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鄉 曲

張蘭閣 東營微文化


菲兒是一名英國留學生,她嚮往有一段美好的留學經歷,也希望自己學有所成。臨行前,她跟媽媽說:“英國留學一年多,期間我就不回來了。”媽媽有一萬個不捨,見女兒躊躇滿志,很欣慰,叮囑說:“如果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時間會過得很快,一年眨眼就過。”

到了英國,一切都是陌生的。單身公寓,缺少了往日集體宿舍歡聲笑語。漫步校園,看不見過去紅瓦綠樹碧海青山。路人行色匆匆,讓她恍然若夢。

課堂上教授滿嘴“方言”,菲兒聽課不適應。她感覺教授語速快,鼻音重,英國“普通話”不標準。一堂課下來,她大部分聽不明白。好在有同學幫忙,學得總算過得去。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菲兒對這句話深有感觸。英國高校有食堂,附近也有中式快餐,但價格很貴,不是工薪階層日常消費。菲兒聯繫同學,開始學著搭夥做飯,一切都得從零開始。面對種種困難,菲兒想家了。

思鄉是一種說不出的痛。菲兒想想自己為了這一天付出太多太多,叮囑自己:堅強一些,要挺住。重陽節,一輪彎月掛在窗外,想著那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菲兒哭了。此時此刻,“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臨行前的豪言壯語變得那麼蒼白無力。怕媽媽擔心,菲兒無論如何也不會告訴媽媽想家的。夜深人靜的時候,她輾轉反側,帶著耳機獨自哼唱《媽媽的吻》:“過去的時光難忘懷 難忘懷,媽媽曾給我多少吻,多少吻”,唱著唱著,菲兒淚流滿面。

面對困難,時間可以用秒來計算。菲兒過著度日如年的日子,終於熬到聖誕假期。她告訴媽媽:“聖誕和元旦快到了,學校將放一個多月的假”。問媽媽:“離開寶寶快一學期了,想寶寶嗎?”媽媽說:“天天跟寶寶微信視頻,沒感覺出在國外和國內有啥區別,也沒覺得多麼想”。媽媽跟自己不在一個頻道上,菲兒欲言又止。


放假了,同學們陸續離校。公寓裡空蕩蕩的,“時見幽人獨來往,縹緲孤鴻影”。菲兒像一隻掉隊的大雁,孤獨,恐懼,失落。為了讓自己充實,她泡在圖書館查文獻,寫教授佈置的作業。空閒之餘,她找了份零工打發時間。元旦晚上,她觀看跨年煙花燃放活動後,回到公寓,翻看微信朋友圈。看到同學們曬與家人團聚的照片,菲兒淚如雨下。

臘月二十三是農曆小年。英國商場掛上了紅燈籠,擺上了中國結,多了一些中國新年元素。看到這些,菲兒感覺像是回到家鄉,置身於商場,在置辦年貨,準備過年。菲兒想家,知道不在爸媽身邊,家裡一定冷清了許多。與媽媽微信聊天,她刻意迴避過年的話題,生怕控制不住思鄉的情緒。

“那天,她急急火火收拾行李,匆匆忙忙趕到機場,過安檢時發現沒帶護照。”一著急,夢醒了。“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故鄉已及明。”今夜是除夕,少了以往的鞭炮聲,國內的春節一定熱熱鬧鬧吧!菲兒翻來覆去睡不著,便跟媽媽微信聊天,說要跟同學買菜包餃子,歡度春節。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已到元宵節。吃罷晚飯,菲兒坐在窗前看文獻。透過玻璃窗,發現一輪明月偷偷地看著她。“這不是故鄉的明月嗎?”沒有璀璨的街燈,少了絢麗的煙花,她已記不起帶給她無數次歡樂的元宵節。異國他鄉,很難找到熟悉的東西,只有這輪明月陪伴著她。

開學了,一切步入正軌。思鄉之情漸漸淡化,菲兒投入緊張的學習中。

思  鄉  曲


作者簡介:張蘭閣,山東利津人,出生於七十年代初,喜愛文學。


顧問:陳謹之 魯北 清泉

主編:郝立霞

副主編:張永君 郝立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