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講戰術內行講後勤到底這後勤是什麼

外行講戰術、內行講後勤。這句話在軍事上是什麼意思。並不是說內行的不講戰術,而是說內行的人不僅要講戰術,還要講後勤。一個優秀的將領在戰爭時不僅要會戰術,而且在戰爭中更要保障後勤。這類事件不勝枚舉。長平之戰,都將廉頗利用地形與秦軍對峙,雖然在戰術上無法消滅對手,但是緊湊的陣型還確保了後勤補給線的正常運轉。換上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其主動出擊的戰術雖然在之後的戰鬥中也消滅了一定的秦軍,但是前後託節的陣型,讓秦軍有了可乘之機,被斷掉補給線的趙軍最後是全軍覆沒。二戰中北非的德國軍團在隆美爾的指揮下直逼開羅,但是德軍放棄轟炸馬耳他島的臭棋,讓英軍重新控制了地中海的制海權,被斷掉補給線的隆美爾軍團兵敗開羅。

外行講戰術內行講後勤到底這後勤是什麼

所以說一支強大的軍隊,肯定有強大的後勤作為支撐,連飯都吃不上的士兵哪裡還有力氣打仗?二戰中,最為強大的軍隊就是美國軍隊,二戰同盟國之所以可以與德日抗衡良久,就是因為美國的後勤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

美國在二戰中曾經大量建造一種商船,其排水量7000噸,一次可以運載9000噸貨物。一次性可裝載差不多是一個摩托化旅、或者輕型裝甲旅的基本裝備。由於德國U型艇在大西洋很猖獗,大量商船被擊沉。美國索性把這種商船當成一次性的東西,只要這船能拉著物資送到歐洲跑一趟不被潛艇擊沉,這船就算夠本了,至於多拉的那都是算賺的。

這船的生產速度堪稱奇蹟,由於是流水線生產,這種船從建造到下水平均時間只有一星期不到,而更加令人咋舌的是,曾經一個船長從組裝到下水,只用了28個小時就完成了一艘船的下水。到1944年初,美國的貨輪生產速度已經是德國能夠擊沉的最高速度的3倍以上了。因此在二戰結束之後,這種商船居然還有3000多艘行駛在大西洋兩岸,這些船隻要一個星期就可以拉來1000個師的裝備。你說德國還怎麼打贏?

外行講戰術內行講後勤到底這後勤是什麼

除了在宏觀上的體現,在對士兵個人的要求方面上也是面面俱到。二戰中,有了部隊約束的禁令,士兵則是不准許飲酒,這樣可就惹毛了這些“少爺兵”,美軍總指揮為了“撫慰”禁酒的海軍士兵,決定在他們的食譜中加入冰激凌,這樣可把士兵激動壞了。為了能夠生產在量的冰激凌,美國海軍專門花了一百多萬美金從陸軍那裡買了一艘水泥駁船改造成了專門生產冰激凌的移動工廠。戰爭期間被拖至各個艦隊處專門負責生產冰激凌。這艘駁船每7分鐘就可生產約37升冰激凌的能力,船內總共可冰凍儲存7570升冰激凌。

外行講戰術內行講後勤到底這後勤是什麼

在二戰中的歐洲戰場上,美國士兵走到哪裡,可口可樂灌裝廠就開到哪裡。因為可口可樂的味道實在太好,美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指示,可口可樂要保證每人每半年至少六瓶的供應。為了達到陸軍的要求,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在歐洲的美軍佔領區上蓋了64座灌裝廠,並派出了248名被稱為“可口可樂上校”的專職服務人員,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讓可口可樂公司在二戰期間賣出了100億瓶。

除了在在物質上的關懷,在精神上的關懷也是後勤的一種。在戰爭中,離家作戰的士兵難免會出現厭戰的情緒,為了緩解他們的思鄉之情,美國圖書協會與美軍聯合,推出了一種專門供美軍士兵閱讀的書籍,這裡都是一些小說和有趣的愛情故事,現在一部出名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當時書籍裡的故事。在戰爭中士兵們忙裡偷閒,如飢似渴地閱讀書籍,以解決戰爭帶來的恐懼和疲憊。

可以說美軍的後勤是事無鉅細,從大到小、從上到下、由裡到外,面面俱到。可以說,美國後勤中的一個細節,可能比幾十場戰役對世界的影響還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