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75萬人圍觀:3天投了50份簡歷,沒想到…

前兩天,我在B站上看到一個90後北漂的真實經歷。


短短几個月他身上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他要面對的道路,或許和此時正在看文章的你有相似之處。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和信心(本文作者已經聯繫過視頻作者,徵求本人同意後發佈視頻中的故事及截圖)。


1


視頻up主小王,先後開過兩家創業公司,都倒閉了。


去年4月開始上班。10月的一天,他在廁所蹲坑時收到上司微信,被告知裁員。簡單來說就是,業務被團滅了。


上司在微信裡表達歉意。“我很無奈,一點迂迴的空間也沒有。”


小王在微信裡安慰上司。“沒事呀,都有心理準備。”


B站75萬人圍觀:3天投了50份簡歷,沒想到…


而就在51天前,小王加入了公司對年輕人的培養計劃,作為計劃的優秀代表參加了公司在北京高校舉辦的校園招聘宣講會,順利的話,1年後他將獲得獨立晉升通道。


可惜現實沒按劇本走。


公司給每位被裁的人發了紀念品獎盃,小王拿著獎盃,正式失業了。


視頻裡,小王的感受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難。


沒有誰特別難,因為大家都各有各的難啊


比如中年人。小王說,自己這樣90後被裁了其實還OK,畢竟年輕,不太愁找下家。他的很多前輩們在這家公司奮鬥了5、6年,有家庭有孩子,有房貸有車貸,突然沒有了經濟來源,對老前輩們的打擊比年輕人要殘酷得多。


比如畢業生。小王的一個校招生學弟,剛加入他公司3個月就被裁了。賠償少就不說,最難之處在於,學弟只工作了3個月,沒有完整的項目經驗,而他只能去走社招。外加那時臨近年底,找工作難度更大,學弟只好每天在朋友圈裡求內推。


B站75萬人圍觀:3天投了50份簡歷,沒想到…


再比如up主本人。前面說了,他原本覺得自己年輕,應該不愁找下家。然而年初的疫情對就業市場帶來直接衝擊。隔離期求職,他講述失業的視頻得到了挺多關注,以為這能讓自己找工作更加容易,結果又被現實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


3天,投了50份簡歷,連個面試也沒有


B站75萬人圍觀:3天投了50份簡歷,沒想到…


2


這段時間,我收到不少後臺信息和微信。


強制降薪的、公司倒閉的、找不到工作的、拿到offer又放鴿子的……一位讀者說,他找了半個月工作,從來沒想到在職場如魚得水的自己也有到處投簡歷、不斷碰壁的一天。


客觀因素既然不可改變,想辦法認清眼前,採取行動破局才是關鍵。


根據招聘網站數據顯示,年末復工第一週平均月薪9311元,同比增長14.52%,但用工需求量下降了。2月份的新增用人需求,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這意味著,僧多粥少,硬功夫顯得尤為重要。


企業這時都會把錢花在刀刃上,寧可貴一些,但一定要足夠出色。就像喬布斯說的,“過去我認為一個出色的員工能頂2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個。”


同時,可多關注在疫情中新興的行業,在線教育、生鮮電商、新零售等等,不少品牌甚至計劃今年人員擴張。


在眼下的環境下,相對穩妥的應對策略或許是:


有的放矢+多手準備


將目標崗位按照心儀程度排序,列出一張面試表。什麼時間投簡歷、什麼時間得到答覆、什麼時候面試、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都清晰地記錄,然後有針對性地調整。


面試的過程,其實是發現問題的過程。


你不斷地優化簡歷、根據不同的用人需求突出重點、調整自己的面試技巧、補充一些平時完全不會想到的技能(我第一家就職企業是遊戲公司,為了滿足“熟悉我司遊戲”這個非必須要求,我三天把遊戲練到60級……)。


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找工作,相比無頭蒼蠅地海投簡歷,成功率將大大提升。


同時,多做些不同領域的嘗試。


前面說的那位90後北漂up主,原來是做互聯網產品經理,失業後在家拍視頻,過陣子他還打算直播賣貨,萬一不行,他再把之前寫稿的兼職撿回來。


所以,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多一些嘗試,多幾分機會。


B站75萬人圍觀:3天投了50份簡歷,沒想到…


3


不少人和我聊到找工作時,特別常用到一個詞:適合。


多問幾句後我發現,他們所謂“適合的工作”,其實只是“喜歡的工作”。尤其年輕朋友,往往糾結:


這個工作不太符合我的職業規劃;

這個行業我不太熟悉,專業也不對口;

這個崗位做的事情好像比較無趣。


把“喜歡”二字捏得太緊,無形之中縮小了選擇面。


更何況:喜不喜歡,這點在求職中的權重真的非。常。低


喜歡不能當飯吃啊。


打個比方,如果你很喜歡一個女生,肯定要為她做些什麼吧?僅僅嘴上唸叨著喜歡,單單從誠意上就不夠嘛。


一位HR朋友曾和我說,面試中喜歡強調“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的人,大概率地,既沒對這份工作有相對深的認識,也沒為此做好準備。


就像很多人說喜歡做產品崗,可你問他,你認為自己擅長哪些產品環節,是項目策劃?需求調研?產品設計?數據分析?還是其他?你印象最深刻的項目是什麼?他們往往答不上來。


許多人不是喜歡做產品,只是喜歡做產品經理而已。


退一步說,在你還沒太多工作經驗時,也談不上真正喜歡,頂多就是感興趣。


有的工作,開始索然無味,可做著做著你覺得,哎喲,還蠻有意思啊!


有的工作,開始華光璀璨,可沒多久就原地幻滅,分分鐘讓你滿肚苦水,上班如上墳。


稻盛和夫說的幾句話,我無比認同:


一個人能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幾率,恐怕不足萬分之一……大多數人初出茅廬,只能從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開始。


但問題是,多數人對這種“不喜歡的工作”抱著勉強接受、不得不幹的消極態度,因此對自己所做的工作總是感到不滿意,總是怪話連篇、牢騷滿腹。這樣下去,本來潛力無限、前程似錦的人生只會白白虛度。


無論如何,必須得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所以,與其苦苦尋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找到一份工作,然後在其中尋找樂趣,喜歡上它。


B站75萬人圍觀:3天投了50份簡歷,沒想到…


4


如果你暫時處於找工作的階段,那麼,有兩點簡單實用的建議。


第一,保持好身心狀態。


我完全理解,面對失業或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人難免心煩意亂。這時如果說你要振作啊要開心啊,沒啥用。


保持作息規律、維持身體的活力,讓生活正常地運轉,心態會隨之平靜。你才可能冷靜分析眼前的形勢,找到破局之路。


你的精神狀態裡,藏著支撐你做出正確判斷的能量。


第二,給自己找些正面的事情做


  • 多學些技能。這年頭技能的保鮮期越來越短,以前或許能用20年,現在沒準5年就落伍了。


  • 多領域嘗試。你感興趣什麼,曾經做過什麼,比如寫文章、拍視頻、做微商、開直播,別局限自己,找個方向深入實踐,沒準有驚喜。


  • 多展示自己。儘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看到有不錯的機會毛遂自薦,看到欣賞的人就帶著誠意主動勾搭,增加與機遇相撞的幾率。


人這一輩子,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人和人的差距並不是看誰遇到的困境更少,而是,誰在遇到困境時能積極應對,扭轉局面


所以,不能改變環境,就去適應環境;不能改變事實,就改變對事實的態度。


當我們把這些坎一個個邁過,回頭看時可能會發現:它們是我們前進路上的,珍貴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