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籍華人女子被辭退的背後——無知的可怕

近日,一段國外抵京女子不隔離外出跑步視頻引發熱議。經查,該女子是拜耳中國員工。3月17日下午,拜耳中國宣佈,對該員工做出辭退處理,立刻生效。

據瞭解,該女子為澳大利亞籍華人,抵京後未按規定居家隔離,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在面對社區防疫人員的勸說時,該女子不但不聽勸告,還大喊“救命騷擾”。隨後,民警趕到發出警告,要求其必須按規定居家隔離14天不允許外出。

拜耳中國對網上流傳的視頻進行核實後,確認涉事者為拜耳員工。拜耳中國表示,根據公司相關規定,對該員工做出辭退處理,立刻生效。

在現在全球疫情情況嚴峻的情況下,未按規定居家隔離,並且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危及自身安全的同時還危及周邊人的安全,被勸說時候還大喊“救命騷擾”,這種行為在我看起來就是無知的表現。

無知,是指缺乏知識和重要常識。

有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1995年4月19日,美國匹茲堡的兩家銀行,被同一個匪徒搶劫。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匪徒是在沒有任何偽裝的前提下,直接進去搶劫的。

監控攝像拍下了他毫無遮擋的臉,很快破案。

一個小時後,當警察撞開劫匪家的大門時,這個名叫麥克阿瑟·惠勒(McArthur Wheeler)的人還一臉懵懂。

他不相信自己這麼快就會被抓住,聲稱“我明明在臉上塗了檸檬汁啊!”

原來,惠勒曾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用檸檬汁在紙上書寫,除非紙張受熱,否則字跡不會顯現。

於是他“舉一反三”,認為只要把檸檬汁塗在臉上,他的臉在安全攝像頭面前就會“隱形”。

他很自信沒有攝像機能夠拍到他,於是,他在光天化日下,毫無遮擋地搶劫了銀行。

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暴露的真相是:越無知的人,往往越自信

正如作家梁文道在《常識》一書中寫到:“本書所集,卑之無甚高論,多為常識而已。若覺可怪,乃因此為一個常識稀缺的年代。”

常識是什麼?無非是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罷了。但人總是忘記常識,甚至是連常識也算不上的常識。

要問世上的荒唐事為何如此之多,可能這是由於常識稀缺。一切似乎都有了一個既定答案,便不去多想,便覺得理所當然。然而可貴之處恰恰在於對一件事的反覆思考,甚至挖掘其本質,儘量減少認識盲點,才能使自己不至於愚昧,而不是一旦認識,便欣然接受。

在我看來,缺乏基本常識的人,實在可悲又可憐。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碰到沒常識的人,喜歡笑話人家。

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越來越多,你會發現,其實人人都有知識盲點,有一些常識不知道也情有可原,也就是應了那句“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比起沒常識,更可怕的是,沒常識還不自知,甚至自以為是地去批評、指導別人。

在生活當中,你會發現很多人習慣漠視規則,我行我素。這類人不是因為太過自私、自我。而是有些人踐踏規則,不是自我,而是缺少對常識的基本敬畏

比如,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的事件。事件的主人公肯定知道“老虎會傷人”這一基本常識。但是,因為缺乏對這一常識的敬畏,她任性打破了“不能在此區域下車”的規則。最終,付出慘重的代價。

生活中,很多規則的設立,都是建立在常識的基礎上。

比如,在路上不能闖紅燈;不能亂扔垃圾;考試不能作弊等等。

這些常識,每個成年人都懂,但欠缺的敬畏心,讓規則被一次次打破,釀成一起起悲劇。

無知而無畏,形容一個人無知而對其事物產生輕視、無畏的看法,想法。

他們勇敢野蠻攻擊性強,因無知而認為無所不知,無邏輯不講理,不分是非對錯與善惡,總是站在順耳一方,站在道德制高點攻擊一切與他們不同的人事物,極易被邪惡者利用煽動。

其實很多事情,本著做學問的態度很好處理。錯了就大大方方承認,不丟臉。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自以為知,拒絕認錯。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小花的嘮叨,裡面會不定時更新各類觀點類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