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布爾津中俄老碼頭,感受額爾齊斯河歷史風雲

抵達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境內,此時已是夕陽西下,落日餘暉在西邊的天空擴散開來,藍天依舊,白雲卻漸漸變成了黑色。這樣的景色,或許只能在新疆的地域才看得見,如果到了別的地方,就會有另外一番景象。

走進布爾津中俄老碼頭,感受額爾齊斯河歷史風雲

| 布爾津印象:俄羅斯風格建築居多

布爾津位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西南面,北部和東北部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額爾齊斯河從縣城邊上緩緩穿過,充滿神秘色彩的喀納斯,就處在布爾津地域之內。

在古代,稱這裡為蒙古西部高原,是少數民族遊牧之地;秦漢時期屬匈奴遊牧部落,經歷了時代變遷之後,直到清朝,在這裡設置了管理機構,才逐漸改變了建制佈局。解放後,布爾津縣歸阿勒泰地區管轄。

去年8月22日,當走進布爾津縣城時,夜幕早已降臨,七彩燈光在夜色裡閃爍,唯有不同的是,這裡的俄式建築到處可見,就連燈光也有特別之處。置身於布爾津街頭,我都懷疑自己來到了另外一處世界。

儘管第一次來到布爾津,其實,這不是我想看到的景象。以前,我對布爾津充滿了嚮往,只是因為喀納斯的緣故。畢竟喀納斯的名氣太大,景色太美,我曾無數次地幻想喀納斯的美麗,希望有一天能到這裡欣賞到它的絕世容顏。


走進布爾津中俄老碼頭,感受額爾齊斯河歷史風雲

在我的印象裡,布爾津應該是草原上的風光,牛羊成群,馬群嘶鳴,牧民們趕著羊群,在草原上高唱著嘹亮而又空曠的民歌。只要隨處走走,眼前都是一幅絕美的風景。

而布爾津的建築,應該具有草原民族的風格,或者是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民族特色。但眼前卻是一派俄式建築,也許我不懂人情世故,只覺得融入了外國建築元素,就內心感覺與自己的想象格格不入。

在喀納斯大劇院前,我們找好停車位置後,便去夜市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布爾津的夜市在夏天非常火爆,特別是各種燒烤,最有特色的是烤魚、烤羊肉。整個夜市籠罩在煙霧繚繞中,人聲鼎沸的聲音,穿過燈光迴盪在夜空。

凡是來夜市的,有本地人,但大多都是外地的遊客,他們在這裡安頓之後,夜市就是最想去的地方了。不管品嚐什麼美食,關鍵的是一種體驗。慕名來到喀納斯無非是看風景,最要的是要感受這裡的民俗民風。

走進布爾津中俄老碼頭,感受額爾齊斯河歷史風雲

| 夜宿額爾齊斯河邊,感受布爾津人文

在來布爾津之前,我們在網上預定旅館,結果發現所有的賓館爆滿,只有一家賓館只剩下三個床位,有男有女,怎麼也不好安排住宿,我們只好驅車來到額爾齊斯河邊,在車上度過這難忘的一晚。

之前在夜市上,我們瞭解到,要去喀納斯,沿途公路要限速到每小時四十公里,要是超速就會受到處罰。從布爾津到喀納斯至少有一百多里的路程,這樣就用去半天的時間在路上,還有半天逛逛各個景點,時間上根本不夠,必須要在喀納斯住上一宿。

有點想不通的是,這麼長的路程,要限速到四十公里,這明擺著要讓去喀納斯的人住在那裡,每個人的吃住要消費,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我想,也許這就是當地人最精明之處。

我對喀納斯最深的印象,不只是它的風景和人文,還有那一盤翻了幾倍價格的拌麵。從那以後,我對喀納斯便沒有了美好的願望,去與不去都是隨緣。

但夜宿額爾齊斯河岸邊,是沒有人收費的,因為是夏季,夜晚天氣涼爽,隨便眯會眼睛,夜晚就轉眼過去了。這時可以聆聽額爾齊斯河的水聲,清晨還可以觀看額爾齊斯河的日出,也算是最美的“偶遇”。

額爾齊斯河,是我國唯一的一條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從國際慣例上講,這是一條國際河流,不過上游的發源地在新疆。它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多條支流匯聚進額爾齊斯河內,讓這條河流奔騰了千萬年。


走進布爾津中俄老碼頭,感受額爾齊斯河歷史風雲

相對布爾津,我覺得額爾齊斯河是寬容和慈祥的,它就像一位寬厚的老人,接納著四面八方的來客。在經歷了歲月和時光的洗禮後,它見證了這塊土地的歷史和發展,也見證了這座小城的新舊變遷。

這個夜晚,註定久久不能入睡,坐在額爾齊斯河邊的橋頭,點燃一支香菸,聆聽著極速的流水聲音,目光望著河對面布爾津縣城五彩的燈光,內心不由升騰起一種夢想。其實,我該原諒布爾津,原諒喀納斯,原諒這裡淳樸的民族同胞。

因為,我們的夢想永遠在路上,又何必在意一些身外的東西呢。

清晨六時五十分,東方泛起白色,一縷紅色的光芒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逐漸地,逐漸地,一輪紅日慢慢地出現在天邊。沒多久,布爾津縣城便沐浴在紅色的晨曦裡,所有的俄式建築籠罩在清晨的霞光裡,奔騰不息的額爾齊斯河,歡快地吟唱起那首《東方紅》的歌謠。

此時此刻,這一切都定格在我的鏡頭裡,也銘刻在我生命的記憶裡。

布爾津,是我的疼痛;喀納斯,是我的夢境;額爾齊斯河,而是我久違的親人。

走進布爾津中俄老碼頭,感受額爾齊斯河歷史風雲

| 中俄碼頭:一段無法查閱的歷史記憶

在布爾津縣城,值得看的只有俄羅斯風情街了。這是一條看似古老的街區,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但從百度上查找,卻找不到有關布爾津中俄碼頭的歷史記載,只能從一些寥寥的文字裡,說到布爾津設立碼頭的時間。

1901年,清朝光緒二十七年,清政府已在這裡設立了碼頭,在這條中國唯一通向北冰洋的河流上,定期與沙俄進行通航。從字面上看,這個“定期”,無疑是在夏秋兩季,冬天寒冷,春季冬雪融化,不是通航的最佳時機。

據相關人士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每年夏天,正值額爾齊斯河的汛期,經常有三十多艘重噸位的貨輪,從前蘇聯逆流而上,不斷地運來汽油、柴油、還有面粉、方糖等日用品,然後卸在布爾津碼頭。

同時,這些貨輪再裝上從可可托海運來的礦石、寶石,接上從各地收集來的畜產品,然後沿額爾齊斯河順流而下,在與哈巴河交匯處出境,途經齋桑湖,最後進入西西伯利亞平原。

我認為後者較為靠譜。因為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給前蘇聯還債這是事實,可可托海的三號礦坑就是見證,當年很多專家都曾到過可可托海礦區,如今可可托海礦區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並以“地質礦產博物館”享譽國內外。

走進布爾津中俄老碼頭,感受額爾齊斯河歷史風雲

走進布爾津俄羅斯風情街,這條街緊靠額爾齊斯河,附近有一座俄式的院落,這是前蘇聯領事館駐布爾津辦事處遺址,如今已被改建為中蘇航運紀念館,還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但願我們的子孫後代能夠牢記住歷史,以及歷史留給我們的那些傷痛。

人窮志不短。自古以來,這句話就成為了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無論在什麼年代,或者是發展到任何時期,中國的子孫後代,都應該牢牢記住我們中國的歷史。看看今天的祖國,那種貧窮的面貌早已成為過去,代替的是一個嶄新的國富民強的新中國。

在俄羅斯風情街入口處,聳立著一座法國的凱旋門。我感覺不可思議,這樣的建築有什麼意義呢?也不知道是哪一個蠢貨想出這樣的構思。雖然沒有任何文字介紹,我感覺那就是法國的凱旋門。為什麼非要建造這樣的建築,難道不能建造一座象徵中華民族崛起的建築?!

我深知,一個地方的建築風格,是代表了一個地方的地理文化標誌,在這裡融合了很多風格的建築,能代表布爾津的什麼呢?或許布爾津想把多元文化元素融入文化旅遊,但如此的做法,的確讓人費解。

不想再說了,在布爾津,我有些失望,更多的是失落。不是為自己夜宿額爾齊斯河岸邊失望和失落,而是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倍感心痛!

走進布爾津中俄老碼頭,感受額爾齊斯河歷史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