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思維破解“辦節難題”


以創新思維破解“辦節難題”

記者近日在我省某地採訪得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地每年三月都要準時舉辦的美食節,現在正面臨著“怎麼辦”的糾結:按以前的方式辦,條件肯定不允許;停止舉辦,往年那種一個月吸引數十萬人紛至沓來的盛況及其帶來的可觀效益,都將難以再現。

放眼各地,眼下類似這種“兩難選擇”,還真不少。放在往年,春暖花開時節正是開展“節會經濟”的大好時機。有花的,推出賞花節、踏青節;有果的,推出採果節、體驗節;有特色時鮮上市的,就會推出各類美食文化節……“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在辦節的同時舉辦一系列經貿項目洽談、地方形象宣傳等活動,不僅能夠積攢高人氣,也能帶來高財氣,何樂而不為?

可今年大不一樣。近來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正在逐漸好轉,但境外輸入的風險有增無減,各地仍需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確保防疫大好形勢不發生逆轉。具體到辦節,如果按傳統方式辦節,不可避免會帶來大規模人群聚集,顯然不符合當前疫情防控要求。要把持續舉辦多年的節慶活動延續下去,使其繼續發揮節慶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帶動力,各地看來還得進一步開動腦筋,以創新思維破解“辦節難題”,千方百計彌補節會停擺造成的損失。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近段時間,一些地方在尋找可行替代方案、用好節會品牌方面已經摸索出新的辦法。總的看來,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把傳統節慶活動從線下轉到線上舉辦,通過線上活動促進線下消費。近期一些地方的油菜花節、梅花節,就是用這種方式舉辦的。各類在線直播、融媒體推廣活動,激發了遊客前來觀光的熱情,當地的農家樂生意、農產品經營都有了明顯回暖。另外一種是藉助過去節慶品牌的影響,深挖線下專業連鎖銷售的潛力,把以往重視不夠的實體店銷售模式充分用好。近期一些地方的草莓節雖然停辦或緩辦,但通過這種方式,延續了過去辦節的影響,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思路決定出路。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近期已經成為各行業的當務之急。從全省復工復產復業的實際情況看,製造業普遍恢復得更快、更好,而服務業這一塊還明顯相對滯後,整體恢復尚需時日。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更需要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創造性,創新生產經營的思路、渠道和手段,想法設法實現“此路不通走彼路”“東方不亮西方亮”,有的時候還要“堤內損失堤外補”。只要是有助於實現“六穩”,只要是符合“兩手抓”“雙勝利”的要求,這樣的嘗試和探索就值得鼓勵。破解“辦節難題”是這樣,推動各行各業儘快實現高質量復工復產復業,同樣如此。(左中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