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B站最懂為愛發電,但投資人更擅長的是用腳投票。


作者丨韓小黃

製圖丨劉琪 韓小黃

來源丨AI藍媒匯(ID:lanmeih001)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3月17日晚,B站發佈了2019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務報告,整體來看總營收達到67.8億元,同比增長64%,Q4營收達到20億元,同比增長74%。

虧損持續擴大,Q4淨虧損為3.87億元,同比上漲103%,全年淨虧損13億元,同比上漲130%。

總體來說,超過市場預期,但虧損的增長大幅超過營收增幅。

用戶付費意願在增加,營收結構持續優化,亮點之中亦含隱憂。在“破圈”這件事上,步調過於穩重的B站,剛剛走出舒適圈,就又被推向了十字路口。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資本市場不為情懷埋單


B站最懂為愛發電,但投資人更擅長的是用腳投票。

沒有人會懷疑B站對優質內容把控的能力,只不過靠優質內容產生幾何級收益的期待尚未發生。

2019年的最後一天,B站為所有用戶及二次元粉絲送上了一份年末大禮——“最後的夜晚”跨年音樂會。

這臺跨年晚會的口碑毋庸置疑,幾乎所有觀眾對其的評價都是——有心、有意、有情懷。

從國內頂流,到國內外藝術家,再到站內大V和泛二次元內容,B站在節目的選擇和編排上精準的踩在了所有年輕人的興奮點,算是照顧到了B站所有用戶的口味。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從二次元小眾,到大眾娛樂,這臺晚會不僅是B站回饋用戶的大禮,更重要的一點是向投資人展示了其“破圈”的實力和決心。

資本市場也第一時間給出了積極反饋,晚會播出後的一週內,B站的股價從18.45美元/股一路漲至23.84美元/股,漲幅達到30%,隨後一直在25-28美元的高位徘徊,市值一度接近100億美元。

跨年晚會的“炸裂”彷彿是一次為愛發電——那正是小破站最能牽絆用戶的氣質,但可惜的是,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標的,後者必須接受投資人用腳投票的現實。

畢竟高口碑的背後,隱藏的是巨大的成本消耗。

財報顯示,2019年度B站的Q4淨虧損為3.87億元,同比2018年Q4的1.9億元擴大了103%,主要原因來自於線下活動營銷費用的增長。

B站第四季度的營銷費用為4億元,同比增長127%。年度營銷費用攀至12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104.6%。

最終,B站的年度淨虧損達到13億元,同比2018年的56.5億元,激增了130%。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而相比一整年的重金投入,無論是用戶量還是營收都顯得太過平淡。

截至2019年12月31日,B站的平均月活躍用戶(MAU)為1.3億,其中移動端仍是主力,達到1.16億,兩項數字同比2018年分別增長40%和46%,相對疲軟。

營收方面全年達到67.8億,同比增長64%。單獨看來算是不錯的情況,但與三位數大漲的虧損及營銷費用等對比來看,就沒那麼亮眼了。

賺錢的速度比不上花錢的速度,這才是B站在資本市場始終不溫不火的原因。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B站究竟該成為誰的B站?


一切不能真正推動盈利的用戶增長都是耍流氓,不,是搞慈善。

B站之所以急於“破圈”,正是想通了僅在小眾圈子裡維持姿態終究無法滿足投資人的胃口,否則就要重蹈“前輩”A站的覆轍。

眾所周知的是,若不是A站太不爭氣,B站創始人徐逸也就不會“脫粉回踩”,直接搞出一個競爭對手,且現在二者遠不能同日而語。目前A站的月活數甚至比不上B站旗下算不上主力軍的B站漫畫,而很多95後二次元用戶甚至不知A站為何物。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即便是被快手10億收購之後,後者這一年來也未見太大起色。

想來這10億對快手來說也算不上什麼大數字,還不及春晚的一次廣告費。

技術宅缺乏經營頭腦,始終沒有為A站探索出一項穩定健康的盈利模式,終年在版權夾縫中躲躲藏藏,加之外界傳聞的長達10年的“內鬥”,成為了A站沒落的綜合原因。

而理論上講,曾經是A站粉絲的徐逸,也算技術宅屬性,極有可能複製前者的“悲劇”。但好在他找到了

技術宅屬性退居二線,運營者屬性凸顯出來,這才讓這個原本可能重蹈A站覆轍的小眾社區,變成了一樁能夠變現的生意。

只不過這種轉變也是溫和的,始終無法斬斷與“同好”們的羈絆。

而資本化的過程往往伴隨著口碑的下降,諸如微博、知乎、豆瓣等,所以B站商業化運作以來,始終在小心翼翼地控制愛與錢的平衡。

但登陸資本市場以來,面對股價的重壓,B站也不得不在去年開始變得激進,將“破圈”視為年度KPI。雖然成績平平,但也不是沒有突破。

付費意願的增強,算是一個喜訊。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眾所周知,長視頻領域,尤其是習慣了早年間A、B站盜版資源的用戶來說,能夠主動為內容掏錢,難度不小。愛優騰的做法,是用廣告和版權兩個形式刺激付費,而B站直接捨棄了前者,手中的砝碼就只剩版權。

截至2019年12月31日,B站平均月付費用戶(MPU)達到880萬,同比增長100%。人均月活收入(Revenue per MAU)為15.4元,同比增長24%,這其中非遊戲類的貢獻最為明顯,為8.7元,同比增長83%。

人的角度,除了單純的用戶,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UP主(內容生產者)的增長,超過100萬UP主的月內容產量約為2.8個,但佔比平臺總播放量的91%。“網紅”效應,或許也為B站後續又開闢出了一種盈利的可能性。

這也透露出來另外一個喜訊——B站對遊戲業務的依賴程度在降低。

不僅深陷二次元,去年的這個時候,IPO一年的B站還在被詬病只是一個遊戲公司。全年營收的7成以上都仰仗遊戲業務。

而截至去年底,這個比例被壓縮到53%。


“破圈”一年,B站的營收還是沒有跑過虧損速度

取而代之的是對直播等其它增值業務的探索。2019年度,B站的直播及增值服務營收為16.4億元,同比2018年大漲180%,佔比營收總額24%。對此B站並未直接點明增長的主因,但或多或少與其斥巨資買下英雄聯盟三年賽事獨家轉播權,以及挖來“鬥魚一姐”馮提莫存在聯繫。

但拋開內容屬性不談,直播賽道的巨頭已經夠多了。即便B站的收入結構趨於健康,但每一項都不具備特別的競爭優勢,是否會在不久的將來就迎來增長瓶頸尚不得知。

歸根結底,B站的獨特性,依舊是泛二次元及Z世代的內容屬性,用戶粘性是其目前最大的法寶,“破圈”是現階段的必選項,但若是把控不好尺度,很可能犧牲會犧牲標籤和用戶粘性後,面臨和愛優騰一樣的同質化競爭。

魚與熊掌,總是難以平衡。

引用網友的一句評價,B站的定價權在華爾街的60後、QDII的70後投總和80後的基金經理手裡,不在Z世代手裡。最重要的,是要讓前者相信其可以通過Z世代完成盈利這個故事。

這是風險,也是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