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的城市(五)寧波:天下藏書一樓閣


遠離的城市(五)寧波:天下藏書一樓閣

不是太巧,去寧波時遇到了颱風,不太大,但也駭人。畢竟,我生長的地方是極少刮這樣的風的。滂沱的大雨,傾下來,潮溼而寒冷。當風雨終於過去,一切都安靜時,便是格外的靜謐。滿街的落葉,或黃或青,踩上去似乎能聽到綠色汁液流出的細微聲響。

從江寧橋穿過,看著渾黃的甬江,遠處的霧氣裡貨船影影綽綽,形似一幅天然水墨。平日裡天氣晴朗時,會有人撐著小船,用長長的杆子挑水中的垃圾或塑料袋。

很多次,忙碌了一天,在回住所的路上,停下來,坐在月湖公園的竹椅上,看青青翠竹,看青藍的月湖,月湖的水隨風一鱗一鱗地閃著,是水的呼吸,又如同繁星降落人間,閃著清泠的星光,波光瀲灩處,或有魚躍,不禁輕呼一聲。看來往的行人悠閒地行走在綠樹繁花間,看情侶們擁坐著享受日光,悄聲說著情話。公園的小路上有做成石頭狀的音箱,可聽到一些輕盈的樂聲,如羽毛一樣撫慰著人們的心,使人安靜下來,清涼下來。

遠離的城市(五)寧波:天下藏書一樓閣

2000年,一個雨後的百無聊賴,我來到天一路,沿著青石板路,穿過一條條謎語一樣的小巷,穿過古老、有著腐朽氣息的年久失修的房子,一路尋到天一閣。也許是我出生在一箇中國屈指可數的古城,又或者是從小父親因為職業的原因帶我看了太多的古蹟,我並不喜歡訪古探幽,更多的時候,喜歡天然的山水或湖光山色。是因為偶爾間看了地圖,知道有一個天一閣,就在不遠的地方,就來了。

繞了一些彎路,但終沒有謎路,找到了處於隱匿地段的天下藏書之閣——天一閣。古老、幽暗的閣樓,讓我不禁心生一些寒意。似乎大多的古蹟,都有著相似的色彩,黑暗而陰冷,從歲月的深處無知無覺地滑過皮膚。我突然間不想進去了。繞著轉了一圈,始終沒有進去看看。  

據說,從16世紀60年代到17世紀70年代,一百多年裡,從沒有一個人有機會進入寧波的天一閣。讓這裡的主人下決心拒絕一切外來目光的,是他們藏在裡面的書。

藏書曾經是他們世代生活的主題。

最先開始藏書的,叫範欽。他喜歡讀書,深夜的讀書聲常常驚擾四鄰。因為讀書,他考中進士,進了官場。55歲時從官場回家專門收藏當時明代人的菱和官方內部資料,躲在書房,不知道範欽從同代人那裡讀到了什麼,在記述晚年讀書生活時,範欽所描述的,是書房裡的琴聲和一杯新茶,書房外春天的雨,秋天的蟬。

遠離的城市(五)寧波:天下藏書一樓閣

而我徘徊於它的周圍,被古樹的濃蔭覆蓋。面前似乎隔絕著滯重的塵埃,無法穿透,追溯曾有的舊時書頁間流溢的芬芳。它隱於鬧市,被無數的民居遮蔽,若非慕名而來或刻意去尋找,沒有人會注意到它的所在。

對於天一閣這一名字的由來,據說,中國古籍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說法,範欽因此把藏書樓命名為天一閣,用心全在以水治火。

遠離的城市(五)寧波:天下藏書一樓閣

說起藏書,中國的藏書藏在國家,叫官藏,官藏之外,還藏在書院和寺廟,范家屬於私藏,私人藏書在中國,最早出現於春秋時期。有人統計過,中國歷史上至少有16次毀書運動,秦皇島焚書是最早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在範欽時代,中國有許多遠比天一閣大,比它著名的私人藏書樓,但都沒有連樓還書一起留下來,天一閣可能是惟一的例外。

天一閣藏書,最多時有七萬多卷,被稱為“浙東第一家”。後其長子範大沖繼續天一閣,子承父業,範氏家族的命運從此為藏書而改變。

不論在範欽之前或之後,所有關於書的故事,都有相似的開始和結局,以聚始,以散終。一家之書天下流轉。有些甚至保留到今天。

這裡還流傳著有關范家的一個故事,一個名門閨秀(名字我已不記得了)為范家的藏書所吸引,讓知府做謀嫁入范家.就是希望能有機會翻閱.但她終沒有得到允許,鬱郁成疾,含恨而終。如今,透過尋古老的閣樓的陰影,似乎還能聽到她哀怨的嘆息。

待了一陣兒,有些涼了,轉身離開。從此,再也沒有到過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