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展銳將獲大基金注資22.5億元,為明年衝刺科創版暖身

紫光展銳將獲大基金注資22.5億元,為明年衝刺科創版暖身

半導體產業基金(ID:chinabandaoti)


紫光展銳公開表示計劃於 2021 年勇闖科創板後,就一直低調著手增資計劃。根據問芯 Voice 獨家獲悉,日前大基金投委會已經通過對於紫光展銳的投資決議,計劃投入約 22.5 億元,另外傳出上海國資也可能會對紫光展銳注資。


紫光展銳目前的估值約 500 億人民幣,經過這一輪增資,估值將再往上墊。


這一次加碼紫光展銳的動作,會是大基金在國內 5G 和 SoC 芯片技術佈局中,邁出最關鍵的一步棋,更象徵紫光展銳在國內芯片設計行業內,所肩負的重責大任與戰略地位與日俱增。


紫光展銳將獲大基金注資22.5億元,為明年衝刺科創版暖身


目前紫光展銳的前三大股東的持股比重分別為紫光展訊投資 57.14%、西藏紫光新微電子 16.81%、英特爾 (中國)14.29%。


第一大股東紫光展訊投資是由紫光集團和大基金組合而成,兩者的持股比重為 63.7% 和 30%。由此可知,大基金原本就是紫光展銳的間接股東,就由這次再次注資 22.5 億元,對於紫光展銳的前景看好程度,是不言而喻。


紫光展銳的兩大關鍵戰略地位


紫光展銳為何能吸引大基金再次加碼?一般人第一個想到的答案,應該是 5G 技術的稀缺性,凸顯了紫光展銳的戰略價值。


事實卻不僅如此,紫光展銳的價值體現於兩大層面。第一是珍貴的 5G 技術門票,以及向下兼容的 2G 到 4G 通訊技術完整性。


第二是國內少數有能力做大型 SoC 芯片的戰略價值。IC 設計的價值,不單只是做周邊獨立芯片而已,SoC 芯片具備集成各種技術的能力,其戰略地位是可以承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雖說現在 5G 技術火熱,但很少有僅用到 5G 技術的應用場景,多數場景都需要向下兼容 2G、3G、4G 通訊技術。


因此,要做一顆 5G 芯片必須同時支持 2G、3G、4G 多種模式,沒有 2G 到 4G 完整的通信技術積累,是不可能長驅直入 5G 研發的,這不僅考驗當前的研發水平,更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這絕對是紫光展銳的一大優勢。


解決了技術的門檻後,還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去與全球的 5G 網絡進行現場測試,確保芯片有效的連接性。


可想而知,現在有 2G 到 5G 完整通信技術的公司非常少,在國內只有紫光展銳與華為海思兩家公司有這樣的實力。


華為海思的通訊技術一向是跑在最前面,不過其核心芯片不外賣的策略,讓紫光展銳成為國內唯一可以提供 5G 芯片的企業。


紫光展銳將獲大基金注資22.5億元,為明年衝刺科創版暖身


IC 設計滿街都是,大型SoC卻稀缺


紫光展銳的第二大價值是大型 SoC 芯片的實力。就半導體生態而言,SoC 對於整個行業動的價值與意義,絕對遠高於一個周邊獨立的芯片器件。


中國有很多周邊芯片、獨立芯片供應商,但非常缺少可以做大型 SoC 的芯片公司。


大型 SoC 對技術的要求很綜合且全面,要集成硬件、軟件、各種IP、周邊算法等,才能形成一個完整解決方案,承載得起一個生態系統。而SoC的打造,不光是集成的技術門檻,還有龐大的資金門檻,必須要大型IC設計公司才做得來。


紫光展銳的芯片產品覆蓋了手機處理器 AP、基帶芯片、視頻等,同時有完整的產品組合和整套 SoC 的獨立開發能力,在 5G 領域,更形成了一支涵蓋軟件、硬件、測試在內的專業研發團隊。


紫光展銳在佈局 5G 商機上,也也有自己的步調。首先在 2019 年發佈首款 5G 解決方案虎賁 T7510,是雙芯片架構,由首款 5G 基帶芯片春藤 V510 + 虎賁 T710 應用處理器。


紫光展銳將獲大基金注資22.5億元,為明年衝刺科創版暖身


第二步是 2020 年發佈首顆 5G SoC 芯片虎賁 T7520,採用臺積電最新的6nm工藝技術,加入全球 5G 芯片的世紀之戰。


虎賁 T7520 是採用 4 個 Arm Cortex-A76 核心,以及 4 個 Arm Cortex-A55 核心; 再者,GPU 採用 Arm Mali-G57 核心,在 5G 的場景應用下,帶來優異的使用者體驗。


國內在 2G 到 5G 通信技術的積累,以及 SoC 研發實力上,也只有紫光展銳和海思兩大供應商。


除了全面掌握 2G 到 5G 的通信技術,還有 IoT 領域全場景通信技術的技術積累,這會是紫光展銳營運的第二支腳。


展銳不僅有基帶晶片,同時也是國內主要的泛連接芯片供應商,包括射頻、藍牙、物聯網等泛連接芯片,將支持未來萬物互連、智能家電、智能社會、智能工業打造。


大基金二期 2000 億資金啟航


大基金二期在 2019 年下半正式啟航,投資方向是持續完善半導體生態產業鏈,尤其是補足 IC 設計、AI、5G、人工智能、設備材料領域的短板。


大基金一期在 2014 年成軍後,總投入資金約 1400 億元,更撬動超過 5000 億元的地方和社會資本,全面提升國內半導體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建置。


成立這四年以來,大基金一期投資遍佈在 IC 設計、製造、封測和裝備材料等四大環節領域,投資比重分別約為 20%、63%、10%、7%。


2019 年 10 月大基金二期成軍,註冊資本為 2,041 億元,如果按照 1∶5 的資金撬動比,市場估計大基金二期的資金總額將會超過兆元等級。


由於大基金一期的資金,很多都投入在 IC 製造和封裝測試領域,預期二期會更強化戰略性產業和企業,包括 IC 設計、AI、5G、人工智能,以及補足設備材料領域的短板。


這次紫光展銳獲得大基金 22.5 億元的注資,更凸顯其 5G 通訊技術和 SoC 技術的稀缺戰略地位,將成為國內 IC 設計公司的重中之重。


同時,紫光展銳也將如計劃將在 2021 年躍上科創板,對於現有的股東、員工等都是一大激勵。


/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