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打招呼?

當你看到標題時,心中的答案是否是:出於禮貌。

出於禮貌向其他人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幾乎不需要思考的行為,文化背景不同打招呼的方式迥異。打招呼也經常發生在陌生人之間,是發展其他社會關係的開端。在地球的一個角落,文明似乎尚未高度發達,他們日常打招呼時所常用的語言,似乎能夠把“出於禮貌”的含義闡述得更有文明感。

“人為什麼要打招呼?”這個問題變也得更有探討的價值。


烏班圖的問候語


在南非納塔耳(Natal)北部有個叫做烏班圖的部落中,人們見面最常說的問候語是“Sawu bona”,就像英語裡的“hello”一樣。它的字面意思是“我看見你了”。如果你是部落的成員,你可以回答說“Sikhona”,意思是“我在這兒”。這段對話的次序很重要,因為它傳達出了一個信息,即:在你看見我之前,我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就是,因為你看見我,我才得以存在。

這段對話暗含了烏班圖(ubuntu)精神的一部分。他們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土著居民,這個名詞來源於祖魯族(Zulu)的民間諺語:“Umuntu ngumuntu nagabantu”。這句話字面意思為:“一個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其他人”。如果你在這種觀點的薰陶下長大,那麼你之所以具有身份是因為你被其他人看見——即周圍的人尊敬你,並承認你作為人存在。(引用《第五項修煉-實踐篇上》)


打招呼的文字遊戲


我們嘗試把這個烏班圖的日常問候抽象一下,玩個文字遊戲:打招呼是源自禮貌,禮貌是出於尊重,尊重是你被承認作為人的身份存在,而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被其他人先看見並打了招呼。

打招呼,其本質是存在,並以人的身份。

假如一個人獨自一個人時,那麼這個人理論上是“不存在”的,或者不能確定是否以人的身份而存在。如果想要證明一個人的存在,那麼首先需這個人被看見,然後這個人被打招呼。

比如貓和狗與人類“友好”打招呼,人類並給予回應,人類不能為貓狗以貓狗身份的存在提供證明。反過來,人類主動與貓狗打招呼,貓狗也不能為人類是以人的身份而存在提供證明。

很多時候貓狗並不回應人類的招呼,或許這意味著它們在告訴人類:你不是貓狗。人類與貓狗相處融洽源自長期的馴化,但並不能確定是人類馴化了貓狗,還是貓狗馴化了人類,但這並不影響彼此以互換身份的方式證明對方的存在,成為彼此的陪伴。

這種文字遊戲的描述似乎更符合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狀態,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理論對微觀世界的顛覆性描述。


上帝的貓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物理學發現,量子是人類迄今為止在微觀世界的最小單位,無論是人,還是貓狗,本質上都是由量子組成,在這個層面上,宇宙萬物並無差別。

人類通過科學手段觀察到量子帶有能量並且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相互影響“,每一個量子存在的狀態取決於被觀察到的那一刻的狀態,我們稱這種狀態叫做量子糾纏。薛定諤的貓更為形象地描述了這種現象,換成佛教語言就是非生非死、即生即死的狀態。

從某種意義上,人類在宇宙環境下,其存在可能猶如上帝放進地球這個盒子裡的“貓”一樣,由大氣或者磁場包裹著,上帝不知道“貓”存在的真實狀態,只有“貓”被觀察的那一刻才知道他的真實狀態。與薛定諤的貓唯一不同是,人類是上帝的貓。

那麼上帝的“貓”是怎麼知道自己存在的呢?我想應該就是被打招呼,是叫“喵”,還是說“你好”或者“say hello”,亦或“Sawu bona”呢?這取決於其他“貓”向他打招呼的方式吧。

回到現實的宏觀世界,也就不難理解當一個人不被其他人表示出符合自己文化行為的尊重時,表現出人類相同的情緒:憤怒,甚至不惜訴諸武力。用禮貌傳遞尊重,用尊重傳遞存在。尊重的本意並不是對生理、性別、社會角色的尊重,而是對一個人被看見時,並被承認以人的身份存在所表達的量子糾纏狀態。


人類的量子世界


量子理論似乎能夠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人類孤獨感、不安全感從哪裡來,為什麼有得人渴望獲得更多關注。顯而易見,打招呼會讓人類自身的微觀世界有意識與其他世界處於“糾纏”狀態,被打看見、被打招呼,人們感受到存在感。有其他人的存在,世界變得熱鬧,人類的安全感隨之而來!在每一個生命的重要時刻,總是有更多的人來到你的視野裡來見證你的存在。

當人類自身微觀世界的量子在其內部糾纏,精神(意識)世界將變得空寂如太空,不被看見,沒有人來打招呼,無法確定自身是否為人的身份,甚至無法確定是否存在,其釋放的內部能量足以讓人心煩意燥,靈魂無處安放。

一方面每一個人需要不斷被提醒自己的存在,另一方面越多的其他人與其打招呼,越會增強身為“人”的存在感。我們會用“刷存在感”來形容一個人過於高調的表現。高度的存在感所產生的優越感驅使著很多人通過各種手段獲得更高的關注度,或者說這種深層次人性的特質是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根基所在。

換個角度,那些內心豐盈的人,獨自一人的時候依然可以獲取高質量存在感,源自他們可以有意識地控制自身的量子與宇宙中其它量子“完美”的糾纏,不需要通過來自外部世界的關注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