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表現出的集體主義精神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

抗疫表現出的集體主義精神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冠肺炎是全人類正面臨的一場重大傳染性疾病,在疫情應對中,不同的國家和個人表現出不同的應對方式和不等的應對效果。其中以中國為代表的集體主義精神較強的國家和國民表現出了驚人的集體行動能力,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而集體主義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防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內在驅動力,對全人類具有重大意義。

1.堅持集體主義精神是實現個人自由的必要保障

很多人把自由理解為個體不受任何限制,例如部分意大利民眾裸體抗議“強制戴口罩”,認為政府幹涉了他們的個人自由,這是不正確的。英國政治哲學家密爾在《論自由》中就強調了:

【“自由應以不阻礙他人的自由為限。”】

在全人類都在抗擊疫情時,每個人都無法在災難面前獨善其身,每個人也不能確保自己一定不會成為下一個感染者、傳播者,戴上口罩其實是保證自己和他人獲得健康的自由。從一個社會來說,每個人都有愉快生活的權利,新冠病毒有相當長的潛伏期,也有許多無症狀傳播的病例,在對他人身體狀況不清的“無知之幕”下,每一個不戴口罩的人都有傳播病毒的嫌疑,在一些體質不好的人看來,不戴口罩的人是令人恐懼的,侵犯了他人愉快生活的自由。絕對的自由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存在的,每個人在實現個人自由時考慮到他人的自由才是真實的、真正的自由。

世界是普遍聯繫的,如果我們在主觀上把人看作是孤立的個體,那麼我們追求的自由也只能是割裂的、抽象的自由,這種自由的擴大隻會導致叢林法則和集體無能。部分西方媒體把中國的封城措施貶低為對公民自由的粗暴干涉,表現出部分人士對集體主義自由的無知,中國人民在這場疫情面前犧牲了作為個人的短期的自由,為防疫工作爭取了寶貴時間、空間,有效阻斷了病毒的傳播渠道,最終使得疫情在三個月內基本實現清零,換來了每個人健康安全地工作、生活的自由。有人說封城會對經濟造成影響,經濟下行會造成失業,變相傷害了公民的自由。實際上,中國人民選擇犧牲幾個月的經濟發展來集中力量解決疫情,就是為了整個國家儘快從公共衛生危機中脫身出來,給全國人民全身心投入發展建設創造安全的環境,如果選擇邊抗疫、邊發展只能延長疫情,使本國人民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也使國際友人不敢到還沒有解除危險的中國投資、發展,從長遠來看對經濟的影響更大。事實上,中國人民在家隔離也沒有完全耽誤發展,許多企業單位藉助科技手段實現了線上辦公,竭盡全力減小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

正是集體主義精神指導下的集體自由觀念,使中國人民能夠很快從這次疫情中脫身出來,去追求個人全面自由的發展。從整個世界看來,首先使疫情得到總體控制的韓國和日本也是擁有集體主義傳統的國家,公民能表現出對集體規則的服從,對集體安全的捍衛和對集體利益的尊重,更是從側面證明了在面對大災大難時,虛假的個人自由是靠不住的,只有先集體主義精神才能保證真正的個人自由。

2.集體主義精神是衡量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尺

什麼樣的人能被稱為公民?在法律意義上,公民指具有某一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盧梭認為,公民是簽訂社會契約所形成的共同體中的一員,亦是集體中的一員,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體。共同體為公民的自由發展提供保障,公民也必須為保衛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歷史上,當共同體遇到危機時,具有較高公民素質的公民願意站在集體的立場上,犧牲個人的財產甚至生命去保衛它。例如,二戰期間為了保存衛國戰爭有生力量而不計生死趕往敦刻爾克接回盟軍將士的英國企業主和船民,經濟危機時捐出自己全部首飾的韓國家庭婦女,被西方堅船利炮震動下舉國籌資發展民族工業的明治時期日本國民,汶川地震期間為災區籌款捐物的中國人民,這些感人的歷史事實讓我們體會到公民在國家危難之時表現出的責任與擔當。

在新冠肺炎爆發下的中國,在國家衛生用品儲備明顯無法應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時,許多中國人擔起了自己的公民義務,千方百計為醫護人員和其他一線工作者採購回大量的醫護用品;也有很多人自發組成了志願服務隊或加入志願組織,維護著城市的正常運轉;更多人管住了自己,犧牲個人正常生活和休閒娛樂,堅決服從國家防控統一部署,盡到自己一份義務。在全國公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艱難地度過了最吃緊、最危險的時期。但我們也看到,部分公民的行為表現出其公民素質的缺失。當全人類共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在國外,一些學生不顧校方勸阻,仍舊組織了慶祝假期的遊行集會。在國內,亦有人隱瞞病情給防疫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更有甚者偷溜出國看球賽,結果染病回國,為千夫所指。這些都是極端個人主義的表現。

守己是一個公民的基本素質要求,在疫情面前,守己就是服從整體防疫工作安排,同心協力為一線工作者減輕壓力,為國家減少損失。奉獻是更高層次的公民素質要求,這些優秀的公民不計回報,為全國的防疫工作出力、出資、籌物。集體主義精神是守己和奉獻最好的概括,亦是這場全民防控戰的精神驅動力。當下,境外疫情開始吃緊,國際主義是集體主義精神的更高層面、更大範圍的體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越來越多的人會把自身視為世界的公民,共同應對這場危及全人類的世界公共衛生危機,例如國際友人對華援助和中國對外派出醫療隊等。人們表現出的集體主義精神,會成為衡量公民素質的標尺,把個人素養和國家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

3.集體主義精神是凝聚綜合國力的關鍵紐帶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擁有集體主義傳統的國家,在以梁啟超、孫中山為代表的近現代進步人士提出“中華民族”概念後,中國人民在內憂外患中磨練出以愛國主義為主要表現的集體主義精神,並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傳承至今。歷史告訴我們,越是面對重大的危機和災難,就越是考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通常表現為動員力、組織力和規劃力。本次抗擊疫情的過程充分表現出一個擁有具備集體主義精神國民的國家能夠凝聚起舉國之力,在短時間內集結起來共同應對眼前的危機。

具體看來,在組織生產方面,疫情爆發時正值春節假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規劃的號召動員下,醫藥相關企業紛紛召集員工復工復產,工人們積極響應,主動放棄難得的假期投入到救國救民的生產運動中。一些非醫藥企業甚至自己購進設備,調整生產線,轉而投入到緊張的醫藥資源生產中,其中有打出“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標語的五菱汽車,也有從國外購進設備迅速形成生產力的比亞迪。在危機面前,無論國企和私企,高管和員工,都在集體主義精神的指引下作出個人犧牲,全力支援國家,形成了巨大的抗疫生產力,使得醫藥資源緊張的局面得到迅速緩解。在醫療方面,數萬部隊和地方的醫務工作者組成多批次援鄂醫療隊,在國家統一部署下進駐湖北,有序接管了對口醫院,並在短時間內形成診療能力,迅速解決了醫務工作者不足的問題。在基層志願服務方面,僅是武漢市就動員組織了十多萬名黨員幹部、社區幹部和志願者下沉到社區,重點幫助困難居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在一段時間的調整適應期後,整個社會運轉逐漸順暢有序,體現出了基於集體主義精神的國家動員力、組織力和規劃力。相反,在部分集體主義精神不足的國家裡,政府能動用的資源有限,群眾亦缺乏響應政府的集體主義精神,有的官方人士不得不提出被稱作“佛系抗疫”的無為政策方案,也難以動員企業轉行生產國內緊缺的醫療物資,引發國內外網友的不滿和調侃。

由此可見,集體主義精神是動員國家力量的精神紐帶,只有在集體主義精神教育下成長出的國民們才能在關鍵時刻被充分組織動員,並把強大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堅實的物質力量,在危難之際給國家共同體以可靠的支持。

從原始人為生存組成部落共同獵食到反法西斯戰爭時期樹立起的盟軍旗幟,集體主義精神是人類在一次次共同面對危機中積累下的精神財富,不專屬於任何一個意識形態。在全球聯繫越來越緊密和世界性難題越來越凸顯的當下,集體主義彰顯了人類社會的必然趨勢,正如馬克思所說,只有當“自由人的聯合體”實現之時,真正的人的歷史才剛剛開始。

參考文獻:

[1]密爾.論自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2

[2]盧梭.社會契約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4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宋立崑,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