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工具可能會毀了你的一生

你好,我是宋崎駿,一個喜歡讀書學習的普通人,今天要和你分享的文章是對於“清單工具”的一些思考,我認為把清單當任務列表,會讓人無法獲得成就。如果你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和我交流。

清單工具可能會毀了你的一生

列工作清單這件事相信你肯定做過,它能夠幫助你記錄你要完成的每一件事。你可以按照時間緊急重要的方式來排列它,做完一項就劃掉一項,會給人一種成就感。

但我想和你說的是,清單這種工作方法可能會讓你一事無成,下面給你說說我的觀點。

你的待辦事項沒有一項是為了你自己

你所在公司每天要求做的事情可能很瑣碎,像查看郵件回覆郵件、在網上發佈一些推廣內容、不斷的被同事給打斷等等。你是否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做的這些事情和你個人能力的發展有多少關係呢?

我之前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主要負責網絡推廣宣傳,也需要寫文案,說實話真的非常瑣碎,這樣的事情做時間長了,就是浪費時間。

現在這個網絡時代,人們的專注力下降的很嚴重,一個人每天大概要被手機打擾和將近100次,我們的注意力一直在不斷的被打斷、打斷,再打斷,導致你什麼都做不好。這樣一來,

你就完全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也沒辦法體會到你給公司做的事情背後到底有什麼意義,每天就和行屍走肉一樣,認為公司讓我們這麼做,我就這麼做,給我開支就行。

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一旦一個人的行為失去了背後的意義,也就失去了有理想的可能性。

所以說,你可以看看你每天在便利貼上寫的那些待辦事項,和你理想有關係嗎?做這些事情能為我帶來什麼?我能夠在這裡發現背後的長遠意義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需要重新考慮下你的工作。

清單工具可能會毀了你的一生

你的待辦事項不夠聚焦

上面我和你提到了專注力的問題,一旦人的專注力下降,基本上做事就不會再聚焦了,這就會直接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你幾乎不可能成為一個領域的高手或者專家了。

要想讓你的行為聚焦,你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把目標細化分解,找到最應該努力的點。

很多人都會認為應該成為一個多面手。比如一個人會唱歌也會畫畫,還會跳舞,酒品還特別好,這樣的人當然誰都想成為,但我想說,這樣的人可能目標並不明確,卻花費了很多時間打造了很多能力。對於那些沒有時間和條件學這麼多東西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力量全部都集中到一點打出去,這比什麼都想做好強的多。

例如你的目標是想成為一個會講課的心理學老師,做自己的個人品牌,想要達成這個目的,你可以在清單上列很多東西。比如閱讀心理學書籍、學習演講、學習產品運營等等,但這些都太籠統了。拿閱讀心理學書籍來說,如果你只是說想把所有心理學書籍都看完,其實這是不聚焦的,也會浪費時間。你只需要把心理學中最經典的拿出來讀就可以了,其他的書籍都是經典書籍的演化版。你這樣做就是分解任務,讓它更加聚焦。

所以說,光有清單還不夠,你需要知道到底具體做什麼才能讓你離目標越來越近,把清單上的內容進行精簡,使其更有針對性,讓你的努力發揮最大功效。

清單工具可能會毀了你的一生

你的待辦事項沒法形成積累

沒法積累很好理解,就拿種樹來說,你種一棵樹就能成長一顆,你種一片樹,它就成了一片森林,也代表了你的成就,但怕就怕那種你做了半天卻絲毫和你沒關係的事。例如說你給公司寫了一篇文章,發到了公司的公眾號上,閱讀量不錯,也有很多人評論,但用戶都不知道你是寫這篇文章的人。

這裡就有一個隱藏的價值觀:你是公司的人,就所產出的東西也歸屬公司。

你可以回想下自己的待辦清單,有沒有一件事是可以讓你的能力、人氣得到積累的?我想應該很少。有時候我們甘願的身居幕後,為了每個月的工資就放棄自己能夠成為品牌的可能性,這個代價在現在的時代是非常巨大的。

當你每天做的事情無法在自己身上形成積累的時候,一旦你脫離了這個平臺,你將什麼都不是。

有人可能會說,只要自己有能力,不怕沒平臺要。但我想說的是,能力確實很重要,但因為你的露出頻率不高,伯樂怕也看不到有你這個人。

所以我想和你說的是,你應該有自己的品牌意識,不要一味地為平臺獻身,平臺可能會倒塌,就算你有能力,但也需要時間才能上位,但如果你提前有積累,結果就會不一樣。

如果你有什麼喜歡的愛好,千萬別藏著掖著。在刻意練習的同時,再用一種其他方式給它“留存”起來,久而久之,它會在關鍵的時刻幫你的大忙。

現在,重新考慮下你的清單內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