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1874-1875 年,俄羅斯政府向中國派出一支由九人組成的科學和貿易考察團,以考察陸路通達中國,調查貿易來往名義,蒐集中國情報,並尋找合適的地方建立領事館和工廠,由俄國總參謀部中校尤利安·A·索斯諾夫斯基帶領,包括地質學家馬圖索夫斯基, 科學官員帕維爾·亞科夫裡維奇·派亞塞特斯基博士,攝影師阿道夫·伊拉莫維奇·鮑耶爾斯基 , 翻譯人員及三名哥薩克士兵。考察團從聖彼得堡出發,取道烏蘭巴托(蒙古)、北京、天津,抵達上海,然後繼續沿長江經絲綢之路穿過哈密綠洲、齋桑泊,最終回到俄羅斯。鮑耶爾斯基拍攝了大約 200 張照片。這些照片是研究中國這一歷史階段的寶貴資源,後彙集成相冊被巴西皇帝佩德羅二世收藏,今藏於巴西國家圖書館。《圖遊華夏網》特按老照片拍攝地歸檔,供廣大讀者查閱。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7張,位於蘭州清軍兵營內的小火炮,放置在一輛四輪車上,後方的車架上木箱可能是彈藥箱。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9張,位於蘭州清軍兵營內的三輪小木車,前面的獨輪極小,應是用於支撐和轉向,車上架著一輛龍形的火炮,可見當時的武器設計,希望用龍的威猛形象提振火炮的威力,增加士兵的士氣。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10張,蘭州清軍兵營內的三輪木車,上面承載著兩門小火炮。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11張,極為珍貴的左宗棠真實照片,拍攝地點位於蘭州的陝甘總督府內,他時任陝甘總督,圖中身著便裝,頂戴花翎帽,正坐在椅上看書。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12張,身著官服的左宗棠,公元1875年,他年已六十四,目光炯炯,不怒自威,自1866年以來陝甘爆發捻軍與回民動亂,清朝政府派左宗棠剿滅,兩年後接任陝甘總督,任內新疆發生外族入侵的“阿古柏之亂”,沙俄侵佔伊犁。公元1874年日本侵臺,清廷決策者對海防與塞防孰重爭論不下,左宗棠認為:“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立主平叛新疆,而李鴻章主張放棄塞防,後清政府採納左宗棠意見,並命其收復新疆。經過他運籌帷幄,艱苦卓絕的努力,終於在1878年平定叛亂,併力壓沙俄在1881年撤軍伊犁,全面收復新疆。可以說左公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居功之偉!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19張,甘肅蘭州的清軍兵營內,營房外的清軍龍旗招展,營內的營房左右拱衛,院內的清軍正在集合,中間火槍堆靠一起。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20張,位於甘肅蘭州的清軍操練場上,士兵們列隊成排,步兵身體筆直,手扶長槍,前方几門火炮,炮手們各就各位,正在等待檢閱。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83張,位於蘭州附近的一處關口,城牆用土累就,邊角上方的瞭望臺也是一處烽火臺,發生緊急情況可及時示警。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87張,位於蘭州的陝甘總督府後花園的一處石碑,是公元137年東漢年間所刻的《漢敦煌太守裴芩紀功碑》,全文為:“惟漢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雲中裴芩,將郡兵三千餘人,誅呼延王等,斬馘部眾,克敵全師,除西域之災,蠲四郡之害,邊境艾安,振威到此,立德祠以表萬世”。可以遙想當年,左公在花園中觀此碑,東漢太守裴芩大敗匈奴的事蹟必定激起他的萬丈豪氣。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88張,1875年的蘭州城牆,建於黃河之濱,蘭州古城牆是在宋朝蘭州城的基礎上,在明清兩朝多次增建完成,其中東西南門外均修建護城河,北門則依託黃河天險,圖中的城牆寬闊,氣勢巍峨,城外的黃河上還有幾處水車。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89張,蘭州城內的清 真 寺,為傳統的中國園林的亭臺樓閣形制。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90張,蘭州城東北面的風光,城內高閣樓臺,城外山勢起伏,一派傳統中國的景象。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第92張,蘭州城的西門甕城,於公元1862年的同治年間修建。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老照片中的華夏|1875年的蘭州城,左宗棠坐鎮收復新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