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戰役態勢:

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持續了近4個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戰爭雙方總共在這場戰役中投入150多個師、1萬多門火炮和1千多架飛機投入其中。英國軍隊投入了總共57個師中的54個,法國軍隊投入了100個師中的32個,這樣英法聯軍總計投入了86個師,德國軍隊投入了122個師中的67個。雙方將整個戰線上超過半數兵力都投入到了索姆河這個寬30公里、縱深10公里的戰場上,聯軍損失了79萬人,而德軍也損失了53萬人。最終的結果是聯軍僅僅奪回了240平方公里的土地,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消耗戰,聯軍一直未能從正面突破德軍的防禦陣地。

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發起衝擊的英軍士兵


英法聯軍的進攻戰術

索姆河進攻計劃是聯軍在1916年最重要的進攻計劃,聯軍的戰略意圖是以英軍和法軍的戰略預備隊實施一場聯合作戰,對德軍實施一場決定性的突破,殲滅一部分德軍集團,將戰線推進到德國領土。由於進行的是聯合作戰,因此聯軍自然就選擇了雙方軍隊部署的結合部作為主要進攻方向,即索姆河附近地域,這裡丘陵縱橫,擁有許多森林、山谷和沼澤地,從地形上來看並不利於進攻,不過聯軍還是選擇讓位於聯合作戰的考慮,認為通過強大的炮火可以克服任何地形上的障礙。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聯軍試圖實施一場聯合作戰,但是英法兩軍的主要突擊方向卻是各自背向對方,而不是發起一場經典的“向心”突擊,英軍的主要突擊方向在北面,而法軍的主要突擊方向在東面,這樣隨著進攻的持續,雙方軍隊不是向一個方向靠攏,而是越離越遠,兵力被分散到兩個不同的方向上,嚴重違背了“兵力集中”的基本軍事原則。

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戰役態勢圖


聯軍最初計劃投入5個集團軍(2個英軍集團軍和3個法軍集團軍,64個師,佔西線總兵力45%)在70公里的寬大正面上達成突破,為此集中了50%的火炮和航空兵。不過由於德軍的凡爾登攻勢牽制了大量的法軍,法軍已經無力擔負索姆河攻勢的主要進攻任務,主攻任務不得不交給英軍。最終的進攻方案如下:英軍投入2個集團軍(25個師),法軍投入1個集團軍(14個師,不久之後第10集團軍的13個師也將投入進攻),突破正面也從70公里縮小到40公里,在強大的炮火和航空兵掩護下,聯軍步兵師將突破德軍的防禦陣地,然後在突破方向投入騎兵部隊向縱深發展,進而使德軍的整個防線崩潰。

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英軍重炮兵陣地


經過1915年的幾場局部進攻戰役,聯軍充分認識到了炮兵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可以摧毀混凝土工事的重型炮兵,必須在突破方向上集中絕對優勢的炮兵力量,不僅要壓制住德軍的炮兵,還要摧毀其絕大部分的防禦工事,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德軍在凡爾登戰役中同樣集中了大量的炮兵力量,可見在炮兵重要性的認識上,聯軍和德軍是一致的。不過聯軍過分強調了炮兵的作用,而忽視了步兵的作用,這一點上和德軍大相徑庭。聯軍要求由炮兵引導步兵進攻,步兵的推進不能超出炮兵的掩護範圍之外,也就是說當步兵推進2-4公里後即轉入防禦,等待炮兵轉移陣地,直到炮兵轟擊完敵軍第二陣地後,步兵才能繼續前進,期間步兵保持防禦。這種進攻戰術實質嚴重低估了步兵的作用,放棄了使用步兵的突破能力,摧毀敵軍防禦的任務完全交給了炮兵,步兵的任務就是佔領那些已經被摧毀的陣地。

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英軍步兵


德軍防禦戰術

在談德軍的防禦戰術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索姆河方向上德軍的防禦部署情況。該方向上的防務主要由德軍第2集團軍擔負,該集團軍已經在這條防線上駐守了2年,因此有充足的時間強化這裡的防禦陣地,防禦呈縱深的梯次部署,由三道陣地構成。第一道防禦陣地的縱深達1公里,包括3條密集的塹壕線、掩蔽工事網和環形防禦的支撐點組成的防禦體系,重要工事由混凝土構成。第二道防禦陣地位於第一道陣地後2-4公里處,由2條塹壕線和支撐點構成。第三道陣地位於第二道陣地後2-3公里,屬於預備陣地,只在少數關鍵地點構築了防禦工事,尚未構築成一條完整的防線。整個德軍防禦陣地的縱深在7-8公里。

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德軍機槍陣地


可見雖然德軍的防禦呈縱深梯次部署,但是主要防禦還是放在了第一道防禦陣地上,這裡的防禦工事構築的最為堅固,大部分德軍也都部署在了第一道防禦陣地。這種防禦戰術實質已經顯得過時了,尤其在剛剛經歷了慘烈的凡爾登戰役之後,法軍在凡爾登的防禦部署和索姆河的德軍幾乎完全一樣,也是將主要兵力部署到第一道陣地上,結果在德軍空前的炮兵火力下,損失慘重,幾乎失去了抵抗能力,從而使德軍步兵輕易的突破了陣地。合理的戰術是應將主力部隊部署到第二道防禦陣地(處於大部分炮火打擊範圍之外),而在第一道陣地僅部署少量警戒部隊,以避免遭受對方炮兵的重大殺傷。德軍理應重視凡爾登戰役中的防禦經驗,但是顯然第2集團軍沒有這樣做,仍舊將重兵部署於第一道陣地,這讓德軍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幾乎無法組織後續防線的防禦,差點就被聯軍突破了防線。

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德軍步兵


總結

由於聯軍縮短了進攻正面,其步兵和炮兵的密度是空前密集的,每公里的正面上集中了一個步兵師和大量的支援火炮(英軍75門,法軍101門),步兵部隊成雙梯隊部署以保證持續突擊能力,這樣在進攻方向上聯軍取得了步兵3.6倍、炮兵1.7倍和航空兵 2倍的絕對優勢,理論上來說,聯軍是具備突破德軍防禦陣地的實力的。聯軍的炮火準備長達7天,這次不再是漫無目的的覆蓋性射擊,而是在大量飛機的空中校正下的精確射擊,產生了顯著的效果。德軍第一道防禦陣地幾乎被完全摧毀,鐵絲網障礙、交通壕、大部分掩體和50%的炮兵陣地被聯軍炮火摧毀,只有少數堅固的工事得以倖存 ,德軍步兵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更加嚴重的是,在長時間的猛烈炮火射擊下,德軍步兵的士氣極其低落,這導致出現了大量的投降事件,整個戰役被俘虜的德軍數量超過10萬人之巨,這在此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即將發起進攻的英軍步兵


德軍第2集團軍原本可以避免遭受聯軍炮火的重創,那就是將主要防禦部署在第二道防禦陣地,而不是第一道防禦陣地,這樣聯軍長達7天並耗費了上千萬發炮彈的炮擊就完全失去了作用。但是由於德軍錯誤的防禦戰術,使得德軍步兵損失嚴重,聯軍成功的在一些地段取得了戰術突破,尤以法軍第6集團軍的進展最大。那裡的德軍甚至已經放棄了第二道防線退守尚未完工的第三陣地,這正是法軍達成戰役突破的最佳機會,但是有意思的是法軍不但停止了進攻行動,甚至還將已經突破到第二陣地的部隊撤了回來。理由是這些部隊推進了太遠,超出了炮兵的支援範圍,直到炮兵向前部署完畢後,才繼續發起了進攻,進攻停頓了兩天之久。這兩天時間足夠德軍從後方調來新銳預備隊來加強防禦了,德軍重新佔領了第二陣地,並加固了防禦,法軍的後續進攻失敗了。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聯軍輕視步兵的突破能力,主動限制了步兵的前進速度,致使他們沒能將最初的戰術突破擴張為戰役突破,等到德軍調來新銳步兵和炮兵後,聯軍的數量優勢已經非常有限了,突破能力也就遠不如當初了。

塹壕戰時代來臨:回顧索姆河戰役中攻守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

德軍重型火炮


索姆河戰役對日後雙方的進攻和防禦戰術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聯軍認識到僅靠炮兵是不可能達成戰役突破的,因為炮兵的再部署太慢了,必須加強步兵的突破能力,為步兵配屬強大的突破武器,即新式裝甲武器—坦克。而德軍同樣在這場戰役重總結了經驗,尤其是防禦方面,僅靠前沿的防禦戰術已經被捨棄,主陣地設在火炮打擊範圍之外的第二防線上,第三陣地也要提前進行構築,真正開始實施縱深防禦戰術。另一個通用的經驗就是突破正面的寬度選擇上,德軍的凡爾登攻勢、聯軍的索姆河攻勢都是在較為狹窄的正面(20-30公里)上發起進攻的,實際經驗表明,這種進攻方式所形成的突破口太窄,很容易被對方有限的戰役預備隊封堵住,從而使進攻部隊失去戰役自由,再次捲入殘酷的正面塹壕戰。必須在寬大正面上尋求戰役上的突破,要造成一口巨大的缺口,使得防禦一方只靠幾個預備隊師的戰役預備隊無法進行封堵,在其大後方的戰略預備隊趕到之前完成突破,大範圍摧垮敵軍的防線,讓防禦一方完全失去重建防線的可能,只能被迫進行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