關係史、外交史乃至地區國別研究的最主要突破點和增長點。

所以,“新檔案派”學者在研究中展現的學術風格、理論與方法技巧,具有教科書式的示範意義。

這些高質量的研究關乎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畢竟中國與世界相處的理念、原則和方法,尤其是中國人與世界相處時所持有的情感、精神面貌,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由我們所閱讀的中外關係的歷史,由我們所理解的外部世界決定的。

總之,面對世界或外部議題時,歷史成果或知識的質量將從根本上決定著我們進行思考的水平。

對歷史事實儘可能準確、清晰地敘述,是歷史學研究的基本規範。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學也為其他社會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任何學術知識的生產過程,其本質都是在堅實的證據基礎上,形成有內在邏輯的分析框架,並由此衍生和提煉出各個社會學科的理論或規律。

換言之,在當下人類所掌握的知識體系中,唯有歷史學的研究可以提供過硬的事實與案例,它們從根本上決定了社會學科的新事實與新視角、乃至於最終的新理論。

所以,作為一手史料的代表,檔案的豐裕度和考據效果,在根本上決定著整個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進度。因此,《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所代表的研究取向,將成為推進中國歷史學研究乃至整個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動力。

當然,社會科學的研究近年來也存在著危險的取向,以國際問題領域為代表的研究,大量借鑑自然科學的方法,由此產生了兩個相伴而生的問題。

一個是將學科理論的建構推向極端:在沒有吸收史學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單純或憑空構築理論。所以諸多新興的交叉學科,其研究成果要麼使用科普類別的案例,要麼徹底摒除任何史學標準的案例,使用信息源駁雜不明的新聞報道,導致學術研究或知識生產的過程缺乏可靠證據的支撐,違背了基本的學術方法論要求。

另一個是,諸多學科在研究過程中借鑑的自然科學理論過於陳舊,大多停留在 17、18 世紀的科學方法,尚未重視和吸納當代的自然科學理論所包含的不確定性、模糊性和偶然性等要素。由此導致學科方法認識現實的效果並不優於歷史學等傳統理論或方法。

無論是證據、素材上的薄弱,還是認知方法上的謬誤,都會使還原出的研究對象與真相失之千里。

這既是因為證據發掘與考據本身意味著鉅額的工作量,會使研究者產生畏難、犯懶的情緒,同時也是因為研究者在方法論層次上失去了學術規範的鉗制,忽視證據在知識生產過程中的基礎性地位和關鍵作用,從而在認識論上走向了傲慢。希望《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的出版以及由此在檔案收集上帶來的便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者們對一手證據的疏遠與抗拒。

檔案等基礎史料在學術研究中的關鍵性作用,凸顯了學術界對史料彙編、檔案研習類著作的強烈需求,但相對於研究類著作而言,史料類著作在當前學術界又是極度匱乏的。

這從根本上是由當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導致的。學者的貢獻主要被學術發表的形式所壟斷,這就意味著學者學術成果的評價是由學術平臺的旨趣來把握的。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史料類的著作相對於研究類著作會處於劣勢,這在相當程度上挫敗了學者們彙編史料的積極性。

在此背景下,姚百慧教授等作者依然積極編著、出版《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充分體現了歷史學者們不計個人得失,為夯實學術基礎、推進學術研究而甘心奉獻的高尚情懷。

《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向我們展現了當前環境下學術研究的新增長點和新路徑,也具體地指出了多國檔案的發掘渠道。

越來越多的史學研究已經證明,目前我們所掌握的中外關係互動的具體情況,包括基於地區國別研究所形成的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仍存在著嚴重的扭曲和刻板認知。而這些來自國外的檔案,則是從根本上矯正認知偏差的有效路徑。

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學者願意加入利用外國檔案的行列,用紮實的證據來認識這個複雜的世界。願我們的學術研究日益重視基礎素材和基礎研究,積跬步方能至千里。(註釋略)

*樊超 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積跬步以至千里|評《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

目 錄


第二版前言

初版前言

第一章 美國檔案

一、國家檔案館的檔案

二、總統圖書館的檔案

三、輯錄自各館藏的綜合檔案

本章附錄

第二章 英國檔案

一、英國外交部(外交和聯邦事務部)檔案

二、英國內閣文件

三、首相辦公室檔案

四、其他

第三章 俄國檔案

一、俄國的冷戰時期檔案資源簡介

二、美國收藏的冷戰時期俄國檔案

三、中國收藏的冷戰時期俄國檔案

本章附錄

第四章 法國檔案

一、法國國家檔案館

二、法國外交部檔案館

三、法國國防部歷史服務中心檔案

四、法國國家檔案館海外中心

五、《法國外交文件集》

六、網絡音像檔案資源介紹

第五章 德國檔案

一、德國聯邦檔案館

二、德國外交部檔案館

三、國家安全部門檔案

四、各政黨檔案館

五、當代史研究機構及基金會檔案館

六、檔案文獻出版物

七、英美有關冷戰時期東、西德歷史的檔案材料

第六章 日本檔案

一、公開行政部門檔案的總體形勢與“信息公開法”

二、關於冷戰時期日本外交的行政部門檔案

三、個人檔案

四、電子檔案館

五、口述歷史

第七章 中國大陸地區檔案

一、中國大陸地區檔案的館藏和開放概況

二、中國外交部檔案

三、省(直轄)市檔案

四、公開文獻和內部資料

五、民間史料

六、冷戰史研究中的中國檔案資源利用:問題與前景

第八章 中國臺灣地區檔案

一、“總統”檔案

二、“外交部”檔案

三、中國國民黨檔案

四、已出版檔案

本章附錄

第九章 澳大利亞檔案

一、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查詢系統介紹

二、澳大利亞內閣檔案

三、主要行政部門檔案

四、其他

本章附錄

第十章 韓國檔案

一、韓國外交史料館

二、韓國總統記錄館

三、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

四、韓國統一部朝鮮資料中心

五、韓國檔案的價值

第十一章 東南亞國家檔案

一、印度尼西亞檔案

二、馬來西亞檔案

三、越南檔案

四、柬埔寨檔案文獻

五、泰國檔案

六、緬甸檔案

參撰人員簡介

初版後記

第二版後記


冷戰史研究檔案資源導論(第二版)

主編:姚百慧

出版發行:世界知識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ISBN:978-7-5012-613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