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我國對外貿易自古有之,到明朝更繁榮,當時茶葉也是因此傳入歐洲各國的,與之一道的,還有逐漸風靡起來的紫砂壺茶具。

宜興紫砂壺最早通過貿易方式出口到歐洲可追溯到1679年,留存在巴達維亞(今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的檔案材料見證了首批從中國漳州運抵的7箱朱泥壺。

而這也是紫砂出去的一個開始,往後數百年間,紫砂多有精品流出,到今天來看,便有好幾件國寶級的紫砂壺,流落在日本與歐洲、美洲。

日本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紫泥大圓壺

隱元禪師東渡所持

京都府·萬福寺藏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梨皮泥方壺 許龍文制

此壺流直而方,鋬矩而成“口”字形,蓋坦平,鈕似覆鬥。泥色淺紫,鋪砂梨皮,造型方正。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紫泥茶壺

京都府萬福寺藏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梨皮泥六方壺 許龍文制

此壺流帶稜,鋬環稜,蓋、腹、底都呈六方形,乳突鈕。泥呈紫色,鋪砂梨皮。通體有龜方,流昂鋬曳,如動似止。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梨皮泥方壺

此壺流方而徐起,半折凹字鋬、四方平蓋、四方鈕。泥色呈紫色、鋪砂梨皮。通體清雅溫厚,頗有隱者風度。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底印:“閉門即是深山”。筆法古峭,是明人本色。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梨皮泥水仙壺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此壺從蓋到底呈水仙花狀,六瓣吻合之處嚴密合縫,不差毫髮。蕾狀鈕,無銘。泥呈淺紫色,肖狀水仙。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梨皮泥 傾心佳侶

此壺流直、鋬環。通體以秋葵花為式,千瓣參差,向背分明。如笑如語,嬌冶柔媚之態,與麗人倦妝無異。瓣在腹為最大,在底次之,在蓋又次之。鈕、流、鋈等處也精雕細飾。泥呈紫色,鋪砂,精製窮神妙。

西方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時大彬 梅花壺

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此壺整體作五瓣梅花式,周身閃現淺色的細小顆粒,砂粗而質古、肌理勻,妙趣天成。底款刻“玉照閣 大彬”,此壺是伍德沃德基金1982年購買並贈送給大都會的禮物。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時大彬 瓜稜壺

現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此壺呈淡黃色,砂粒隱現,以較密的瓜稜均分壺身,凹稜線自鈕至底相交成一點,製作嚴密、技藝精湛。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沈子澈 葵花式壺

現藏於華盛頓弗里爾藝術館

此壺溫潤細膩,造型為六瓣筋紋的葵花式樣,筋紋清晰。六瓣筋紋與壺身渾為一體,造型大方、穩健,一貫而下,古拙雅健。壺底刻款:崇禎壬午。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高頸酒壺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壺流、壺把為龍吐水形制,壺身頸部有祥雲貼花裝飾和刻字裝飾。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徐友泉 三足壺

現藏於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流落在海外的國寶級紫砂壺


李仲芳 瓜稜壺

現藏於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

壺身筋囊大小勻稱,如出一轍,壺蓋、壺鈕、壺底也均為筋囊,與壺體紋理搭配精準統一,配置精密。無論是壺身、壺蓋還是壺鈕的鑿刻都毫釐不差,壺嘴與壺把同樣延續了壺身的風格,稜線相仿,整體設計優雅秀麗,線條流暢精緻,妙不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