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成为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地标吗?

海口湾演艺中心:打造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地标

夜幕降临,海口滨海大道一路灯光璀璨,不断变幻的色彩装点着椰城令人迷醉的夜晚。万绿园旁,一栋典雅的环形建筑坐落在椰林间,简约的百叶式外墙在灯光的映衬下仿若变幻的琴键。

  这里,曾是承载着许多人文化记忆的海口市人民大会堂。2019年,经过一番升级改造,它已然变身为海口全新的文艺打卡地——海口湾演艺中心。自2019年12月31日正式营业以来,海口湾演艺中心先后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敦煌·慈悲颂》新年音乐会、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话剧《立秋》等多场经典演出。

  “这是海南第一家达到专业音乐会演奏标准的剧院,”海口海旅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海旅保利剧院”)总经理高斌说,“把演艺中心打造成海南的文化地标,将是我们对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的最大贡献。”

这里,会成为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地标吗?

海口湾演艺中心上下两层观众厅,可以容纳近1400人同时观看演出

没有围墙的剧院

  “这个项目算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开业——这样的速度在全国任何一家剧院都找不到,完全体现出了‘海南速度’!”海旅保利剧院副总经理葛烽见证了海口人大会堂的迅速蜕变。

  1999年,海口人大会堂建成启用,成为海口市内少数几个能够承担大型会议、重要活动和文艺演出的场所之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单体老化、配套硬件设施落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会堂的正常使用。2018年12月,随着改建工程第一根脚手架的搭建,海口人大会堂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由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建。2019年末,海旅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保利剧院”)联合成立海旅保利剧院,成功竞标下演艺中心的经营权。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剧院——围绕中心广场,我们种了很多椰子树取代围墙,突出海南岛的椰风海韵;对剧场外立面,我们进行了全新的风格设计,提升整体的视觉观感;对剧场内部,我们改造翻新并配置了国际先进的演出设备。”葛烽颇为自豪地说。

  如今,全新亮相的海口湾演艺中心不仅外观令人惊艳,内在也有了质的提升:现代化的舞台机械、灯光、音响、视频以及世界水准的反音罩,可以为各类声乐、器乐演出提供一流的声场效果,保证声音清晰地传递到剧场的每一个角落;上下两层观众厅,可以容纳近1400人同时观看演出;900多个停车位,可以充分满足观众停车需求。

  尽管叫做“没有围墙的剧院”,但实际上,海口湾演艺中心并不是一座剧院,其二期项目还将有3个承担不同功能的小剧场。

  “全部建成后,这里将形成海南第一个演艺聚集的群落,就像上海的演艺大世界那样。”对于海口湾演艺中心的定位,高斌说,他们希望打造“国际性、先锋化、年轻态”的演艺样板,以舞台表演为核心,涵盖休闲娱乐、艺术培训、音像图书、衍生产品等多业态的娱乐生活一体化平台,让演艺中心成为市民的文化会客厅。“未来,我们会按照这样的发展理念,积极与海内外知名院团、艺术家、本地院团合作,走进校园、社区,甚至走上街头,真正做到‘没有围墙的剧院’,向大家普及艺术,放大艺术的边界,提升海口湾演艺中心的文化辐射效应。”

这里,会成为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地标吗?

谭盾《敦煌·慈悲颂》海口首秀现场

点亮城市艺术之光

  “对于海南的演艺市场,保利剧院一直是有‘野心’的。”高斌向记者透露,早在组建海旅保利剧院之前,保利剧院就有了布局海南的计划,可惜迟迟没有遇到符合条件的项目,直到海口湾演艺中心“出世”。同时,他也直言,在海南运营剧院存在许多困难。“比如,市场不够成熟,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再如,由于海南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团体来这里演出的交通、住宿成本要高出很多。”

  挑战和机遇总是相伴而生,尽管面临着种种现实考验,但海南演出市场无疑是块待发掘的蓝海;而正在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的海南也亟须引进具有现代剧院管理经验的企业来补足文化市场方面的短板。

  “我们要感谢海口市政府给了很大力度的扶持。在政府补贴之后,我们的A类演出全年平均票价约200元,C类演出全年平均票价仅80元。”高斌强调,市场培育比剧院经营困难得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他以成都为例,“比如,成都市政府为了普及音乐剧文化,每年都会拿出专项资金,向全市招募200组街头艺人,在城市街头完成2000场以上的表演,让这门艺术深入人心。”事实上,许多名声在外的剧院也离不开政府补贴和社会捐赠,比如悉尼歌剧院一直得到当地政府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其资助悉尼歌剧院包括场地维修、日常开支等方面约60%的开支。

  观看海口湾演艺中心2020年的演出计划,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意大利坎帕纳交响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白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等国外著名乐团均在其列,此外,也不乏赖声川导演的代表作《宝岛一村》,以及广受年轻人欢迎的阿加莎悬疑系列、开心麻花喜剧系列话剧等。从中不难窥见海口湾演艺中心以高雅艺术为核心的发展定位。

  “对于正在建设自贸港的海南来说,我们这个演艺中心要怎样去体现城市的文化品位、怎样去打造文化地标?肯定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而是要通过我们的艺术坚持来培养城市的文化气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这不仅关系着文化引领,还关系到自贸港投资软环境的打造。”高斌表示,海口湾演艺中心将以每年不低于80场的高雅演出、不低于40场的艺术活动、不低于20场的艺术普及,点亮城市的艺术之光。

这里,会成为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地标吗?

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现场

打造海南文化地标

  2019年12月31日晚,海口湾演艺中心的首秀表演——谭盾的《敦煌·慈悲颂》受到海口观众的热情欢迎,两晚演出票迅速售罄。但对于海旅保利剧院来说,要把演艺中心打造成海口乃至海南的文化地标,仅凭引进一些重量级演出显然不够。

  “能不能打造独一无二的演出内容、能不能探索文化和旅游的结合,都是我们未来要探索的方向。比如,能否打造出一部剧,在海南旅游旺季的时候可以驻场演出,淡季的时候可以在保利全国其他院线演出?国外很多经典剧目,一部戏就可以撑起一个剧场,就像《狮子王》已经演出了23年、《猫》演出了近40年,还是非常受欢迎。显然,打造那样的文化地标,要探索的还很多,也不可能靠一家企业‘孤军奋战’,所以非常期待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能够带来新机遇、新内容。”高斌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海旅保利剧院成立之前,海南本地已经有不少演艺经纪公司,但却缺乏一个专业化的剧院管理和演出运营企业。“海旅和保利的合作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演艺中心的专业运营;另一方面也希望专业的团队进入海口,能够把本地的演艺管理团队培养起来,以专业化的运营引导本地演艺市场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葛烽说。

  高斌则直言,剧院管理缺乏规范化的行业标准、专业人才等,不仅海南如此,全国演出市场都面临着这些通病。“全国目前共有2200多个剧场,真正做到每年演出50场的不足400个。”为了给海口湾演艺中心“保驾护航”,保利剧院从全国抽调了18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来到海旅保利剧院。

  “保利也正在建立一个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我们和中央戏剧学院首次合作开设了戏剧管理的本科班,招收了20人;此外,还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大师班等。未来我们也会在海南本地进行一些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不仅是为海南本地培养,也会输出到全国其他院线,在其看到更大的舞台、更好的演出后再反哺海南的文化市场、改善海南的软环境。从长远来看,这将是一场实现双赢的良性循环。”高斌总结道,打造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地标,需要探索的路还很长,“但一步一步来,梦想就会实现”。

这里,会成为海南自贸港的文化地标吗?

海口湾演艺中心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