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 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提升水域综合治理水平

近日,《法制日报》发表了九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健的署名文章:《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提升水域综合治理水平》。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与大家分享。


杨健: 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提升水域综合治理水平


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提升水域综合治理水平


杨健


杨健: 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提升水域综合治理水平


九江,简称“浔”,地处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这里拥有长江152公里的黄金岸线和丰水期面积达3370平方公里的鄱阳湖,全市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66%,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杨健: 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全面提升水域综合治理水平


“湖区稳则九江稳,水域稳则九江稳。”近年来,九江市委政法委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创新运用“枫桥经验”,成功破解了九江水域治理的“三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难题,保护了鄱阳湖一湖清水,护航了长江最美岸线,形成了水域治理的“九江模式”。


顶层设计

推行水域治理一体化


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域治理工作,始终把水域和谐稳定作为“第一环境”,把水域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部署同推进。2009年5月,九江市在鄱阳湖九江水域设立庐山市、永修县两个综合流动执法检查点,整合水上公安、水利、港航、地方海事四家涉水执法力量,对鄱阳湖区水域治安进行综合整治。2015年,成立九江市水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水上公安、海事、水利、渔政、港航、港口等相关涉水行政单位为成员,下设水域综治办,各涉水县(市、区)参照执行。同时,从水上公安、水利、港航、海事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长江联合执法队和鄱阳湖联合执法队,实行“四统一”(统一组织领导、统一队伍管理、统一协调执法、统一经费保障)管理机制,24小时屯兵于江面、湖面水上执法一线。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10支水域联合执法队伍,水域综治力量不断壮大。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成功破解了九江市水域治理中跨部门、跨区域的难题,形成了部门协力、市县协同、区域协作的联动机制,实现了水域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的工作效能,防止了水域矛盾风险向上传导、向外溢出。


打防并举

推动水域治理法治化


九江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猎杀候鸟等突出水域违法犯罪,坚持依法打击,从严惩处,始终保持对水域违法犯罪高压态势。近两年来,九江市在全市水域先后组织开展了“雷霆行动”“霹雳清湖”“净水2018”“赣鄱霹雳3号”“利剑2019”“云剑行动”“统一清江”“夏季风暴”等专项整治行动,采取“水上查、岸上堵”“集中停靠、集中监管”“统一行动与分散出击”工作法,严防水域资源无序掠夺,严防大型采砂船夜间盗采河砂,严防暴力抗法和漏网之鱼。其中,九江市公安机关侦破的“4.16非法采矿案”受到公安部贺电表扬,有力净化了水域治安环境。2019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1400余人次,查扣各类违法违规船只147艘,切割“三无”采砂船舶机具31艘。


聚焦风险

推进水域治理精细化


九江市将排查化解影响水域稳定的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作为维护水域大局稳定的重要抓手,突出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用最大力气抓好抓实。


一是突出联谊联防。深化九江市与长江周边湖北黄冈、安徽宿松和鄱阳湖周边上饶、南昌等地区的联谊联防工作,加强对接走访、信息互通、共同调处,进一步在情感联谊、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等方面形成共识和合力。对跨市水域纠纷,坚持依法行政、先行调解,坚持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互谅互让,坚持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经营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原则,本着友好协作、以稳为重的精神,求大同、存小异,联合调处,齐心绘就水域同心圆。二是突出安全监管。公安、海事、消防等部门建立水上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对水上加油站、码头、渡口、锚地等重点部位和游船、渡船、快艇等重点船只实现常态化的安全治安检查,特别是对运输易燃易爆品等危化品的船只做到逢船必检。

三是突出巡查管控。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五巡三查”(无人机巡查、视频天网巡查、船艇巡查、车辆巡查、徒步巡查;严查船只、严查江滩、严查闸口)工作机制,强化对沿江码头、渡口、闸口、江滩、锚地和堤坝的巡查管控,妥善处置多起涉疫警情,守住了长江天险。


科技主导

推广水域治理智能化


九江市打造“封江控湖”智慧工程,按照“五个一”(一览江湖、一图展示、一呼百应、一网过滤、一触即发)的功能部署,大力推进平台和前端建设。2019年,投入约2700万元,在沿江和沿湖重点水域、重点场所、交通要道布建涉水探头229个、高空瞭望摄像头10个、手机信息采集设备6个、人脸识别系统12套、车辆识别系统17套,接入海事部门监控探头43个、船舶视频抓拍探头4个、AIS船舶巡航系统1套。购置专业无人机用于水上巡查,实现对水域多点位、网格化、全覆盖式动态监控。绘制九江市水域电子防控图,构建水域信息数据库,录入标注涉水企业61个、重点水域8个、水上执法点9个、码头渡口91个、水上监控点205个、鱼类(鸟类)保护区5个、水上旅游景点19个、桥梁10座、取水排污口6个等重要涉水基础信息共473条,为水域信息化防控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完善机制

推开水域治理社会化


一是强化党组织共建。推动市县两级涉水部门的党组织与涉水重点乡、村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工作,通过开展系列党组织活动,实现服务在基层拓展、情报在基层收集、矛盾在基层化解、民心在基层凝聚的效果,在有效治理水域问题上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二是强化普法宣传。通过进乡、进村、上岛、上船,与渔民、船民谈心、说法,千方百计化解基层法律宣传中听不到、听不进、听不懂的矛盾。结合爱鸟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水日、宪法宣传日、综治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涉水群众对水域违法行为的知晓率,提升群众对水域违法行为打击举报的参与率。三是强化专群结合。加强与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延长工作手臂,在水上救援、水上打捞、水上应急处突等工作上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水域治理能力。同时,联合蓝天救援队深入乡镇、村居(社区)和中小学,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水域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水域社会治理良好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