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從2020年初到現在,新冠肺炎全面爆發的第52天,讓我們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封鎖情況下,中國的酒店行業、電影行業、交通運輸和旅遊業,以及餐飲和零售都受到的巨大的衝擊,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個時代是多變的,變化的速度,以人之前的經驗是無法預測的。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在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的軍事領域有人VUCA的概念,用來形容冷戰之後,世界的不穩定、不確定、複雜、模稜兩可的現狀,而如今這個概念已經融入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中。

世界的複雜性和多邊性,讓很多人無所適從,由此引發的焦慮情緒,成為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的問題,可焦慮本身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唯有創新化生存,才能真正解救在為未來擔心的我們。

在2019年底,中國傳媒大學的副教授王可越寫了一本《創新化生存》,講的正是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如何才能通過創新,實現更好的生存的目標。王可越美國愛默生學院的訪問學者,同時也是設計思維創新的資深導師。他領導的團隊和奧迪、奔馳、可口可樂等知名的公司都有過合作。

在《創新化生存》中,王可越老師從反思、感受、洞察、創意和行動五部分,分別闡述了人們應該如何打破固定思維,開啟創意大腦,用行動來實現自己的創意計劃。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本書中有不少有趣的例子,啟發人的思考,提出了相應的行動策略,看完這本書,我們就能從中找到創新式生存可以尋找的依據和思路。

01

敢於放棄沉沒成本,才能真正產生新創意

在20世紀90年代末,百視達是控制著美國電影出租行業的最大的公司,他們的商店遍佈美國的各個地區。

他們的盈利模式,是通過出租DVD賺取利潤,對於到期不還DVD的顧客,會按天為單位收取額外的費用。因為這些被滯留在顧客家裡的DVD無法再借給別的顧客,也就沒法賺取相應的利潤。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滯留金成為了百視達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有調查數據顯示:該公司70%的利潤都來自於顧客延期產生的費用

在百視達公司的鼎盛時期,出現了一家叫Netflix的公司,他們的盈利方式跟百視達完全不同:他們不讓顧客去店裡租DVD,而是把DVD直接寄到客戶家中,他們採取的收取月租的方式,出租自己的DVD,倘若顧客沒有按時把DVD看完,公司就不需要支付顧客返程的郵費,也不需要再次寄出顧客之後的DVD了。

百視達公司,看到了Netflix的新模式,倘若他能夠按照Netflix的模式去經營,一定能夠把這個剛興起的公司擊垮。

當時的百視達,並不認為Netflix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這種看不起,不止是一種傲慢,還為落入了難以放棄沉沒成本的思維陷阱。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到了2010年,百視達宣佈破產,而Netflix成為了擁有2400萬顧客的大公司。

放在當下每個人身上,也會上演跟百視達一樣的悲劇,總有人不願意放棄現有的雞肋,去擁抱新的變化和機會。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動物的共同特徵,我們對壞事的反應比好事要強烈。心理學家稱這種問題為,負面偏好,又被稱為厭惡損失。

基於這個原理,就很容易理解想讓人放棄現有的收益有多難,真正能夠做到的人,都是理智的決策者。而想要真正實現創新化生存,人必須擁有放棄沉沒成本的智慧和勇氣。

在2003年非典發生之前,阿里巴巴公司的主要業務是To B的,但在疫情發生時期,馬雲突然看到了阿里發展的新趨勢,他看到人們有強大的網購需求,於是誕生做To C的想法,儘管遭到了很多高管的反對,他依然堅決推出要做To C業務。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之後他把整個公司更多的人力物力投資在淘寶網上,事實上淘寶現在的成功,都跟馬雲的決策能力有關,他也真正的帶著整個阿里實現了創新化生存的目標。

《創新者的窘境》的作者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曾說過:傳統的思想方式聚焦於過去,而正確的思維方式則應聚焦於未來。馬雲就是用著眼未來的方式,不斷地創造著淘寶、支付寶、盒馬生鮮等一個又一個商業神話。

02

有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是創新的關鍵

人在面對一件事物的時候,有兩種心態,要麼是篩子心態,要麼是空杯心態。

篩子心態的人就像在一個山谷裡,聽到的都是自己想聽的東西,就是所謂的迴音壁效應,可任何一個人都很難完全瞭解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有這種心態的人,只會在尋找證實自己的聲音,而對於認知之外的事情,完全看不見,也聽不見。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空杯心態的人,就像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總是能夠提出更具有顛覆性的問題,對世界的感知和洞察也更加真實和有效。

劉潤老師曾經說過:每個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經歷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然後用這個思維模式,理解這個世界

真正能夠打破自己的思維模式,去體驗和感知這個世界的人,就會很容易提出不同的觀點,也容易洞察人真正的需求,從而想方設法滿足客戶的需求,也就成就了自己。

想要去感受這個真實的世界,就要放下大腦中已有的思維模式,用心去感受,站在顧客的角度,感受他人究竟需要什麼。

喬布斯一直以來的主張就是:時間有限,不要被教條所限活在別人的觀念裡。在10幾年前,諾基亞、三星、索尼等品牌手機,佔有大部分市場份額時,喬布斯沒有根據這些手機的趨勢去思考問題,把手機做得待機時間更長,更耐摔,用得時間更久。他思考得是,怎樣搞清楚消費者未來需要什麼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蘋果手機最終的樣子跟當時市場上流行的手機完全不同,曾被叫做世界上最愚蠢的手機,但也正是憑藉著蘋果手機的輕和薄,觸屏的體驗,以及機身極致的簡潔美,重新定義了消費者對手機的需求。

《喬布斯傳》中有一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喬布斯的理念:人們不知道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就發現,這就是我要的東西。正因如此,我從不依靠市場研究。

在OPPO沒有提出“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之前,我們才有了手機快速充電的需求,之後便有人發明出了移動充電寶,並且個頭是越來越小,最小的可能跟口紅那樣小,這些需求都是商家創新出來的功能,之後,就重新定義了人的需求。

人類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口是心非,意識和潛意識的不協調,這些最終都要歸結到人性的複雜問題上。可正是這種複雜,造就了這個世界精彩。只有能夠抓住本質的人,才能夠一擊即中,找到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教父》中有一句至理名言:能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是截然不同的

03

行動力,也是高手和普通人的最大差別

英國有一家保險公司,想在非洲熱帶草原建一棟寫字樓,要求建築物本身要很迷人,同時設備要齊全,還不能使用空調。

如果你是個建築設計師,看到這樣的要求你會不會覺得這是領導在故意刁難你,倘若你這樣想了,你就真的不可能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可這個團隊的人,並沒有直接用這種方式思考。團隊中一個懂生態學的建築師,聯想到了在熱帶生活的白蟻,常年能夠把蟻穴的溫度控制在30℃,他按照蟻穴的原理,滿足了公司提出的“不可能”要求。

高手總是用綠燈思維思考問題,而普通人總是先習慣性的否定,先想哪些是不可能的,為自己的不行動找各種支持的理由,歸根結底這種避免失敗的行為,就是人生最大的失敗。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說:好產品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演化出來的。只想不做,永遠不可能知道現實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擁有綠燈思維,是行動的基礎,之後需要的便是不斷吸收新知識,練就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疫情的關係,原定在農曆新年播放的影片都無法及時上映了,這對於電影製作方和觀眾來講,都是一種損失,這時候字節跳動這家公司有了顛覆性的動作,把《囧媽》《瘋狂外星人》等最新影片引入到自己平臺,免費播放。

《創新化生存》:在VUCA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才能走向未來

這樣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動了有些商家的利益,不過最關鍵的是,他們實現了人們不用出門,就能在家看電影的願望。因為這個舉動,該公司下的平臺拉入了很多新用戶,並且也讓老用戶的黏性更高了。

當然,他們可能會面對一定的外界壓力,但問題來了就去協商解決就好,只有不斷解決問題,才能產生真正有用的經驗。

陶行知說: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可見行動力是提升人認知的最重要途徑。對於創新這件事,如果只是想,不能落實到行動上,那麼一切都是空的,看似避免了失敗,實質上也徹底拒絕了成功的可能性。

最後把王可越老師的一句話送給所有人:創新之路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在不斷反思、感受、洞察、創意、行動中積蓄能量的人,才能在激變的環境中,不斷提升創新化生存的能力。

李善友 《顛覆式創新》

李笑來 《把時間當作朋友》

沃爾特·艾薩克森 《史蒂夫.喬布斯傳》

萬維鋼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