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泰禾的激進苦果 何迎馬拉松時代?


導 讀

返京“跑步女”的大嘴視頻,火遍全網。最終落得口誅筆伐,還丟了工作。

莫把無知、無畏當個性,這樣的鞭策告誡同樣適用於企業。

聚焦房地產業,多項政策力保“穩”字當頭,一些激進個性者仍在攪局。

冰火兩重,在2019年的房地產業表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一邊是世茂地產的屢屢併購,另一邊是泰禾集團的頻賣資產。

令人唏噓的是,面對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二者都沒經住考驗。

世茂、泰禾的激進苦果 何迎馬拉松時代?

銷售頹勢

3月4日,世茂房地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茂房地產”)發佈了截至2020年前兩個月未經審核營運數據。

數據顯示,2月單月,世茂房地產合約銷售額約65億元,同比減少35.26%;合約銷售面積為37.31萬平方米,同比減少32.49%;平均銷售價格每平米17431元。

同時,截至2020年2月29日止兩個月,累計合約銷售總額約167.1億元;累計合約銷售總面積為95.8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降22%及23%;平均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17428元。

與多數地產商類似,其也將業績滑坡歸咎於疫情。

世茂房地產表示,公司單月銷售額同比下降主要因為大部分售樓處關閉,以及線上銷售難以完全替代線下成交,存在大量持觀望態度的潛在客戶。而住房的內生需求根基沒有受損。疫情過後,居民對居住環境的改善需求將進一步強化。對於優質物業管理也會更加嚮往,世茂有信心在3月份實現銷售環比增長。

從回應看,世茂房地產對未來信心滿滿。

但最注重前景的資本端,似乎並不這樣認為。

截止2020年3月18日收盤,世茂房地產股價為22.45港元,相比3月4日的29.55港元,下跌已超20%。

世茂、泰禾的激進苦果 何迎馬拉松時代?

公開信息顯示,世茂集團是一家國際化、綜合性的大型投資集團,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在香港和上海分別擁有世茂房地產及世茂股份兩家上市公司。其中世茂房地產為世茂股份的母公司,報表中合併計算了世茂股份的資產。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世茂房地產累計合約銷售總額為2600.7億元,同比增長48%,位列房企第九,超過龍湖集團。集團總資產規模約4160億元,可售貨值12000億元。業務版圖涉及地產、酒店、商業、主題娛樂、物管、文化、金融、教育、健康等領域。企業願景為“成為行業引領者,打造百年世茂”。

不難發現,世茂可謂一家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龍頭企業。

市場資本雙殺,何以有如此尷尬表現?

先來聽聽專家觀點。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公司短期情況難以說明對全年銷售有什麼影響。通常情況下,二月中下旬開始預熱,三月會有個爆發。前兩個月以價換量會彌補一些銷售額,但是要超過去年,需要下很大功夫。

可見,2020年,其仍不乏看點,但業績壓力也不小。

然相比其他房企,業績對如今的世茂來說,有著更深層意義。

高頻發債 資金鍊承壓

不妨通過近期發債,來考量下世茂的財務情況。

3月4日,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公開發行的2020年公司債券(第一期)最終票面利率確定為3.60%,發行規模不超25億元(含25億元),期限為3年期。

此前,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獲准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總額不超40億元(含40億元)公司債券,採用分期發行方式,其中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20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為不超25億元(含25億元)。

募資用途,擬用於償還存量公司債務。

換言之,作為世茂房地產控股子公司的世茂股份,此次發債原因即“借新債,還舊賬”。這無疑將償債風險壓向了未來,引發了外界對其資金鍊狀況的審視。

值得注意的是,結合2019年的融資動作,上述發債只是冰山一角。

有媒體統計。2019年,世茂房地產發行的債券、票據等融資金額已超220億元。其中,海外債發債總額佔總發債量的62.31%。

截至今年3月10日,其2020年發債、股票增發等融資已達71億元。


世茂、泰禾的激進苦果 何迎馬拉松時代?

如此高頻、大量發債,甚至“借新還舊”,其債務壓力究竟多大呢?

雖然從紙面上看,世茂房地產的負債率保持不錯。2016年期末、2017年期末、2018年期末及2019年中期淨負債率分別為53.4%、58.9%、59.4%和59.6%。

但難掩負債率逐年攀升的事實,且據其2019年半年報可知,有息負債共計205億元,比2018年末增長了18億元。

現金流情況,則更能說明問題。2019上半年,世茂股份償債支出的現金為212億元,同比增長303%;融資收到現金為220億元,同比增長228%,其中借款收到的現金為175億元,發債收到的現金為45億元。

償債支出超3倍的增速,堪稱“暴增”。如果值此階段沒有足夠優秀的業績支撐,資金鍊壓力可想而知。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對其悲觀之感,也就不足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或許為緩解現金流壓力,1月17日,世茂房地產公告稱,將折價配售新股,每股配售價格29.58港元,相較於2020年1月16日於聯交所所報收市價每股32.10港元折讓約7.85%,最終帶來的融資淨額約41億元。

折價之舉,自然挑戰了投資者的敏感神經,1月20日股票覆盤後,其股價應聲下跌超7%。

另一個利空消息是,克而瑞證券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孫預測:世茂今年銷售有一定壓力。

結合世茂集團剛剛大手筆收購福晟集團旗下項目,資金情況或雪上加霜。

福兮禍兮 收購成色幾何

在不少業內人看來,世茂房地產的配售新股換取資金,是為併購而為。

1月13日,福晟集團與世茂集團聯合召開戰略合作發佈會,雙方將在房地產開發、舊城改造、建築施工、物業經營等多領域展開合作,由世茂集團主導操盤經營,聯手打造新平臺“世茂 福晟”。

彼時,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許世壇更願將此次“牽手”定義為一場新型合作,而非簡單的收併購。其表示,“在傳統的我把你吃下,你把我吃下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新的渠道,就是建立一個合作共贏的新平臺,我們跟福晟就是這樣,是‘1+1>2’的合作”

資料顯示,此次合作後,福晟集團位於廣東、福建等87個項目都將歸於世茂地產。

舊改方面,福晟集團董事長潘偉明表示“福晟在大灣區的舊改項目面積接近1000萬平米,僅在深圳前海的一箇舊改項目,面積就達150萬平米,結合來看,福晟所擁有的舊改資產整體貨值約有4000億元”。

蛋糕的確不小,外界的質疑也不少。一方面,收購項目的質量,還有待商榷。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認為:“世茂接手福晟需要考慮兩方面問題。第一,福晟是不是真的有好資產包在裡面?要是接到手後,比如說如果負債200億元,資產180億元,這就是虧帳,需要考慮當時估值是否充分。第二,福晟盤面有一定範圍,世茂能不能應付那麼大盤面?”

克而瑞證券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孫楊表示,世茂接手福晟將面臨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公司本身整合合作。項目本身的考慮,產品定位、推廣發展方向等世茂和福晟如何融合。第二,怎麼將福晟短債變長債,怎麼去調整福晟負債結構。

上述質疑依據在於,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下半年以來,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多次涉民間借貸糾紛;福晟集團旗下多家子公司也遭股權凍結或強制執行。

此外,針對舊區改造的合作,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大灣區的舊改項目,改造週期通常較長,在對於市場預期日漸轉好的背景下,會增加這類舊改項目的動遷成本,且大部分灣區土地項目歷史關係複雜,這背後還存在各類新的市場風險。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認為,福晟的舊改屬於突擊拿地,而且對於大灣區舊改來說,基本都是幾個相對熟悉流程熟悉區域市場的少數本地企業在做,後續進入的企業很少能走通舊改拿地這一步。優質舊改項目,已經在多年的開發中消耗完畢,當下市場留存下來的舊改項目基本都是拆遷難度最大的項目”。

簡單來說,生意夠大,只是世茂的胃口承受力如何?是否會消化不良甚至增加衍生風險。

是賺是虧、是福是禍,目前還很難說。

顯然,千億量級併購會導致世茂資金鍊承壓,此舉頗有激進之感。

或許,這與剛剛接班的“企二代”許世壇,有直接關係。

許世壇的狂奔

與世茂地產負債攀升相似熱度的,便是許世壇的上任。

2019年1月,許世壇接過父親許榮茂權杖,正式成為世茂“掌門人”。

新帥自然要有新動作、新氣象。

不過,從種種之舉看,許世壇似乎並沒傳承太多其父的低調與穩重,反而將世茂帶上一條激進擴張道路。

上任伊始,許世壇便豪言:“2019年70%以上的土儲都將來自併購。”

其並沒有食言。

僅在2019年3月便收購了4個項目。包括了泰禾集團、萬通地產,收購項目分別是杭州蔣村項目51%股權、南昌茵夢湖項目51%股權、廈門漳州紅樹灣項目40%股權,以及河北香河項目70%股權。

有媒體統計,世茂房地產2019年一共有約20次的併購動作。

此外,許世壇也曾公開表示,目前披露出來的收併購,大多是因被收購對象受到A股規定影響,或因企業資產值比較小不得不公告的緣故,“實際上,我們還有許多(收併購)是沒有公告的,並不止你們看到的這些。”

不難看出,許世壇規模擴張的信心野心。

然質量如何呢?從收購質量看,項目有一定“水分”。

例如2019年,在收購粵泰股份的項目中,廣州天鵝灣二期項目、嘉盛項目、中浩豐項目等均因債務訴訟被凍結、查封或輪候查封。數據顯示,截至上述項目轉讓時,債務訴訟剩餘本金餘額合計約45.16億元。

這種“重數量,不重質量”打法,不止出現在併購方面,甚至在敏感的房屋產品上也有類似問題。

百年之思 初心何在?

2018年業績會上,許榮茂曾言:“我希望公司每一步都走得穩,走得踏實,打好地基。我們有信心成為百年世茂。”

對房企來說,這個“地基”、“百年”便是品質。

世茂實際表現又如何呢?

據時間財經報道,2019年12月,武漢世茂國風的業主表示,武漢世茂旗下國風項目存在不少問題,包括商業用地改建別墅、品質低、綠化差、院子縮水、消防管道安裝不合理導致“6米層高隔成兩層別墅”無法實現、銷售過程欺詐隱瞞手段多,以及合同條款暗藏陷阱等。

世茂、泰禾的激進苦果 何迎馬拉松時代?

此外,有業主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發帖稱:我是世茂龍灣五期業主( 蔡甸區大集街田家堡村小集村 世茂龍灣五期 ),世茂集團以精美宣傳的商住兩用的地上建帶院子的別墅,如今交付卻是商服土地性質上帶院子的商鋪,補充協議均為格式條款,其他所籤的不利業主的協議均在開發商存檔,業主沒有!並且在綠地不達標,消防不合格,滿院違章建築,嚴重房屋質量問題存在的情況下通過了驗收備案!在綠地不達標,滿院違建,消防不合格。

類似質量品質投訴不在少數。施工方面亦是如此。

1月11日,山東徐州市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徐州世茂新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郭莊路北側、津浦東路東側建設的世茂漢之源西區一期22#、25#住宅樓項目未申請驗線開工建設被罰,對其未驗線開工建設的行為處每棟建築五千元罰款,合計罰款1萬元整。

世茂、泰禾的激進苦果 何迎馬拉松時代?

如果說債務問題,亦或併購問題等,屬於戰略、運營能力問題。那麼房屋質量、施工品質無疑是態度問題。

從財務問題到策略再到品質,可以發現,許世壇執掌的世茂集團打法粗放,似已消逝了不少許榮茂時代的沉澱心、深耕性、敬畏感,已有品嚐苦果的苗頭。

如何實現百年根基、行業引領者的企業願景?值得深思。

畢竟,逆勢者的困境滋味並不好受,比如泰禾集團。

掉隊的泰禾

世茂、泰禾的激進苦果 何迎馬拉松時代?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幾分像從前?”這是最近抖音上很火的段子。

如今的泰禾集團,就向行業拋出了上述問題。

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泰禾集團2020年前兩個月的銷售額僅66.9億元,排名第39。截至2月末,TOP50和TOP100房企銷售操盤金額的入榜門檻為36.5億元和12.3億元,分別同比降低35.6%和37.1%。

情況並不樂觀。

與此同時,3月5日,泰禾集團公告,擬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不超120億元公司債券,債券期限不超5年,所募集資金擬用於償還公司債務、項目建設、補充流動資金等。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評級被下調的泰禾能夠發債成功,還是沾了《新證券法》刪除了最低淨資產要求,特別是刪除了“累計債券餘額不超過公司淨資產的百分之四十”的光。

來看負債,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末,泰禾有息負債1028億,其中短期借款62億、長期借款567億、應付債券155億。

銷量下滑、負債壓力、大力融資。不難發現,泰禾與世茂2020年的表現頗為相似。

然實際上,二者2019年的狀態可謂差距懸殊。

2019年,泰禾是千億陣營中唯一下滑的房企,全口徑銷售額從1300億下滑到880億元。

糟糕業績的本因,便是世茂如今正在犯的激進之過。

眾所周知,2017-2018年,泰禾集團一路“買買買”,據不完全統計,泰禾集團2017年就進行了45場併購事件,耗資約489億元。

彼時,當家人黃其森甚至表示:“ 2018年,泰禾集團銷售額的目標是再翻一番至2000億元” 。

激進程度,不亞當下的世茂地產。

苦果也就此釀成。

鮮明表現即債臺高築。2017年底有息負債超1350億元,淨負債率470%、2018年末,負債累計高達2112.47億元,資產負債率86.88%;賬面有息負債1375.2億,淨資產負債率384.55%。

黃其森的股權也早已質押融資。數據顯示,黃其森家族(黃其森、葉荔夫婦及黃其森妹妹黃敏)目前質押率高達98.91%。

於是,2019年豪放的泰禾畫風突變,開始賣賣賣。

截至2019年末,泰禾集團一共發佈16次轉讓出售資產股權公告,回籠資金近百億元。而接盤方中也有世茂身影。

除了賣資,發債也是自救之道。

例如,2019年7月,泰禾集團發佈公告稱擬發行4億美元境外債,債券期限為3年,票面年息高達15%,遠超行業6%-8%的平均水平。

梳理泰禾集團的大起大落,從巔峰到低谷,“激進擴張”是一切問題的原點。這樣的房企還有不少,比如萬達、富力地產等。

那麼,世茂是否會步後塵呢?前車之鑑,可思、可警。

船大難掉頭,但亡羊補牢倒也為時未晚。

進與退 馬拉松之賽

劉邦曾言,知進退、明得失,乃智術也。

對房企來說,規模、速度、利益面前,“進與退”往往是一道艱難選擇題。世茂、泰禾即為例證。

當然,也不乏反例。比如龍湖、恆大等房企,便選擇了智術。

2017年,新一輪“地產熱”的影響下,龍湖並沒選擇泰禾道路,而是將地產開發、商業運營、長租公寓及智慧服務確定為四大主航道業務,在四大航道之外,同步嘗試產城、酒店、養老等創新業務。穩健打法,使其2019年股價漲幅達到71.9%,融資成本上甚至媲美中海、華潤。

恆大方面更不必多說,自確立“規模+效益型”的發展模式後,從2019年的發展情況看,中國恆大2020年還將推行多產業齊頭並進策略。多種經營依託下,使其能在地產業務上更加遊刃有餘。甚至憑藉穩健實力及強營銷、大優惠等創舉,成為2月唯一逆增的龍頭企業。

對正在激進的世茂、及激進過後的泰禾來說,這兩家企業既是對手,亦是榜樣。

放眼行業,大勢更為明顯。

儘管受疫情影響,各地出臺了部分利好政策。但“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依然是2020年的主旋律。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關於房地產政策是非常明確的,第一“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所以這些年不斷地加強和改善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因城施策等這樣一些政策,強化或者落實地方城市主體責任。這幾年房地產市場是總體平穩,這樣一種局面已基本形成,特別是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的局面已初步形成,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也是比較明確,房地產的發展政策,還是要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也是明確的。

不難發現,往期的規模擴張、粗放發展、野蠻逐利的短視打法已難於時代相容。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這是一切產業的風向標。作為支柱產業,房地產業自然不可逆勢而動。

簡言之,品質力、創新性、深耕心、敬畏感,成為衡量房企實力的新試金石,價值新分水嶺。規模賽、速度賽、短利賽已經結束,考驗耐力、體力、智力的馬拉松已經開始。

世茂、泰禾會如何取捨呢?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