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文 ✎ 唐郡

“2元榨菜年入20億”的神話似乎即將終結。

2019年,涪陵榨菜營業收入增速見頂, 歸母淨利潤出現負增長,眾口稱讚的聲音言猶在耳,唱衰論調已接踵而至。

去年還風光無限的“小茅臺”一朝變臉,是投資者看走了眼,還是公司牛皮吹破了天?

01

榨菜變臉

山城過氣網紅,方便麵最佳拍檔,榨菜界的卡麗熙——涪陵榨菜,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成績單。

2019年年報顯示,涪陵榨菜實現營業收入19.90億元,同比增長3.93%;歸母淨利潤6.05億元,同比減少8.55%。

這是自2015年以來,公司歸母淨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與上年相比,公司2019年營收增速回落近22個百分點,歸母淨利潤增速回落68個百分點,跌幅超過三分之二。

“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業績增速忽然一落千丈,原因為何?

從財務數據角度來看,一方面是營收增速幾乎忽略不計,總的盤子沒能做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費用佔比上升,吞噬了利潤。

2019年,上市公司銷售費用高達4.07億元,同比增長45.03%,銷售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從上年的14.66%增至20.45%;同時,公司研發費用佔比也從上年的0.05%上升至0.51%。

上市公司的解釋也印證了上述數據變化。

2019年公司共銷售食品13.85萬噸,同比下降4.12%,增速較上年回落近15個百分點。這是公司營收增速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涪陵榨菜曾在機構調研時表示,銷量減少主要是受發達城市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步退出市場,人口迴流至二三線城市,以及消費場景轉移到線上和外賣等因素影響,導致一線城市市場動銷放緩。

涪陵榨菜的傳統銷售渠道主要位於一二線城市線下市場,因此一線城市動銷放緩對其整體銷量影響很大。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宣佈調整銷售策略,將渠道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同時還要開拓線上渠道,導致營銷費用增長。

兩項疊加,造成公司歸母淨利潤負增長。

不過外部環境變化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勞動密集型企業就業人口迴流至少從2008年就開始了,消費場景從線下往線上也已遷移了一輪又一輪,早就不是新鮮事。從上圖可以看出,公司產品銷售量已經連續4個年度增長,為什麼2019年忽然出現負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涪陵榨菜曾在2018年年報中披露過2019年財務預算目標:營收增長26%。這說明直到2019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還沒預計到業績會下滑。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02

提價邏輯失靈?

有觀點認為,是涪陵榨菜不斷提價導致其銷量下跌

涪陵榨菜最近一次提價是2018年10月。公司以“統一全國流通產品價格體系,防止竄貨保護渠道各成員利益”為由對包括80g鮮脆菜絲在內的7個單品提價10%。據中信建投統計,這是2008年以來涪陵榨菜第12次提價。

上市公司曾多次對“提價導致銷量下跌”的觀點表示否定。實際上,從2018年第二季度起,涪陵榨菜單季度營收同比增速開始下滑,說明產品還未提價時,銷售增速已經回落。

“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此外,涪陵榨菜表示,2016年和2017年曾經出現原料青菜頭緊缺、出貨量緊張的情況。2017年第四季度和2018年第一季度原料緊張狀況緩解,公司集中出貨,對應季度銷售增速較高。從絕對銷量上看,2019年的銷售量只是比2018年略低而已。

實際上,仔細看本文第一張圖表,涪陵榨菜營收增速明顯呈週期性波動。這說明,榨菜在某種程度上是個週期性行業,業績增速隨原料供應量上下浮動,2018年原料供應充足,渠道庫存高企,2019年銷量下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此,公司銷量下降或許與提價有關,但提價肯定不是唯一因素

相對於銷量,提價對營收和利潤的影響更大。2010年—2019年,涪陵榨菜年銷量從8.47萬噸上升至13.85萬噸,年複合增長率為5.04%;同期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3.82%和26.93%。營收和利潤增速遠高於銷量增速。

儘管涪陵榨菜一直強調,提價主要是成本驅動,實際情況卻是,原料漲價產品漲價,原料價格回落產品價格卻紋絲不動。由此,公司毛利率隨著產品價格一路高歌猛進,從2008年的36.49%上漲至2019年的58.61%,為其業績上漲鋪平了道路。

“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提價=業績增長”,這一公式最典型的應用是貴州茅臺,涪陵榨菜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類似的上漲邏輯,因此被稱為“小茅臺”。但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茅臺和“小茅臺”只一字之差,本質上卻千差萬別。

茅臺首先因產能問題具有稀缺性,然後還因為陳年茅臺價格上漲,因此實際上具有了收藏價值。也就是說,茅臺某種程度上被視為一種投資品,需求具有剛性。

涪陵榨菜則不同。截至目前,涪陵榨菜總產能是20萬噸,並且公司還在新建生產線,擴充產能,但公司2019年銷售量不到14萬噸,本身產能都用不完。另一屬性自不必說,誰會收藏榨菜?

“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單純從消費角度來看,是烏江榨菜好吃還是魚泉榨菜好吃,跟康師傅和統一誰的老壇酸菜好吃一樣,是個玄學。當烏江榨菜拼命提價,消費者換牌子並不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

因此,提價對上市公司業績提振效果到頭了,是公司2019年業績疲軟的重要因素。

03

榨菜之外還有什麼?

市界曾在《涪陵榨菜:2元生意年入20億,淨利率直追茅臺| 財報診所》一文中提到,涪陵榨菜業績增長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行業天花板太低。

有券商估計,整個榨菜行業規模不到70億元,其中大約40億元在一二線城市,正好是涪陵榨菜主力銷售渠道。

“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2019年,涪陵榨菜總營收接近20億元。也就是說,其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逼近50%,繼續擴張顯然會非常困難且緩慢。

因此,上市公司自2019年起重新梳理了銷售渠道,砸下重金做渠道下沉,將銷售辦事處從37個增加到67個,銷售人員從300多個增加到500多個,試圖向三四線市場要增量。

拼多多和快手讓大家知道下沉市場有增量,但目前為止真正做好下沉的寥寥無幾。從2019年的情況來看,涪陵榨菜的下沉之路走得也頗為艱難。

不過,就算產品在下沉市場鋪開,能換來多大的增量呢?

假設其在下沉市場也能取得50%的市佔率,公司銷售額大約增加15億元,加上公司一二線城市市佔率持續提升、繼續提價等因素影響,營收差不多能翻番,淨利潤頂破天了增長2倍。

涪陵榨菜當前市盈率接近39倍,也就是說,以其目前的盈利水平,投資者收回成本至少需要39年。顯然,投資者期望上市公司用更高的增速縮短這個投資回收時間,如果僅僅從榨菜行業要增長,結果恐怕很難令人滿意。

增長從何而來?更可能的途徑是多元化。

早在2015年,涪陵榨菜已經通過收購四川省惠通食業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將業務拓展至泡菜行業。

該項收購併未讓上市公司如願以償。2015年—2019年,惠通食業營收從8785.06萬元增長至2.3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8.03%,比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復合增長率更高,但對公司業績多元化的貢獻仍然微乎其微。

截至2019年,上市公司榨菜產品營收佔比高達86.07%,仍是絕對主力,而泡菜份額僅為6.36%,較上年還略有下降。根據其披露的銷售數據,公司2019年泡菜銷量大約為1萬噸,不到整體銷量的十分之一。

2018年,涪陵榨菜又試圖收購兩家做豆瓣醬、烹魚調料的醬料公司,進一步豐富產品線,最終未能如願。在投資者調研過程中,上市公司一直強調會繼續通過外延併購進行擴張,只是尚未找到合適的標的。

另一條多元化途徑是自己研發。

2019年,涪陵榨菜研發費用猛增近10倍,一口氣開發了800g碎米榨菜、 600g脆口榨菜等16支新品,據稱其中還包括醬油產品,突破行業天花板的心情之急切可見一斑。

“2元榨菜年入20億”神話終結?涪陵榨菜業績變臉,提價遇天花板

用上市公司的話來說,其已經完成了榨菜、餐飲泡菜、川調醬三大戰略品類的生產規劃。不過,無論內生增長還是外延併購,涪陵榨菜都需要時間。

好消息是,涪陵榨菜底子不錯。

截至2019年底,公司有息負債為零,貨幣資金接近10億元,銀行理財產品超2億元,合計佔公司總資產35%,流動性仍然充裕;2019年淨資產收益率22.65%,盈利能力尚佳;2019年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不到1天,存貨週轉天數162.54天(由於本期原材料增加,導致存貨週轉天數有所增加,但仍在合理範圍內),運營效率也挺高。

相較於大部分公司,涪陵榨菜多元化突破的底氣足得多。截至發稿,涪陵榨菜市值超過220億元,與巔峰時期相差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