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產業鏈衝擊波:愛馬仕、香奈兒停相繼產

以武漢新增病例歸零為節點,國內疫情逐步好轉、產業鏈漸漸恢復之時,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卻勢不可擋。3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確診病例超20萬,中國以外超10萬。日本、韓國、歐洲、美國等全球主要製造業國家和地區都成為重災區,全球產業鏈正在經歷中國之後的第二次衝擊。

距愛馬仕宣佈停產僅過了3天,香奈兒也加入了停產大潮。除了工廠與門店無奈停業外,眾多一線奢侈品牌大秀也紛紛被延後甚至取消。除了宣佈進入“戰爭狀態”的法國,意大利的奢侈品業也在經歷同樣的遭遇。這意味著上半年奢侈品行業所有業務或都處於半停滯狀態。

愛馬仕宣佈停產的同時,美股經歷了十天之內的第四次熔斷,多國資本市場巨震引發政府緊急出手救市。其實讓市場驚慌失措是兩條曲線:一條懸浮於上令人窒息,代表著海外確診病例不斷上升;一條暗藏於下危機四伏,則是產業鏈上的衝擊波,縱橫交錯紛繁複雜。

疫情發展在海外愈演愈烈,無論奢侈品行業相關業務停滯,還是此前汽車、電子產品等行業面臨的供應鏈困境,幾乎都指向了產業鏈的衝擊波,不僅跨越了地理界限,還在越來越多的行業被逐漸細化分解。從受疫情直接衝擊的服務業傳導向製造業,從需求端走向供應端,並經由製造業向更深更廣的領域蔓延開來。

剛宣佈禁止外國人入境的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日本、韓國、西班牙、意大利,同樣也是中國出境遊的熱門目的地,已經有不少旅店、旅行社及相關服務機構命懸一線。若疫情持續,錯過了春節再錯過暑假,主要運營這些線路的旅行社和供應商 將受到沉重打擊。

全球化之下的國際分工,在產業鏈上早就不分你我。雖然旅遊業最先感受到衝擊,但受傷的卻不再是旅遊業本身。受商旅客戶減少影響,航班數量銳減,飯店紛紛關停。餐飲業、航空業危機,便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寫照。同時,以航空業、汽車業、電子行業為代表,這些密切聯繫大眾出行需求端的製造業,由於工藝精密、生產過程複雜,衝擊波之下將關聯更多的供應商。

過去多年,跨國資本在全球配置資源,找尋最佳區位並非朝夕之力,因此產業轉移在短期內並不現實。在此背景之下,當疫情更細、更深地衝擊產業鏈時,給置身其中的各國留下了新考題。比如,在產業鏈的效率、創新和可持續性上,在此前更注重前兩者的情況下,如何實現最大限度的平衡,尤其是對可持續性進行“加牢加固”。當前全球價值鏈的重構中,如何實現供應鏈管理、生產銷售流程的再造和效率提升。解決這些問題,在沒有疫情的時候是未雨綢繆,如今便是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