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友種植月季,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老手花友也可能掉坑裡

月季種類繁多,顏色各異,花期又長,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歡。不過很多新手花友,入手月季後,卻發現月季不長個,甚至葉片都開始凋零,不知道是哪裡出問題。

其實,很多新手花友,都是憑著一時的興趣,看到月季那麼漂亮,想著只要給它們澆澆水,曬曬太陽,就可以養好,沒有摸透月季的習性,所以越養越差,最終遭殃的還是植物。

花友種植月季,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老手花友也可能掉坑裡

錯誤一:入手月季後,沒有澆透水

很多新手花友,購買月季後,就把它直接擺到陽臺或其他地方觀賞,沒有對它進行任何處理,所以導致很多月季不適應新環境逐漸凋亡。

正確的方法是,入手月季後,無論它的土壤是溼潤還是乾燥,都要澆一次透水,這個叫定根水。白天把它放在有散光照射的地方,晚上把它搬到陰涼處,可以讓它快速適應環境,大概5天左右,就可以正常管理。

花友種植月季,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老手花友也可能掉坑裡

錯誤二:用原土壤繼續種植月季

很多花友在入手植物後,都沒有對土壤進行處理,還是用原土種植。但很多土壤,都是沒有肥力,甚至透氣性很差,特別是很多花友購買的月季,都是帶有花朵的,所以土壤裡面的肥力大部分都被消耗掉了,後期如果不填肥,長勢會越來越差。

我一般都會選擇進口泥炭土、椰糠、赤玉土等,混合然後給月季換上,或者也可以用暴曬殺菌的腐葉土,混合火焰石,煤塊等,這樣的土壤肥力足,透氣透水性好,月季的根本也不容易被泡爛,長勢也快。

花友種植月季,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老手花友也可能掉坑裡

錯誤三:葉子發黃就曬太陽

很多新手花友,一看到月季的葉子發黃,就認為是陽光不充足,所以直接把它挪到室外去曬太陽,但葉子還是越來越黃,沒有一點好轉。其實葉子發黃的原因有很多,其實澆水量過多是最大的原因,所以我們要控制澆水量。

澆水一般是見幹見溼,我自己澆水判斷方法,就是挖一下土壤,大概2釐米左右,用手探下,如果還是溼潤狀態就不用澆水,如果完全乾透,就可以澆水了。這樣判斷準確,而且也可以鬆鬆土。澆水的時候要澆透,觀察底部開始淌水就可以停止了。

花友種植月季,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老手花友也可能掉坑裡

錯誤四:花朵凋零後就置之不理

很多花友在月季開敗後,就讓它自然脫落,不做任何處理。其實現在月季的花期特別長,所以在開敗後,還是可以繼續分化花芽的,而凋零的部分分化速度最快,所以不要浪費了。

我們在月季開敗後,將開花枝的一半剪掉,在大葉子的5-10毫米處下剪,減少消耗,讓養分集中用於分化花芽,同時要補充一些營養水,大概半個月一次,差不多40左右,就可以重新開出美麗的花朵來。

花友種植月季,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老手花友也可能掉坑裡

錯誤五:入冬沒有修剪月季。

在入冬後,很多花友都只是把月季搬到室內,然後就靜靜等待。特別是一些花友,看著月季好不容易長出那麼多葉子,捨不得給月季動刀子,這都是錯誤的。月季只有經過裁剪,才可以分化出更多花芽,而且大量枝葉,會大量消耗養分,導致開花數量驟降,所以必須進行修剪。

冬季是修剪最好的季節,月季常常在冬後進入休眠,而且溫度低不容易滋生細菌蚊蟲。所以我們在12月左右,可以只保留粗枝條,其他細枝、弱枝、病枝、交叉枝、重疊枝果斷裁剪掉,分枝上只直留下1-2個芽點,入春後,大部分養分可以集中用於分化,開花速度自然快,花朵數量也多,造型也美觀。

花友種植月季,最容易犯的6個錯誤,老手花友也可能掉坑裡

錯誤六:沒有換盆埋底肥

無論多肥沃的土壤,在被月季吸收2,3年後,肥力都會大量失效,很容易幹化結塊,所以我們一般在2,3年後,就得給他更換肥沃的土壤,而且在花盆底下,要埋下肥料,可以讓月季快速爆花。

我們換土也是選擇在冬季,土壤可以參考上文選擇。同時,土裡埋上大量的有機肥,比如雞糞、鴿子糞、鵪鶉糞、羊糞、魚腸等含磷比較高的肥料,經過一個冬天的肥力滋養,到了春天,它可以一次性開爆,非常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