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引言

2019年,大概是我人生中最清闲的一年了吧!没有工作,没有压力,没有目标,没有任务,规律单调的日子,几乎是一片空白,日子如白开水一样流过,真应了那句话:似水流年啊!

人生的第二次择业机会,我想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前半生的经历,让我烦透了规律单调,我讨厌一成不变,恨不得生活跌宕起伏如美剧,可实际情况是,我的生活连肥皂剧都不是,它是不带任何刺激性,养心养肺的温开水。

我想从事旅游,到处去玩,还能顺带着挣了钱,这就是我的理想生活模式。但我一直找不到好的门路,做司机?考个导游证?搞个旅行社?总觉好像并不是心目中的理想的样子。

专职搞旅游自媒体吗?又觉得它的收益和稳定性应该达不到“以此为业”的程度,我在迷茫中彷徨…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诗和远方---我向往的生活

来到天津

十月底,由朋友推荐,邀我来天津工作,清闲已久的我,迫切地想要工作,于是欣然前来。先试干一段时间吧!对爱好旅游的我来说,出来转转,换一种生活模式,也是好的。到了这里,挣多挣少且不论,先得把这天津城好好逛一逛。

于是,我的天津生活开始了,人生中,难得的一次大城市白领生活模式!公司在中北镇新城市中心,九点上班,六点下班,周末逛逛天津市,感觉还蛮不错呢!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天津中北镇新城市中心

以下就是我的历次游玩,留下的天津印象:

游玩津门故里

2019年11月3日,周日,坐地铁到津门故里(古文化街),这是天津最知名的景点了,5A级景区。先来到海河边,水量充沛,河对岸的建筑,洋味很浓,风格独特,此地在清末民国之年,是洋租界聚集之地,几十年的岁月积淀,形成了这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河水倒映着高楼洋房,配上各种各样的桥,风光挺好。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海河边的建筑

沿金汤桥走到对岸,这是天津市最早的一座开启式钢架桥,平津战役时,解放军东西对进,拦腰切断了天津市,东西对进的突击部队,就是在这金汤桥上会师的。金汤桥从此也成了天津解放的象征,成了标志性地标,在桥头建有会师公园。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金汤桥会师公园

回到津门故里,先逛了逛民俗博物馆,里面也没啥看头,匆匆逛一圈出来,开始逛街。游客众多,熙来攘往,商户稠密,我看两旁也大多是仿古建筑,沧桑古意,皆无影踪。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津门故里

但此地的位置,却绝对是古津门的核心地带,尤其是天后宫,始建于元朝,是世界闻名的妈祖庙之一。想当年,海河上漕运发达,商贾云集,为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安全,才修建了天后宫。正是先有了天后宫,才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居民聚居区,天津市由此发端。所以,才有了这句话:“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天后宫是天津形成和发展的摇篮。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天后宫

历史悠久的天津市,著名的特产很多,相声、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泥人张彩塑、崩豆张、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等。我买了几个耳朵眼炸糕尝尝,倒也无甚出奇,至于狗不理包子,经网上了解,老字号早已名不副实了,价钱贵,服务差,关键是味道与普通包子也没啥区别,连天津本地人都说,傻子才吃狗不理呢!

我看路旁制作银器的店有很多,还有卖鼻烟壶的,出于好奇,进店了解一下,小小的一瓶,动辄几百上千,敬而远之,看看就好了。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津门故里

没做旅游攻略,在街上随意地闲逛,专门到天后宫里转了一圈,面积不大,很快出来。

随后,又来到通庆里胡同,逛了泥人张旧居,泥人张这个老字号,传到现在已经有六代了。在这条街上,开店营业的有两个六代传人:张宇和张张凡云,他们是堂兄妹,看派系传承表,应该是从第三代开始出现分支。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泥人张

观泥人张有感:

我看那些泥人展览作品,还是要数第一代张明山最历害,他捏的大多都是肖像作品,小小的一个泥人,有鼻子有眼,惟妙惟肖。最关键的是,他的作品,是比照着实际人物捏出来的,最后捏出来的效果像不像,自有标准答案。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第一代泥人张作品

可是从第二代开始,很少再见到有肖像作品了,都是抽象的“关公八仙,红楼白蛇传,钟馗牧童”等作品。随你怎么捏,因为没有标准依据,只要不是捏的太离谱,基本都能说得过去,换句话说,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存在像与不像的问题了,这个难度就小多了。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泥人张作品-八仙过海

我的天津印象(一):来到天津,游津门故里

这幅作品据说价值将近八百万

还有一点,张明山对照顾客来捏像,肯定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可能是不紧不慢地,优哉游哉地捏,一捏大半天,这客人也受不了啊!可是捏关公钟馗就没这个限制了,躲在屋里随你怎么捏,想捏多久捏多久,这又是一个难度上的差异。

从古文化街出来,沿河步行,去往“天津之眼”。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