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精準發力 定向滴灌”政策優勢——訪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

3月15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100個基點,目標定在0至0.25%之間,同時推出7000億美元的QE計劃。美聯儲降息後,為何會在全球範圍內產生連鎖反應?對我國又將會產生哪些影響?該如何應對?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

記者:美聯儲降息後,引發了多國央行跟隨降息,為何會產生這樣的連鎖反應?

王青:美聯儲降息產生連鎖反應,背後主要有兩個直接原因。

一是美聯儲連續緊急降息,重啟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政策模式,實際上是在向全球市場傳遞危機嚴重程度可能超出預期的信號。而這將引發美國之外的其他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流動性吃緊。各國央行跟進採取寬鬆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為本國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避免金融體系、實體經濟中的各類企業因流動性不足而突然休克。

二是在實體經濟層面,危機狀態下各國如果不跟進美聯儲降息,本國貨幣就很可能被動升值,這樣將直接損失出口份額,令經濟運行雪上加霜。就根本而言,當前美國是具有全球輻射能力的世界頭號經濟體,各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通過貿易、投資、產業鏈等渠道,與美國經濟實現深度關聯。由此,美聯儲貨幣政策動向必然也對其他國家央行貨幣政策方向具有重大影響。

美聯儲實施零利率政策後,未來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的貨幣寬鬆措施將會加碼,包括新興經濟體在內的更多國家將採取更大幅度的降息行動,全球新一輪“降息潮”已然開始,短期內零利率國家將會迅速擴容。

記者: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寬幅變動對我國將產生怎樣影響?

王青:短期來看,美聯儲重啟金融危機貨幣政策模式,將顯著擴大我國貨幣政策靈活調整的空間,進而為穩定年內宏觀經濟運行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

近一段時期以來,美聯儲直接將政策利率下調至零水準,將大幅減輕我國央行貨幣政策靈活調整的顧慮,擴大邊際寬鬆空間。就中長期而言,我國貨幣政策也需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事實上,過去兩年在人民幣匯率波動整體可控的背景下,我國央行貨幣政策更加註重“以我為主”,美聯儲貨幣政策劇烈擺動對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力減弱。

我們判斷,在人民幣走勢可控的預期下,今年在美聯儲大幅度調整貨幣政策過程中,央行仍將延續同方向、小幅度的貨幣政策調整模式,國內政策議程優先——即在穩增長、控通脹和防風險之間把握好平衡,將是年內央行調整貨幣政策的主要考慮。

記者:接下來,我國宏觀政策需要如何應對?

王青:目前,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擴散仍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風險因素。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宏觀政策需要靈活調整,進一步增強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

從政策方向上看,伴隨全國疫情趨於穩定,海外疫情持續升溫,二季度乃至下半年宏觀經濟仍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為彌補潛在的外需缺口,國內消費、投資需要進一步發力。為此,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預計下一步央行會繼續適度實施降息、降準,充分挖掘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潛力,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同時,監管層還會通過實施差異化利率、嚴格金融監管等手段,控制房地產泡沫等系統性金融風險反彈。

未來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主要表現在今年減稅降費會進一步加碼,各級財政將會擴大基建支出規模,短期內各地也會推出類似消費券在內的定向扶持措施。由此,今年財政赤字率目標可能會上調至3.5%左右,地方政府專項債新增規模有望達到3.15萬億元,較上年多增1萬億元;另外,當前中央政府負債率較低,還可以考慮包括髮行特別國債在內等措施籌集資金,避免加劇地方政府隱性負債風險。

在就業政策方面,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升至6.2%,超過5.5%的控制目標,而穩就業居“六穩”之首,未來就業支持政策力度會進一步加大。鑑於小微企業是吸納城鎮就業的主力軍,下一步貨幣、財政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還會增強。2020年,穩就業有可能超過GDP增速,成為宏觀經濟管理最重要的目標。

在房地產調控政策方面,今年在堅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則下,各地政府將根據本地區房地產市場實際運行狀況,全面落實因城施策,雙向調控。我們判斷,城鎮化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剛性需求仍然較強,未來房企融資環境趨於改善,今年房地產投資仍有望保持接近兩位數的增長水平,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風險可控。

總體上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我國是仍在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少數國家之一,有條件進一步降息、降準;此外,我國政府負債率和財政赤字率在主要經濟體中處於中等偏低水平,財政政策擴張的餘地較大。這樣來看,未來宏觀政策支持穩增長的空間仍然充足,但為防範大水漫灌風險,下一步政策工具選擇上仍繼續強調精準發力、定向滴灌。(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