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三劍客”下沉社區戰疫

在黃石市經濟開發區.鐵山區九龍洞社區抗疫戰線裡,來自市政府國資委的3名同志,奮勇爭先,辛勤奉獻。

周福東,術後請纓下一線

周福東是一名女同志,1976年生,去年冬天做了乳腺手術,身體還在恢復期。

疫情發生後,周福東同志參加黃石市政府國資委24小時值班值守工作,從不間斷,沒有怨言。

市委組織部提出黨員幹部“雙報到”工作要求後,周福東第一時間到箭樓下社區報到,並主動向社區臨時黨支部申請安排防疫工作,多次參與小區安全值守任務。她主動配合樓棟黨小組長的工作,積極加入到本樓棟的義務配送小分隊中來,並擔任指導員職務,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及物資配送小組人員安排,同時還參與了“物資訂購登記、信息核對、收付款、領取物資、送貨上門”全過程。她居住的樓棟有27層,入住率高,人員多,她一家一戶上門,做好摸排、登記、測溫、送物資工作,沒有喊一聲累。

黨員幹部下沉社區的通知正式下發,市政府國資委下沉到九龍洞社區。九龍洞社區是距離黃石市區最遠的少數幾個社區之一,且有11人確診,4人無症狀感染,疫情非常嚴重。

“病毒這東西,你若怕它,它就欺負你;你若不怕它,它就乖乖溜走了。”周福東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主動請纓,申請下沉到九龍洞社區參加戰疫。

來到九龍洞社區,才發現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房屋老舊,居住環境差,安全隱患大,情況比心理預想的糟糕,心理直打鼓。

第一天上班,戴手套、戴雙層口罩、手洗消毒液、腳踏消毒墊,入戶調查、登記表格、掌握情況、安排計劃,忙碌的工作掩蓋了擔憂的心情,恐懼感逐漸消失。

第二天,她脫下一層口罩和手套,輕裝上陣,工作迅速步入正軌,全身心投入到戰疫中來。

黃石:“三劍客”下沉社區戰疫

周福東配送生活物資

劉道遠:從董事長到志願兵

劉道遠原是市文旅集團二級企業的董事長,現在市政府國資委掛職,這次疫情防控,讓他的身份,來了個180度調整。

疫情初期,劉道遠主動到所住冶礦路社區報到,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疫情中期,與市國資委同志們一起,既是協調員,又是搬運工,組織我市各級國有企業,為黃石市捐贈抗擊疫情急需的醫療物資。不分白天還是黑夜,帶領我市國有企業採購小組廣泛聯繫貨源,爭分奪秒採購急需的疫情防控物資。同時,還要兼顧市國資委包保的交通卡口的夜班值守任務。

疫情關鍵時刻,隨第一書記下沉到九龍洞社區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九龍洞社區作為黃石市疫情最嚴重的社區之一,屬老舊開放式社區,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較多,社區防控工作任務重,難度大。

當司機。剛到九龍洞社區,疫情還非常嚴重,新冠肺炎伴隨著老年人的常見病,經常有人需要去醫院,但沒有車接送。劉道遠在其他人尚未作出抉擇的時刻,搶抓時機,啟動馬達,將病人扶上車,送往醫院。

當痛友。3月10日,建二路4-2號居民呂書恆痛風發作,看著呂書恆錐心蝕骨的疼痛,眾人愛莫能助。劉道遠聽說後,立即返回家,將自己吃的進口痛風藥送給痛風患者呂書恆,自己則重新購買。“痛風發作,我深有感受,發在他身上,痛在我心裡。”劉道遠笑著說:“哈哈,誰叫我們是痛友呢?”

當勤雜工。別看他是董事長,但在下沉社區期間,他是一名清潔工、消毒員和搬運工。每天最早到達工作現場,最後離開辦公室,他就在上班前、下班後、散會後打掃消毒辦公場所,搬運發放防疫物資,角色轉換成“小羅羅”。“疫情防控無小事,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他豁達的心扉一覽無餘。

當服務員。最近幾天,疫情逐步解封,社區卡口壓力增大,劉道遠主動服務到卡口最前沿,一邊疏導進出卡口居民,一邊宣傳招工政策、復工復產條件,幫助復工復產人員辦理手續。無論颳風下雨,總能看到他在社區卡口忙碌的身影。截止目前,總共為社區居民服務500餘人次。

黨員幹部就是在大考中得到檢驗的。這個真誠的團隊,人各有異,人亦真誠。他們用行動自覺和極端負責的態度,闡釋著共產黨員的靚麗本色。

黃石:“三劍客”下沉社區戰疫

劉道遠在卡口測體溫

陳威:雙重身份肩挑三責

陳威是市政府國資委政工科副科長,1980年出生,退役軍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肩挑三責,有序轉換。

陳威居住在青龍山社區,是社區的“雙報到”黨員。疫情發生後,他一邊參加單位的值班工作,一邊完成社區的包保任務;白天空閒時間外出為小區居民集中代購藥品,晚上還要參加小區的卡口值守,他一刻也不停歇。

春節前,單位司機回重慶過年,私家車嚴禁出行,陳威擔起“司長”的大任,每天負責接送單位值班同志、“雙報到”黨員、卡口值守同事,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9點,一直在路上“飛”。遇上工作衝突,他就與單位另一名同事進行倒班開車。

黃石:“三劍客”下沉社區戰疫

陳威夜間值守

不當倒班司機時,就是陳威的休息時間。他很想抓住機會,在家休息一時半刻。但一股莫大的能量催促著他運轉不停,於是他就來到九龍洞社區參加抗疫。

來到九龍洞社區後,陳威發現需要照顧的老人太多,而黨員幹部較少,他主動參加戰鬥隊,承擔更多的包保任務,充分發揮軍人的體能、速度、效率、作風,為更多的老人提供幫助。

“我是軍人,更是黨員,有能力、有責任、有義務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大考面前,陳威信心十足。

(程貴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