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復工後將迎來“報復性消費”狂潮?現在樂觀為時尚早


最近幾天,陽光逐漸明媚了,溫度上來了,疫情的增長數字也出現拐點了,街上的行人和車輛也變多了,朋友圈裡大家都在曬4年一度的229和籌備復工了。彷彿世界和以前一樣,人們的生活開始走上正軌。

但是不得不提,這次舉國事件或多或少會留下一些後遺症。

話說盡管樂觀是一切成功的基礎,因為悲觀者獲得掌聲,樂觀者獲得財富。然而真正有價值的的樂觀,是瞭解了事情真相理性客觀之上的樂觀,而不是沒有搞清事實的盲目樂觀。


所以在我們樂觀之前,分析哪些嚴峻的挑戰需要我們面對,也是必要的。

1

第一,經濟會復甦不假,但可能和你沒啥關係

最近一段時期,政府肯定會利用經濟和財政手段,加大流動性,提升熱度,而這兩天的降息,大家也已經看到了。

但是,宏觀經濟的恢復和補償你的個人錢包,完全是兩碼事。老鐵們一定注意。

國家放水,股市大漲,漲到讓價值投資者信仰崩塌,尤其是創業板,明顯與經濟實際情況不符嘛;另外,各種大基建大國企的利好,但是這一切,可能並不會落實到你個人的頭上。

你的工資提高了嗎,國家提供的福利補貼,你拿到了嗎?傾盆大雨下,雨露不均沾。

假如你是大型企業,可能還好,或許還能拿到政府的稅收減免。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小企業主、個體工商戶,事實上還輪不到你的。

甚至,當你請求房東的優惠:能不能減免這兩個月的店鋪房租呀,房東既冷漠又無奈地回你一句:

“兄弟,我自己都快活不下去,我給你的房租免了,誰來管我死活呀。”

現在貸款買房的人,平日裡最大的開銷,應該是房貸了吧?斷了兩個月收入,銀行會主動說看你不容易,要不這兩個月的房貸不用還了,或者少還點兒麼?

別開玩笑了。

消費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荷包鼓。然而現在從中產到大眾老百姓,又沒有增加新的收入來源,又在透支現有的成本用於各種生活開支,哪裡有錢來報復性消費啊。

2

第二,疫情讓我們終於明白,原來我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身外之物。

在這次疫情中還沒有破產的中小企業,先道聲祝賀,因為這種極端事件下能堅持活下來就是一種勝利;

但是真正的挑戰恐怕還在後面,很多大眾消費類企業被市場上的一種聲音所蠱惑惑——疫情結束後,被悶在家裡一兩個多月的大眾,一定會開始報復性消費,之前沒聚的餐要聚,沒看的電影要看,沒清的購物車要清。

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只能說, you are too young。

對於某些東西,如果壓抑久了是會爆發,比如說情緒;但是消費觀這種東西,壓抑久了就真的沒有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樣感覺,在這次疫情下,我發現即便是平時每天都斷不了的咖啡,不喝也就不喝了;

以前隔三差五下館子吃各種高熱量食物,現在天天在家吃得簡單,口味都變淡了;

以前三天兩頭網上買東西,現在甚至都學會斷舍離了。

我發現原來我們的生活,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東西。

都說21天就能重新塑造一個習慣。的確,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很多人都快養成低慾望的消費習慣。

所以,報復性消費,在我這根本不存在,我相信很多人也是一樣的。

3

第三,民眾財富縮水,大眾的金錢觀已經趨向保守。

這次的疫情,真的給我們全體國人,上了一節特別到位的現金流管理課。

別說你的資產多麼多麼雄厚,只要你有無法避免的成本支出,手上又沒有幾個月穩定的現金流,分分鐘財務爆倉給你看。

中國過去十幾年的高速經濟發現,多數人漸漸摒棄了儲蓄的習慣,很多人都是月光。超前消費也不要緊,只要收入能抵扣負債。但是這次突然就行不通了。

可以預見,經過了這次一番財富洗禮教育的中產,未來不僅是低慾望消費,更是選擇不消費,想盡一切辦法存錢、理財、保險。

那我們要怎樣去彌補這段時間的經濟損失呢?


最重要的,就兩點:

1一定要在創收模式上嘗試新的可能,不能再用以前那套傳統的工作方式了,社交電商、短視頻電商、直播帶貨等等商業模式,都要開始玩起來。危機永遠難不倒會主動改變和迭代的人。

2學會投資,證券也好,房產也好。好的投資標的,才能讓你現金流現金流穩定,徹底擺脫手停口停,實現被動收入。

樂觀是好事,但是不能丟了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