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企業動起來、城市活起來,這是臨河人最期盼的春景,也是河套大地當前的真實寫照。在這場疫情大考中,臨河區黨委、政府牢守防線,精準阻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始終保持非常之定力、下足非常之功夫、展現非常之擔當,用不一般的臨河速度和臨河溫度、不平凡的臨河鬥志和臨河毅力、不尋常的臨河智慧和臨河服務,奮力書寫著“兩手硬、兩戰贏”的高質量戰“疫”答卷。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只有守好這道“小門”,才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對疫情,臨河區各街道社區強化防控工作,紛紛亮實招,確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廣大黨員幹部挺身而出,率先垂範,他們用“十八般武藝”組成一條牢固的防疫戰線;他們說:“我是黨員我先上”“我們的家園我們守護”;他們初心不改,堅定執著,全面展現出紅色“硬核力量”。

一呼百應 哪裡需要去哪裡

疫情期間,“在家躺著”是許多老百姓的生活寫照,而“默默忙著”卻是黨員幹部們的真實記錄。

1月27日,正月初三,臨河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及時派出22個工作隊,抽調市區兩級2000多名機關幹部,全部充實到抗“疫”一線,全程參與防控宣傳、轄區巡查、入戶排查、人員管控等一系列具體工作,形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在阻擊疫情的關鍵時刻,40多名黨員退役軍人和200多名入黨積極分子紛紛寫下請戰書,按下紅手印,主動申請到防控最前沿,參加抗“疫”鬥爭。

疫情防控戰打響後,廣大黨員幹部、社區工作者、物業公司安保人員、志願者第一時間設置檢查登記點,對所有進出人員開展排查。與此同時,一場全面排查行動迅速推開,網格員們挨家挨戶走訪核實,一律表格化、清單式管理,確保數據、信息準確無誤,為區委、政府精準施策提供有力支撐。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臨河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的黨員幹部武俊清便是疫情防控一線“逆行大軍”中的一員。從曙光小區到水利小區,再到吉祥路東,武俊清共在三個疫情防控點值守過,每天都是從早上7點堅守到晚上10點。初春的寒冷絕不亞於隆冬,武俊清所值守的地方人員密集,疫情防控任務十分艱鉅。連續多日的忙碌讓原本患有高血壓的她常常感到頭暈,但她覺得這都是小毛病,按時服用降壓藥就會減輕症狀。“比起醫務人員,我的工作不算什麼,特殊時期能盡一份微薄之力義不容辭。”武俊清說,她會一直堅守,站好每一班崗。

迎難而上 勇做防控“領頭雁”

越是風急浪險,越需中流砥柱。要想疫情防控“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底數清、情況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西環街道河套社區黨支部書記馮波做到了。從大年初二至今,馮波始終堅守一線,重點防控人員的信息都登記在他隨身攜帶的小本上,每天他都要挨個兒給打一遍電話,隨時掌握隔離人員的身體狀況。在街道召開的疫情防控工作會上,他張口就能準確說出轄區內防控人員的詳細信息。一天中,馮波要數次往返於16個值守點,不少認識他的朋友微信運動封面總是他。平房區臨時帳篷內無法取暖,他就自己購置爐具和煤炭,保證防控值守工作順利開展。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團結街道慶豐社區黨支部書記楊麗梅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工作,她深知疫情如戰情,容不得半點疏漏和馬虎。從大年初一開始,楊麗梅沒在家吃過一頓飯,每天早出晚歸,主動承擔轄區內對武漢返臨人員的管控工作。從出行管控到心理疏導,她始終一絲不苟、嚴謹負責。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東環街道東發社區黨支部書記柴建芬原本因為腿傷在家休養,可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馬不停蹄投入“戰鬥”。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開展全覆蓋、拉網式摸排,柴建芬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點。家人擔心她的身體,可她卻說:“我是社區書記,這個時候應該衝在最前面。”

誰都不是生而英勇,只是他們選擇了無畏。疫情發生以來,臨河區56名社區黨支部書記奔赴一線開展守好“自家門”的工作,每天實時跟蹤轄區內重點防控對象身體狀況,瞭解各類需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做群眾的“貼心人”“守護者”。

主動作為 民有所需我必應

說起疫情期間感受深刻的事情,家住江南華府小區的李女士對社區工作人員和小區物業讚不絕口,“疫情期間雖然出不了門,但生活上依然便利。我們小區有專門的微信群,需要買什麼直接下單就有專人負責送到家門口,全程無接觸,方便又放心。”

封閉樓棟,不封閉服務;封閉小區,不封閉溫暖。疫情來勢迅猛,居家隔離後,居民群眾的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個別居民還出現恐慌、焦慮、壓抑等情緒。廣大黨員幹部及時轉變角色,幫助居民群眾樹立信心,解決生活難題,讓疫情防控有力度也更有溫度。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金川街道轄區內的值守幹部主動承擔起採購員、快遞員的工作,在不收取外送費用的前提下,為居民代買食物、蔬菜和生活必需品,並統一消毒,送貨上門,幫他們處理生活垃圾,全力保障轄區內群眾的正常生活。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西環街道開通了心理諮詢熱線電話,安排7名心理諮詢師輪流值守,無償為居民群眾提供情緒疏導諮詢。同時,招募36名義務志願者組成心理服務志願隊,深入小區積極宣講有關政策,普及相關防護知識,並每日做好體溫測量、贈送口罩、相互談心等活動,確保疫情期間居民群眾的思想穩定、情緒樂觀。

臨河區:戰“疫”一線黨旗紅

先鋒街道成立“五色志願者”臨時黨支部,有效統籌轄區力量,讓衝鋒在前的黨員和群眾有了“主心骨”。無獨有偶,新華街道也在每個社區成立了“五人”臨時黨支部,實行“三班倒”工作機制,全天候守護和服務居民,用黨員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安全指數。”

風雨壓不跨,磨難中開花。堡壘無形,凝聚著黨心民心;黨旗無言,鼓舞著磅礴鬥志。我們堅信,在區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取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史蘇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