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希望優於他人。但社會上卻存在著"神童"這類人,他們從小天資聰穎、一點就通,不需要花費什麼苦功夫,學習能力就比普通孩子高出許多,用自己的實力做出了許多不凡的成就並受到人們的熱議。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現狀如何?

天資聰慧的張炘煬從小就跳級唸書,在13歲成為了碩士,在16歲時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專業錄取,成為了全國最小的博士生,因此被人們稱為"神童",並受到各大媒體的報道,十分出名。

然而,張炘煬曾逼父母在北京買一套房子,否則就拒絕參加博士生答辯,當時家境不是很富裕的父母為了孩子學業,就通過租房謊稱買房矇騙了過去。這件事在當時被人們熱議,網友們覺得孩子智商雖高,但是心智不成熟,情商低。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如今,媒體上已經很少出現有關於張炘煬的報道了。進入北航當博士後通過導師的幫助,他在科研方面等方面得到了很大進步,現在的他變得更加成熟穩重,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有長足的進步,並且對科研依舊有很大的興趣,從事著博士後的科研工作,正在為國家效力。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孩子過於聰明和過早出名有什麼影響?

1、心智難以跟上智力進步的步伐

孩子心智的成熟需要經歷一定時間的沉澱,如若不然,就算通過跳級等方式比同齡人更早接受了高等教育,豐富了知識,心智上依舊會比較的幼稚。例如張炘煬在讀本科的時候經常被同學叫做小孩,也喜歡看動畫片,在與同學的相處中也產生過不少的衝突和隔閡。

2、過早接受了過大的壓力

孩子過於聰明和過早出名,會讓孩子接受到來自外界的各種壓力,失去了這個年紀原本應該有的童真快樂,當別的孩子還在自由玩耍的時候,他們卻不得不"扮成大人模樣",受到外界的指指點點和評論,比較容易讓孩子患上抑鬱症,不利於孩子的正常健康成長。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3、容易造成性格問題

過早出名會讓孩子提前接觸成人世界的紛繁複雜之事,原本比較單純的心也會容易變得焦慮和浮躁,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糾正的話,孩子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做出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提出一些難以理解和滿足的要求,嚴重的還會不受管教,走上偏路。例如張炘煬以自己的博士答辯作為籌碼逼迫經濟能力較弱的父母買房就是比較偏激的行為。

根據上述情況,家長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堅持學習,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會無條件滿足,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變得刁蠻任性。學習是自主的,學習也不僅僅限於課本的學習,家長要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要教他們懂禮貌、守文明並且教他們學會善解人意。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2、提高情商,教會他們換位思考

相關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而情商則有80%的影響力,而智商幾乎是由基因決定的,所以家長要注重後天培養孩子的情商。尤其是同理心的培養,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讓他們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就算自己在成績或者是其他方面看起來比別人優秀,也要平等對待他人,學會體會別人的感受,這樣有利於更好地融入集體。

3、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所謂"言傳身教"就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方法。要想孩子學習成績好、情商高,家長首先要要起到示範作用,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例如張炘煬的父母為了孩子學習,買了一大屋子的書甚至選擇陪讀。當然,家長們也不要隨意對孩子發脾氣甚至動手打孩子,否則孩子也容易情緒失控、動手打人。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凡事皆有利弊,誠然,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同齡人聰明優秀,但是過於聰明和過早成名也容易產生問題。家長在關注孩子學習問題的時候,切勿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性格的培養,應該將孩子培養成一個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人才。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