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就是戰爭

幾千年的人類發展,從未停止過利益的爭奪,對人口、資源、土地的無休止慾望,激發了連綿不斷的戰爭。二戰以來,以五常為首的聯合國,建立了空前的,較為有力的國際秩序,國與國的戰爭得到很大控制。其實,並不是人們都甘願放棄了慾望紛爭,更多還是五常的強力約束,核武器帶來的毀滅平衡。發展至今,不止核武器,大多數高精尖的常規武器,其生產研發也都集中在少數大國手裡。實力的懸殊,武器的代差,讓少數不安分國家放棄了熱兵器打鬥的想法。但戰爭是人類永遠的夢魘,它總會在一定的時機,以各種面目向和平發起挑戰。


也許,這就是戰爭

以911為標誌的世界反恐戰爭,讓人們看清了恐怖分子的戰爭思路,避開實力的巨大差距,拋棄以往所有戰爭法則,沒有準備,沒有宣戰,沒有正面衝突。以最卑劣的自殺進攻方式,製造對方非戰鬥人員的最大傷亡。這給世界敲響了警鐘,也讓各國對恐怖主義的認識上升到戰爭的高度。一些日常生活的細節,都可能成為被恐怖分子利用的漏洞,這也促進了我國安防體系的全面升級。比如當年的昆明火車站,幾名瘋狂暴徒,在短時間內造成巨大殺傷,教訓慘痛。此後,國家加大投入,全力提升各交通工具沿線安全水平,讓恐怖分子再無可乘之機。這就是一場全民反恐怖的戰爭。


也許,這就是戰爭

隨著科技的爆炸式進步,給現代戰爭提出更新的課題。戰爭遠不再是我們常規想象中的萬炮齊鳴,士兵衝殺。甚至可能在無聲無息間就結束了。前不久胡塞武裝用幾十架無人機襲擊沙特油田,又讓世人為之一震。在人財物力都處劣勢的情況下,用極為廉價的無人機就能發起有效攻擊,消耗你昂貴的防空力量,毀掉你的寶貴資源。而湊齊區區幾十架無人機,在深圳都用不上轉幾個攤位。在這種思路下,一些有戰爭動機的國家,如果以舉國之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避開現有規則約束,開發某種非常規的戰爭模式,給對方以殺傷,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許,這就是戰爭

疫情爆發以來,各國各方面積極展開研究,尚未對其來源有明確說法。單就病毒本身表現來講,幾乎是有智能進化一般,完美避開了人類已知的防疫手段。在潛伏期無症狀時就具高度傳染性;潛伏期高達十四天,甚至聽說有二十多天後發病者;傳染途徑防不勝防,多名醫護人員感染……我們寧願相信,病毒是由野生動物經宿主傳播而來,但絕不能放鬆對對世上惡人、敵人的警惕。就經濟實力、軍事力量來說,中國現今可以不懼任何挑戰。但中國的崛起,必然引起很多老牌敵對勢力的嫉妒、壓制甚至報復。即使此次疫情純屬自然發生,也會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或國家提供了新的思路,畢竟在生物製藥領域,很多國家掌握著尖端技術,也並沒有一個類似防止核武器擴散的條約。比如俄羅斯官方媒體近幾日爆出幾條消息,直指美英等國有製造洩漏病毒的嫌疑。雖然只是“嫌疑”而已,很可能是西方國家政治鬥爭的補充。但其中蘊含深義,值得細細琢磨。

中國是光明磊落的大國,國與國之間,不屑於一些下作手段。但面對唯利是圖,沒有底線的對手,我們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把一切邪惡消滅在萌芽之中。這是對十四億國人負責,也是對全人類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