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戰“疫”生產更多“鎧甲”——內蒙古重工企業跨界轉產防疫物資見聞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18日電題:為戰“疫”生產更多“鎧甲”——內蒙古重工企業跨界轉產防疫物資見聞

新華社記者張洪河、丁銘、安路蒙

疊布、包鼻樑條、切片、焊耳帶繩……在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的口罩機總裝生產線上,多臺自主研製的口罩機正在試生產,進行下線前的最後調試。“這是公司自主研製的第二批醫用口罩機,將陸續交付用戶使用。”一機集團瑞特精密工模具公司董事長王登福說。

為戰“疫”生產更多“鎧甲”——內蒙古重工企業跨界轉產防疫物資見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內蒙古自治區的防疫物資供應一度緊張,起初僅有一家生產醫療防護口罩的企業。不過內蒙古能源資源豐富,軍工、煤化工等製造企業較多,為打好防疫物資保障戰,當地一批具備轉產能力的重工企業,發揮產業基礎優勢,主動加入防疫物資生產大軍,緊急跨界轉產,有力擴充了醫療物資保障能力。

口罩、防護服等物資短缺,處於工業鏈上游的生產設備更是一機難求。“口罩生產並不難,難的是製造口罩機。”王登福說,短時間內從製造重型裝備到做口罩機這種民用產品,充滿不小挑戰,但接到轉產任務後,公司緊急組織人員復工,成立設備研發和工藝設計團隊,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10天內完成口罩機418項自制件生產,24小時輪班進行口罩機零部件裝配,並同步開展機械電器聯合調試,直到各項性能全部達標。“3月初,首批醫用口罩機研製成功。”王登福說。

製作防護服的一道關鍵工序是將縫合處針眼壓條密封,壓條機成為制約醫用防護服增產擴能的瓶頸。對此,一機集團還自主研製成功醫用防護服壓條機,2月底交付投產,每月可生產醫用防護服3000套。

位於包頭市的星葉輕工製品有限公司使用的正是這批口罩機和壓條機。“口罩、防護服生產線運行以來,已經實現批量化生產。”該公司業務主管郭建新說,這是全市首條醫用防疫物資生產線,每年可投放一次性防護及醫用口罩2600多萬隻,有效滿足防疫物資市場供應。

為促進防疫物資企業生產,今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還出臺10項政策措施,從貸款支持、降低用工物流成本、技術改造補貼、一次性獎勵等方面,加大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扶持力度。在此背景下,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隊伍不斷壯大,截至3月上旬,全區已有23家企業納入全國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

此前一段時間,有著口罩“心臟”之稱的熔噴無紡布供應緊張。作為全國最大現代煤化工基地,鄂爾多斯市先後有內蒙古中煤蒙大、久泰能源等公司轉產聚丙烯纖維料,用於生產無紡布,或滿足下游企業生產醫用防護服的原料需求,目前已有近2萬噸聚丙烯生產原料,陸續發往全國各地企業。據測算,1噸高熔指纖維聚丙烯可生產20萬到25萬隻N95醫用防護口罩。

疫情期間,各地對診療車、急救車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國北方稀土公司自主研發磁共振診療車,通過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捐贈給湖北地區,用於武漢部隊接管醫院疫情防控使用。

聽說多個急救中心急需負壓式救護車後,一機集團專用汽車公司也火速轉產,在救護車醫療艙內改裝車載負壓系統,讓空氣只進不出,車內空氣無害化處理後才能排出,大大降低醫護人員感染幾率。公司副總經理郝建勳說:“20臺負壓救護車正在加緊生產中,將陸續交付各使用單位,為疫情防控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